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胆汁性腹膜炎是胆汁从胆道系统漏入腹腔引起的腹膜炎症。腹腔内仅有胆汁样液体而无腹膜炎体征者,为单纯胆汁性腹水。
胆囊穿孔为本病最常见的原因。急性胆囊炎、腹部外伤是本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腹痛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
本病以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为主。治疗的难点在于胆道破损部位的寻找,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可导致肠梗阻、腹部包块、发热、少尿和休克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积极治疗急性胆囊炎、腹部外伤、恶性肿瘤等原发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早期发现、及早就医行干预治疗,是预防该病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症状
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外渗的胆汁是否被局限或扩散于腹膜腔内、以及是否被细菌污染。
胆汁性腹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胆汁性腹膜炎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是胆汁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可轻度腹痛,也可表现为剧烈腹痛。腹痛部位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尤其是从垂头仰卧位(仰卧位不要求 180 度,只要身体是仰卧姿就可以)转变为平卧(平卧是 180 度,就是完全躺平)时,腹痛可以从右上腹部转移到右下腹部;
恶心、呕吐;
腹胀;
腹部包块;
发热。
胆汁性腹膜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肠梗阻;
腹部包块;
发热;
少尿和休克。
病因
胆汁性腹膜炎的常见病因包括胆囊穿孔、肝脏或胆道系统损伤、自发性胆道胆囊穿孔。
胆汁性腹膜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胆囊穿孔:是胆汁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
急性胆囊炎:胆囊炎急性期存在胆囊穿孔的风险;
外伤:包括穿透性和钝性(即非穿透性);
肿瘤:胆囊癌、胃或横结肠癌侵犯胆囊;
消化性溃疡穿孔;
克罗恩病;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胆囊穿孔;
肝脏活检;
腹部手术后并发症;
T 型管移位。
哪些人容易患胆汁性腹膜炎?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胆汁性腹膜炎:
先天胆道系统发育异常的人群:如胆总管在胆囊管入口处的动脉血供应不足;
胆囊或胆道有破裂的人群。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胆汁性腹膜炎:
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
患有腹部外伤(包括穿透性及钝性外伤)的患者;
患有胆囊癌、或者有胃及横结肠癌的患者;
有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患者;
克罗恩病患者;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
做过肝脏活检的患者;
做过腹部手术的患者;
合并有胆总管结石、胆道囊肿破裂及胆道感染、胆囊憩室的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痛:腹痛的部位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
恶心、呕吐;
腹部包块;
停止排气或者排便;
拒绝进食;
发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持续高热(体温高于 39℃);
有休克症状:意识不清或昏迷、尿量减少、四肢湿冷等;
剧烈腹痛。
建议就诊科室
胃肠外科(或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胆汁性腹膜炎?
当医生怀疑患者是胆汁性腹膜炎时,将通过腹部查体、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外科手术等确诊疾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腹部查体:是内科的常规检查,根据压痛部位在上腹部还是下腹部,大致判断腹痛原因,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大部分腹膜炎患者可有典型的腹膜炎三联征,即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血常规:若有白细胞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感染,可协助医生制定初步的诊疗方案。
生化检查:若患者存在胆汁性腹膜炎,可有血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此检查协助胆汁性腹膜炎的诊断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抽吸液可发现深黄色液体,该项检查对胆汁性腹膜炎有诊断意义。
腹腔镜或外科手术检查:发现腹膜被胆汁染色的征象是诊断胆汁性腹膜炎的金试验。若从静脉注入造影剂后从腹水中再次发现该物质,有助于诊断病人是否有活动性胆汁渗漏。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或术中胆道造影术:若发现造影剂渗入腹腔内,有助于发现胆汁渗漏或胆道穿孔的部位。
腹部 X 线检查:此检查是非特异性的,但可借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腹痛。
CT、超声波、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腹部包块的鉴别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外伤或者手术病史?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和家族遗传史吗?
现在有哪些不舒服?
和刚开始不舒服的时候相比,现在的症状加重还是减轻了?
大便怎么样?
有没有恶心、呕吐?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严重吗?
为什么会有这些情况?
怎么治疗效果最好?
治疗效果如何?
治疗花费高吗?
会复发吗?
以后需要注意什么?
需要复查吗?多长时间复查一次?
治疗
胆汁性腹膜炎的治疗取决于胆汁渗漏的部位和速度、以及腹水是否有继发感染。本病以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抗生素:选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感染,尤其应选择对肠道主要细菌有效并且在胆汁中浓度高、毒性低的抗生素。首选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另外可选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抗生素。切不可自行乱用抗生素。
镇静、止痛治疗:剧烈疼痛或烦躁不安者,如诊断已经明确,可酌情用哌替啶类止痛药物。诊断不清或要进行观察时,暂不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手术治疗
胆汁性腹膜炎通常需及时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胆囊或胆管修补术加腹腔引流术:主要是对损伤的胆管进行修补,腹腔引流或灌洗等,避免胆汁继续渗漏到腹腔。适用于存在胆道破损的患者。
经皮穿刺引流术:引流胆汁,减轻或避免胆汁继续渗出。适用于外渗的胆汁局限、被包裹,或存在胆汁瘤的患者。
奥迪括约肌切开术:该手术可使胆管内压力降低,促进胆汁引流,由奥迪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使胆管漏愈合。适用于胆囊切除后囊性胆管漏的患者。
其他治疗方法
静脉高营养治疗:补充热量、液体、电解质等,以维持患者血压、尿量。常用药物有: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白蛋白、氯化钾、维生素等。
肠道插管减压治疗:可减轻肠道压力,减轻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促进肠道功能修复。适用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休克等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
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步,急性腹膜炎的预后已较过去改善。但病死率仍在 5%~10% 左右。因此,本病需要早发现和及早干预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注意自己是否乏力、头晕,注意心率、脉搏、大小便、排气及引流液的情况(包括引流液的量及颜色);若乏力、头晕并伴有心率、脉搏加快,不排除手术出血,应尽快告知医生;若无排便排气,不能排除肠麻痹、肠梗阻等症,此情况下应密切观察,禁止摄入食物;若没有液体从引流管流出,并且出现腹痛等症状,不排除引流管在腹腔内脱落,此情况下应尽快告知医生。
用药注意事项:应严格遵守医嘱服用药物,不要私自购买其他药物服用,用药期间若出现难以忍受的副作用(如反酸、呕吐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患者应按时到医院复查,可复查血常规、生化及腹部超声等。
饮食:手术后不可随意进食(包括吃饭及喝水),一切要遵从医嘱。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的药物。
其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证睡眠质量;保持心情愉悦。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积极治疗急性胆囊炎、消化道溃疡、胆囊癌、胃或横结肠癌等原发疾病。
有腹部外伤史的患者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做相关的辅助检查,排出胆道破裂等疾病。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每 6~12 个月常规做肝脏或胆囊超声检查;如果有腹痛等不适,及时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