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发生在脑膜和脊膜的炎症,是常见的肺外结核病型;发生于老年人的,称作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
暂无公认流行病学数据。但可以明确的是,随着目前结核病患病率升高,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且因早期诊断不易,该病致残率、致死率高。
该病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结核病史及肿瘤等可造成免疫力下降的疾病均可增加患病风险。
该病缺乏容易辨识的典型症状。可见发热、乏力、精神不振、头痛、呕吐、昏睡、瘫痪等等。
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结核治疗;治疗关键在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治疗难点在于起病隐匿,难以早期诊断,治疗不及时导致预后不良。
该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损伤、脊髓损伤),出现意识障碍、瘫痪等症状,致残乃至致死。
卡介苗接种可预防结核,进而预防本病发生。
症状
结核性脑膜炎症状多样,常见发热、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而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合并其他慢性病等原因,起病更加隐匿,缺乏容易辨识的典型症状甚至初期无明显症状。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结核中毒表现、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脑损害和脑神经损害症状。
结核中毒表现: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疲倦乏力、精神不振。
脑膜刺激征:颈部僵硬,难以曲颈。由脑膜的炎症引起。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像喷泉一样量多势急,喷射距离远或喷的高。
脑损害:如未能及时治疗,可在发病 4~8 周时出现精神萎靡、淡漠、妄想、癫痫、昏睡、意识模糊、瘫痪等症状。
脑神经损害:不同神经损伤可出现不同症状,如视神经等损伤可能视力下降、视物重影,面神经损伤可能有口眼歪斜等面瘫症状。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瘫痪;
癫痫;
听力、视力下降或丧失。
病因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类型结核性脑膜炎病因一致,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结核杆菌感染是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因。当结核杆菌进入老年人血液后,可以随血液流至大脑,在该处生长,形成结核结节,结节中包含大量的结核杆菌,结节破裂后,释放出大量结核杆菌,感染扩散,就会发生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有肺结核病史。
感染 HIV 病毒(艾滋病病毒)。
糖尿病。
长期激素治疗。
患有恶性肿瘤。
酗酒。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高龄及高龄导致的免疫力下降。
就医
如出现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头痛、呕吐、精神异常、听力或视力下降甚至丧失时应及时就医;如出现喷射性呕吐、昏睡、意识模糊、瘫痪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疲倦乏力、精神不振;
头痛、呕吐;
精神萎靡、淡漠、妄想或其他精神异常;
听力、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喷射性呕吐;
昏睡、昏厥、意识模糊;
瘫痪。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结核病科
传染病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时,通常将进行体格检查及 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在有颈强直、脑积水等结果后,可进一步通过脑脊液检查等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以神经系统检查为主,用于判断是否存在颈部强直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患者仅需躺在检查床上保持放松,医生会进行托住头颈、划脚背等无创操作。
胸部 X 线检查:用于找寻肺结核证据。
头颅 CT 或 MRI(核磁共振):用于检查脑部是否存在损伤或积水。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抽血检查血常规和血沉,帮助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帮助判断是否有结核感染,但只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测出阳性。需要在皮内注射结核菌素,根据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判断。
脑脊液检查:用于确诊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医生会采用腰椎穿刺术等方法取得脑脊液标本,即在患者腰椎间隙刺入穿刺针(一种细针,创伤有限,不必过于担心),测量脑脊液压力并抽取脑脊液化验,如在脑脊液中验出结核杆菌,即可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
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不舒服的?
症状能缓解吗?怎样情况下缓解?
症状会加重吗?怎样情况下加重?
以前得过肺结核吗?或者其他结核病?
接触过结核病患者吗?
有就诊过吗,做了哪些检查和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什么病?怎么引起的?
我要做哪些检查?
我需要怎么治疗?
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
治疗用的药物有副作用吗?
我平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这个病会有后遗症吗?
治疗
老年性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抗结核治疗。
药物治疗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最常见的三联使用抗结核药,至少使用 6 个月。
泼尼松: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辅助治疗作用。
甘露醇、甘油果糖、甘油盐水等:脱水剂药,可减少脑脊液,进而降低颅内压。
其他治疗
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保持呼吸道通畅。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出现昏睡、瘫痪等脑损害表现,进而死亡。
结核性脑膜炎经过正规治疗后,仍有三分之一左右患者死亡,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率则更高。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卧床患者及时更换尿不湿及脏污衣物床单,每天温水清洗皮肤 1~2 次。
卧床患者每 2 小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1 次以预防褥疮。
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只有坚持足量、规律、全程、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对难以自理用药或不理解用药的老人,家属应予以帮助、解释和督促。
出现上腹不适、厌食油腻、皮肤瘙痒等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瘫痪者应接受康复训练或坚持康复锻炼。
食欲缺乏者可以先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而且可以少量多餐,每顿饭量减少点,但在三餐外额外加餐。
推荐正餐间增加些高热量高蛋白的奶制品或其他营养饮品。
有能力外出活动的患者建议步行锻炼,循序渐进地尝试,比如从 10 分钟步行,休息,再步行 10 分钟开始,再将 10 分钟逐步延长至 20 分钟乃至 30 分钟。或者就运动锻炼方式咨询主诊医生。
开窗通风,减少结核菌在室内空气传播的可能。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使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良好排便有助于促进消化,增进食欲。
预防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无结核病史可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进而预防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
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者应积极治疗结核,防止结核杆菌扩散。
HIV 病毒感染者、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及恶性肿瘤患者等自身免疫低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避免接触结核患者防止继发感染结核。
酗酒者应戒酒。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老年人尤其高龄者应三餐定时,保证营养摄入,这有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
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或经常去人员密集、疾病传播可能性高的地方。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接触结核病人或可能患结核病的人员后,可体检排除患病可能,或出现不适尽早就医,并告知医生存在结核病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