基底节出血是什么?基底节出血怎么办?基底节出血症状有哪些?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引起的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常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约占 60%,其中又以壳核和丘脑部位多见,其次分别为桥脑出血和脑干出血

概述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引起的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常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约占 60%,其中又以壳核和丘脑部位多见,其次分别为桥脑出血和脑干出血[1]。

脑出血多见于 40~70 岁人群,占所有卒中的 10%~30%。季节因素的刺激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诱因之一,脑出血的高发季节为秋冬季。急性期致死率为 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致死率最高的。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由于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造成血管破裂所致。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血友病、红细胞增多症和镰状细胞病等),以及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Moyamoya 病)、脑动脉炎、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此外还可能发生在脑梗死后、接受抗凝或溶栓治疗期间等。

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少数在安静时发病,一般没有前驱症状,少数可有头痛、头晕及肢体无力等。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肢体活动不灵、感觉减退、意识障碍等[2]。

目前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基底节是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患者多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脑出血后形成的血肿及血细胞裂解产物会对脑实质产生刺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癫痫或继发神经疾病。

脑出血是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极高的一种脑血管病,大部分患者会遗留后遗症。基底节出血的出血量、出血范围、是否及时就医处理都与恢复情况有密切关系[3]。

基底节出血可以通过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严格控制血压、保持心情愉悦等方法来预防。

症状

基底节出血的出血量和血肿部位不同,症状通常也不同,可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和抽搐等。

基底节出血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基底节出血中,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丘脑约占 24%,尾状核少见,常见症状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具体症状如下。

壳核出血。症状与血肿部位及血肿大小有关,损伤内囊引起偏瘫是较常见的症状,还可表现为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身体感觉障碍、视野有缺失,有时还可表现为失语。出血量大的患者会迅速出现昏迷,出血量小者可表现为纯运动或纯感觉障碍。

丘脑出血。侵犯内囊时可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一般下肢重于上肢。

感觉障碍较重,可伴有一侧身体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有些患者可出现失语,还可能自己身体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障碍。

可出现精神障碍,表现为情感淡漠、视觉上的幻觉及情绪低落等。

还可能出现言语缓慢不清、重复言语、发音困难、复述差但朗读正常、记忆力减退、计算能力下降、情感障碍、人格改变等。

尾状核出血。较少见。一般出血量不大,表现为头痛、面瘫、脖子轻度发硬,也可能没有明显肢体瘫痪。

基底节出血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肺部感染。

上消化道出血。

吞咽困难。

水电解质紊乱。

中枢性高热。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抽搐。

肺栓塞。

病因

基底节出血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目前的观点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遗传引起血管发育畸形,二是继发于放疗、病毒感染、外伤、手术、出血后血管反应等。

基底节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

脑动静脉畸形。

动脉瘤。

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镰状细胞贫血症。

梗死后再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

烟雾病。

脑动脉炎。

哪些人容易患基底节出血?

有高血压病史者。

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

有脑动脉瘤者。

脑动静脉畸形者。

有自身免疫病史者。

有血液病病史者。

就医

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头晕、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到医院接受相关检查,确诊后应及时进行适当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痛。

呕吐。

一侧运动功能障碍。

一侧感觉障碍。

面瘫。

脖子发硬。

精神障碍。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的肢体活动不灵。

意识障碍。

痫性发作。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基底节出血?

医生在了解临床症状的基础上,结合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颅脑 CT:可明确病灶出血量、出血部位。

颅脑 MRI:可以明确病灶性质,判定血肿周围水肿情况。

脑血管造影:如 CTA、DSA。

神经科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从发现症状到就诊多长时间了?

有哪些症状?

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

发病前是否有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

有什么能加重或缓解你的症状?

是否在其他医院就诊过?做过什么检查?结果如何?

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来明确诊断?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这个病能否治愈?生存率有多大?

是否会留有后遗症?

是否需要随诊?多长时间复查一次?

康复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目前对基底节出血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

内科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 2~4 周,保持呼吸通畅,预防感染。

脱水降颅压。甘露醇 125~200 ml 快速静脉滴注,每 6~8 小时一次。

调控血压:血压>200/110mmHg(毫米汞柱)时应适当降压,血压<165/95mmHg 时一般不需要降压。

手术治疗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尽可能减少血肿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损害、降低致残率。

对于基底节出血,如果身体情况允许,壳核出血≥30 毫升或者丘脑出血≥15 毫升,一般可以考虑手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基底节出血是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极高的一种脑血管病,大部分患者会遗留后遗症。基底节出血的出血量、出血范围、是否伴有合并症等都与恢复情况有密切关系。

日常注意

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有癫痫症状者应规律服药,控制癫痫发作,康复期间应注意营养,保持心情愉悦,坚持全程规范化治疗。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避免剧烈活动。

规范控制血压。

避免情绪激动。

保持心情愉悦。

坚持康复训练。

遵循医嘱坚持规范化治疗。

预防

因基底节出血的病因大多源于高血压伴小动脉粥样硬化,患有此类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以下。

坚持定期体检,遵循医嘱对基础疾病进行积极治疗。

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运动大盘点 冬季做什么运动好呢?

2023-8-25 23:23:44

药品

橘红丸的功效与作用-橘红丸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