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延髓梗死是脑部被称为椎-基底动脉的血管及其分支由于动脉硬化、栓塞、痉挛、炎症等原因,出血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延髓缺血,出现颅神经损伤、感觉障碍或偏瘫等表现。
可能增加延髓出血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畸形、动脉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高凝状态和烟雾病等[1]。
基于延髓部位的解剖特点,患者常表现为颅神经损害(例如吞咽障碍、伸舌偏斜、说话不清)合并一侧肢体感觉障碍或偏瘫。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具体症状也有一定差异。
目前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溶栓治疗、血管介入治疗、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营养神经。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延髓梗死为脑干梗死的一种,其供血来源丰富,因此该部位的梗死发生率明显少于脑干其他部位。因其内部结构复杂精密,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仔细辨别。
延髓供血丰富,溶栓时间窗可相对延长且恢复良好。早期鉴别病变部位,及时诊治,可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2]。
症状
延髓梗死根据缺血区域大小和所处位置而有不同症状,主要表现为脑神经损伤的相应表现以及一侧感觉障碍或偏瘫。
延髓梗死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延髓不同部位的梗死常见症状如下[3]。
延髓内侧梗死。主要表现为面部及肢体瘫痪(锥体束受累)、深感觉减退(内侧丘系受累,表现为对关节、肌肉的位置、运动感知变差)、以舌瘫(舌下神经受累,出现伸舌偏斜)。少数患者有咽部痉挛(橄榄核受累,出现哽咽感甚至窒息)。医生可能称之为 Dejerine 综合征或 Jackson 综合征。
延髓部分外侧梗死。又称为 Avellis 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同侧软腭和咽肌麻痹(表现为说话鼻音、流质饮食逆流入鼻腔,不能做吹哨或鼓气动作等)以及一侧肢体偏瘫和(或)感觉障碍。
延髓背外侧梗塞。主要表现为一侧的面部痛温觉减退、Horner 综合征(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额部无汗等)、软腭及咽肌麻痹、共济失调(动作协调性或平衡性变差)、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无力)、眼震(眼球不受控制地颤动)。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动过速、味觉减退、咽部痉挛及呃逆(打嗝)。以上症状又称为 Wallenberg 综合征。有时还可能有 Babinski-Nageotte 综合征(与Wallenberg 一致,同时伴有瘫痪)、Cestan-Chenais 综合征(与 Babinski-Nageotte 一致,但不伴有共济失调)。
延髓半侧梗死。与 Wallenberg 综合征症状相似,还可伴有对关节、肌肉的位置、运动感知变差等深感觉障碍以及瘫痪。
延髓梗死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大部分延髓梗死表现为偏瘫、咽部痉挛等。常见并发症包括:
误吸;
坠积性肺炎;
褥疮。
病因
延髓梗死主要由于脑部的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栓形成、栓塞、痉挛或炎症,导致动脉血管狭窄,从而引起循环缺血造成。
哪些因素会增加发生延髓梗死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动脉炎。
先天性动脉畸形。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高凝状态。
烟雾病。
哪些人容易患延髓梗死?
长期吸烟者。
高血压患者。
糖尿病患者。
房颤患者。
血脂异常者。
动脉炎患者。
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
真红性细胞增多症患者。
先天性血管畸形。
就医
延髓梗死发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偏瘫、伸舌偏斜、肢体感觉减退和动作协调变差等。由于梗死部位不同,表现也存在差异。一旦发生类似症状应引起足够重视,立即到医院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肢体活动不灵。
口齿不清。
饮水呛咳。
感觉减退。
走路不稳。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延髓梗死?
根据症状和病史,并进行神经系统查体,观察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变化,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医生通常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还需要行腰椎穿刺检查。具体检查如下。
血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或疾病。
颅脑 CT:可准确排除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颅脑磁共振成像(MRI)[1],评估颅内结构,对检测急性脑梗死敏感。
颅脑 CT 血管成像(CTA):用于了解患者脑血管结构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病的?
发病时出现了什么症状?
症状是否有加重或缓解?
做过什么检查?
是否经过治疗?
治疗是否有效?
既往有什么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确诊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能否治愈?是否有生命危险?生存率有多大?
是否会留有后遗症?
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是否需要复查?多长时间复查一次?
康复期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治疗
延髓梗死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溶栓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和药物抗凝治疗等。患病早期病情可有变化,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治疗,对获得良好结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药物治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等。
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
手术治疗
血管介入手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延髓梗死为脑干梗死的一种,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涉及多系统生命活动,因此应给予足够重视,及时尽早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可恢复基本生活能力。
日常注意
患者要确保充分的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避免强体力劳动及对抗性的剧烈运动。有共济失调的患者应注意防摔。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确保充分休息,足够的营养,以利于病情恢复。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
避免进行强度过大的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
瘫痪患者应注意避免坠积性肺炎、褥疮等。
咽部痉挛的患者应注意避免进食呛咳。
预防
与延髓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大多数与基础疾病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等。遵循医嘱有效控制基础疾病的进展对预防延髓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戒烟。
保持心情愉快。
适当锻炼身体。
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积极诊疗已患的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