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唇疱疹
概述
口唇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 型感染而导致的皮肤疱疹。表现为口唇迅速发生的密集的小水疱,疼痛明显。若不治疗,1 ~ 2 周可自愈。该病易复发,密切接触(飞沫或直接接触疱疹)有疱疹的患者有机会被传染。目前尚无有效疫苗。
口唇疱疹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最初感染多发生在 5 岁以下幼儿,通过接吻或其他密切接触感染。
口唇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1 型感染导致。诱发因素包括发热、受凉、暴晒、劳累、机械刺激等。
口唇疱疹分为初发型和复发型。初发型相对皮损范围广泛,自觉症状明显,病程稍长。复发型指部分患者初发感染消退后,在诱发因素刺激下,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口唇迅速发生的较多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后逐渐愈合结痂。
使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最为有效,有口服和外敷制剂。
口唇疱疹疼痛明显,可伴有发热、咽痛、局部淋巴结肿痛,但均可自愈,不留疤痕。
避免密切接触患口唇疱疹的患者。曾患口唇疱疹的患者避免劳累、暴晒、受凉、机械刺激。
症状
常于口唇黏膜皮肤交界处出现成群水疱,很快破溃成表浅溃疡,后逐渐结痂愈合。
口唇疱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
原发感染:多突然发病,表现为口唇皮肤、黏膜交界处多个特征性水疱病变。其下为炎性红斑基底,还可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周身不适。病变可伴有疼痛,持续 10 ~ 14 天。
复发性感染: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中,出现免疫缺陷时可再次复发。与原发口唇疱疹相比,复发性口唇疱疹全身症状较少,大部分患者能察觉到病毒再次激活发作的症状,如疼痛、烧灼感、麻刺感和瘙痒。
口唇疱疹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龈口炎:表现为发热、口腔内水疱性损伤。
疱疹性角膜结膜炎:主要表现为角膜溃疡,患者可感到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痛、视力下降。严重复发可导致角膜瘢痕和失明。
脑炎:初发和复发性感染均可引起脑炎,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可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较高。
肝炎:可表现为发热、厌食伴恶心、或呕吐、腹痛,检查发现白细胞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
病因
口唇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所致。
口唇疱疹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口唇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1 型感染所致。若母亲生殖器患疱疹,临产和分娩时期可能传染新生儿。原发感染后,若出现发热、受凉、劳累、机械刺激,可引起疱疹复发。
哪些人容易患口唇疱疹?
免疫功能受损者:如 HIV 感染(艾滋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营养不良、妊娠、高龄人群。机体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抑制需要完整的细胞免疫功能,因此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单纯疱疹病毒的复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此类患者感染播散的风险也较高。
日光暴晒者。
发热患者。
月经人群。
出现情绪应激者。
就医
若症状轻微,且免疫功能正常,通常不需抗病毒治疗。若疼痛明显,影响进食,难以忍受,或患者为免疫功能受损人群,需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出现口唇疱疹应尽快就医,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若曾患口唇疱疹,且症状明显,应尽快就诊,开始抗病毒治疗。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现畏光、眼痛、视力下降等角膜受累表现时需立即就医,就诊眼科。
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脑炎表现时需立即就医,就诊神经科。
因口腔疱疹引起吞咽困难进而导致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脱水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就诊急诊科。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若出现眼睛症状,建议就诊眼科。
若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建议就诊神经科。
医生如何诊断口唇疱疹?
根据簇集性水疱、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易复发等特点,医生可做初步诊断。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病毒培养:该检查为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金标准。水疱经酒精擦拭后使用无菌针轻轻刺破,使用无菌棉拭子拭去水疱液,放在病毒培养基中。水疱出现最初 24 ~ 48 小时中,所含病毒滴度最高,但仅有 7% ~ 25% 的患者可检测到病毒。该方法成功率低,临床应用较少。
Tzanck 涂片:皮损处刮片做细胞学检查,可见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但由于该检测只在结果为阳性时才有帮助,故作用有限。
免疫荧光法可检测疱液中病毒抗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检测单纯疱疹病毒 DNA,有助于明确诊断。
血清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 M(IgM)型抗体检测有辅助诊断价值。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这是第几次出现疱疹?
什么时候出现口唇疱疹的?
生病前是否有发热、受凉、劳累、手术、外伤?
疱疹出现前局部皮肤有什么不适?
家人或密切接触的人是否有类似症状?
是否有眼睛、腹部、头部的不适?
用过哪些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否有营养不良、肿瘤、HIV 等免疫抑制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疱疹会留疤么?
疱疹会传染么?
如何避免传染?
该怎么治?
多久能好?
治疗
建议发病 72 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可使发热更早消退、病变持续时间缩短、吞咽痛持续时间缩短、播散病毒时间减少。但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不能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
阿昔洛韦:每次 200 毫克,每天 5 次,疗程 7 ~ 10 天。
泛昔洛韦:每次 500 毫克,每天 3 次,疗程 7 ~ 10 天。
伐昔洛韦:一次 1000 毫克,每天 2 次,疗程 7 ~ 10 天。
其他治疗方法
若患者口腔和唇部疼痛剧烈,可考虑使用粘性利多卡因治疗,粘性利多卡因口腔冲洗可获得短时间(10 ~ 15 分钟)疼痛缓解。
一些人发现吸吮冰或棒冰会减轻疼痛。
疾病发展和转归
仅表现为口唇疱疹的患者,若不治疗,1 ~ 2 周后可自愈。患者若使用抗病毒药物,可加快愈合。
日常注意
口唇疱疹的患者,首先应注意避免刺破水疱,避免破损的皮肤接触水疱液。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将疱疹传染给他人。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洗脸、刮胡子时注意不要刺破水疱,因水疱液中病毒含量较高,刺破水疱,可能导致病情播散。
不慎刺破水疱,可使用消毒的棉签将创面沾干,避免水疱液接触其他部位的皮肤,避免将疱疹传染他人。
不要亲吻任何人。
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杯子、水瓶、毛巾、唇膏或剃刀,避免将疱疹传染他人。
不要为任何人口交,避免将疱疹传染他人。
避免日晒、受凉、劳累,可能诱发疱疹复发。
预防
避免与患疱疹的患者密切接触。既往曾患疱疹的患者避免诱发因素。目前尚无能有效预防单纯疱疹病毒-1 型感染的疫苗。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从未患有疱疹的患者,避免与口唇疱疹的患者密切接触,包括但不限于亲吻、共用餐具、同眠。
若明确日光暴露、情绪激动、情绪紧张等因素可能诱发疱疹,应避免上述因素,或者使用遮光剂。
既往有口唇疱疹感染的患者,若进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术或面部皮肤磨削术,或拔牙可能出现疱疹,可能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医务人员在对活动性扣除疱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应戴上手套防止自身感染单纯疱疹病毒。
告知所有的活动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家庭成员,避免亲密接触或亲吻新生儿。
存在疱疹性乳房病变的女性,在病变消退前不可通过受累乳房哺乳。
若妊娠期出现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在 36 周开始服用阿昔洛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