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什么?先天性眼球震颤怎么办?先天性眼球震颤症状有哪些?

先天性眼球震颤(CN)是一种新生儿出生后 6 个月内出现的不自主的、节律性的及往复性的眼球摆动或跳动。常伴有视力损害,双眼视功能障碍及(或)异常头位(看东西时歪头)等症状。发病率约为 1/1000~1/1500,此病可在出生后 4~6 个月内出现,若不接受治疗可能持续终生。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先天性眼球震颤与眼外肌的解剖位置、形态学改变、固视功能的发育及环境、遗传因素等有关。先天性眼球震颤可分为运动缺陷性眼球震颤和直觉缺陷性眼球震颤。主要症状包括眼球震颤,视力不良,代偿头位等。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普通三棱镜或压贴三棱镜矫正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部分患儿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疾病的主要危害为影响视功能发育,异常头位或面转给患儿带来心理伤害。目前没有明确的预防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方法,日常生活中要谨遵医嘱、定期复查。

别称

CN,Congenital Nystagmus

概述

先天性眼球震颤(CN)是一种新生儿出生后 6 个月内出现的不自主的、节律性的及往复性的眼球摆动或跳动。

常伴有视力损害,双眼视功能障碍及(或)异常头位(看东西时歪头)等症状。

发病率约为 1/1000~1/1500,此病可在出生后 4~6 个月内出现,若不接受治疗可能持续终生。

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先天性眼球震颤与眼外肌的解剖位置、形态学改变、固视功能的发育及环境、遗传因素等有关。

先天性眼球震颤可分为运动缺陷性眼球震颤和直觉缺陷性眼球震颤。

主要症状包括眼球震颤,视力不良,代偿头位等。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普通三棱镜或压贴三棱镜矫正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部分患儿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疾病的主要危害为影响视功能发育,异常头位或面转给患儿带来心理伤害。

目前没有明确的预防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方法,日常生活中要谨遵医嘱、定期复查。

症状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 6 个月内出现的非自主性、节律性眼球往返运动,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和 X 连锁三种遗传模式。该疾病常伴随有视力损害,双眼视功能障碍及异常头位等症状。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眼球震颤:是指眼球有规律性震颤,包括跳动性眼球震颤和摆动性眼球震颤。

视力损害:眼球震颤患儿的视力多低于正常人,原因可能是眼球运动导致视网膜成像模糊,引起视力下降。

异常头位:某些患儿眼球震颤存在中间带,在中间带这个位置注视时,患儿的眼球运动程度会明显减轻,因而这些患儿会采取歪头、面转等异常头位注视,久而久之会影响正常发育。

病因

眼球震颤可分为直觉缺陷型眼球震颤和运动缺陷型眼球震颤。前者常伴有眼部器官的病变,是视觉传入缺陷导致形觉剥,夺而出现的视力破坏和眼球震颤;后者无器质性病变,一般认为是大脑调控运动的神经中枢,以及整合系统异常造成的眼球运动功能障碍,属于视觉传出缺陷,又被称为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眼前节、眼底或视路等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无虹膜、家族性黑矇、先天视神经发育不良等疾病)导致的视力破坏,引起眼球震颤。

视觉传出缺陷:一般认为是大脑调控运动的神经中枢,以及整合系统异常造成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无器质性病变。

哪些人容易患先天性眼球震颤?

有先天性眼球震颤家族遗传病史者。

母亲有孕期感染等病史者。

就医

家长一旦发现患儿出现眼球震颤,应及时就医。眼球震颤常伴随眼部多种疾病,及时就医进行眼部检查,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眼球震颤:患儿眼球出现不自主的跳动性或者摆动性眼球震颤应及时就医。

眼睛不追物:眼球震颤患儿常伴随有眼部其它发育异常,引起视力发育不良,早期表现为不追物。

代偿头位:在中间带方向上,由于震颤明显减轻,视功能得到很大提高,所以这类患儿常采取代偿头位,将视线朝向中间带的位置。如果患儿总是歪头或向某一个方向注视,即可能为代偿头位改变。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神经科

医生如何诊断先天性眼球震颤?

患儿就诊时家长多主诉患儿眼球震颤,或不追物等,医生对患儿进行眼部检查时,可见患儿双眼注视时眼球震颤,或遮盖一眼后注视眼出现眼球震颤。此类患儿需进一步接受眼前节、眼底检查,同时接受头颅核磁检查,以明确视路情况。

具体的相关检查如下:

裂隙灯下眼前节检查:医生会查看患儿眼前节有无角膜白斑,虹膜缺损、白内障等先天发育异常。

眼底检查:医生会查看患儿视盘及黄斑区发育情况,观察是否存在脉络膜缺损、视盘缺损、黄斑缺损等情况。

头颅核磁检查:医生会查看患儿有无颅内占位,血管畸形,视神经颅内段发育异常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母亲孕期是否有宫内感染药物中毒等病史?

患儿是否有头部外伤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有哪些治疗方法?

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怎么样?

是否可以治愈?会不会复发?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三棱镜矫正法、镜片周边贴边治疗法、佩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法、注射肉毒素治疗法、口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时将先天性眼球震颤分为有中间带型和无中间带型。不同类型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三棱镜矫正治疗:患儿可以选择普通三棱镜进行矫正,也可以选择压贴三棱镜。此方法适合难以承受手术风险的患儿。此类患儿头位扭转角小,或药物及手术治疗后仍残留头位。

镜片周边贴边矫正治疗:医生会将屈光矫正后的镜片用绝缘胶带在周边贴边,减小患者眼球震颤时注视的寻找运动区域,有利于减轻眼震,提高视力。同时采用光栅治疗弱视。

硬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患儿配戴 RGP 后,镜片随着眼球移动而移动,减少了框架眼镜所造成的像差及棱镜效应,从而使矫正视力明显提高。也可以使眼震得到改善。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疗法:采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可减弱眼外肌的肌肉力量。该方法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可使近、远距离原眼位眼震有所减轻,视力、代偿头位及视功能有所改善。

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听觉反馈技术,使眼震运动声音化,由患者自我训练来控制眼震。

药物疗法:临床常用药物如巴氯芬、丙戊酸钠、加巴喷丁、美金刚等。由于这些药物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有学者认为,用药后眼震减轻是由于药物的镇静作用,而眼球震颤本身并没有改善。

手术治疗

有中间带型手术疗法:手术原理是将中间带移位,使较严重的异常头位得到理想的改善。

无中间带型手术疗法:该类型手术去除了眼外肌的本体感受器,切断了反射环路,而使眼球震颤减轻甚至消失。

疾病发展和转归

患儿眼球震颤,视力发育不良且多数患儿可有代偿头位,治疗原则为减轻眼球震颤,提高患儿视力,纠正异常头位。如不能有效矫正患儿体征,会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可造成心理伤害。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遵守医嘱,佩戴眼镜、屈光矫正及弱视治疗。

定期复查。

必要时应接受手术治疗。

预防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目前没有明确的预防方法。有本病家族史者应注意基因筛查,做到优生优育。家长发现问题要带孩子去及时就诊、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睡懒觉能极大地改善生活质量

2023-8-13 23:23:44

药品

金黄抱龙丸(同仁堂)的功效与作用-金黄抱龙丸(同仁堂)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