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肛门裂
概述
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破裂形成的慢性溃疡。齿状线是肉眼可识别的肛管起始线。
肛裂的发病率在肛门直肠疾病中仅次于痔,位居第二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壮年。
肛裂多由于机械性外力作用、不良排便习惯、感染等原因造成。
肛裂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新鲜)肛裂和慢性(陈旧性)肛裂。
典型症状:肛门部位剧烈疼痛、便血、便秘。
急性肛裂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以治愈,陈旧性肛裂需要手术治疗。
肛管处神经丰富,肛裂的疼痛十分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排便习惯,保持肛周卫生是预防肛裂发生的关键。
肛裂患者发现了“三联症”,必须手术治疗。
症状
肛裂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肛裂主要表现为疼痛、便血、便秘、肛门瘙痒以及全身症状。
肛门疼痛:为持续性剧痛,数小时后可自动缓解。疼痛多在排便时出现,其他如下蹲、打喷嚏时均可引起肛裂的周期性疼痛。
排便时出血:量少、色鲜红,有时仅染红手纸,有时则滴血或附着于粪便表面。
便秘:患者多表现为恐惧排便时的剧痛,有意推迟排便时间和次数,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完全吸收,大便变得干硬,排便时使裂口加深,疼痛加重。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瘙痒:裂口溃疡面的分泌物或肛门腺体的分泌物,刺激肛缘皮肤引起肛门湿疹和肛门瘙痒。
慢性肛裂的并发症有哪些?
贫血:长期便血会造成患者轻度贫血。
肛周瘙痒:肛裂创面的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或裂口愈合过程中,都会有肛周瘙痒。
便秘:排便的疼痛造成恐惧排便,继而引起便秘,并形成恶性循环。
神经衰弱:疼痛、便秘可加重患者精神负担,并影响休息,引起神经衰弱。
病因
肛裂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形态结构因素:肛裂常发生于肛门后方正中处,原因是因为这个部位里有韧带结构,质地较硬,伸缩性差,且承受压力较大,易受损伤。
外伤:大便干硬,排便时用力过猛,可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溃疡。另外,做肛门镜检查,或直肠指诊方法不当,以及其他机械性原因,也容易造成肛管后正中的皮肤损伤,形成肛裂。
感染: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可向下蔓延而致肛管皮下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溃疡,加之肛门后正中的血供较其他部位差,致使溃疡不易愈合。
就医
患者出现疑似肛裂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肛肠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主诉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使疾病得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排便时肛门疼痛。
便血。
便秘。
肛门瘙痒。
建议就诊科室
肛肠科
医生如何诊断肛裂?
医生通过详细问病史,体检和一些辅助检查如直肠指诊等进行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肛门视诊:患者取侧卧位或胸膝位,放松肛门,医生用两拇指将肛缘皮肤轻轻向两侧分开,观察肛管是否有肛裂。因肛裂疼痛一般不做指诊及肛门镜检查,通过视诊即可确诊,对难以确诊的肛裂,可酌情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
急性肛裂的特点是卵圆形新鲜溃疡,色红、底浅、边缘柔软;
慢性肛裂多呈棱形,色灰白、底深、边缘不整齐、质硬、有结缔组织增生。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发生于肛管侧位的慢性溃疡,需要排除结核、癌、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引起的,可以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
肛门压力测定:急性肛裂患者由于肛门内括约肌过度活跃,肛管静息压力相比正常人显著升高,并伴有短暂或持久的蠕动迟缓。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便血、肛门疼痛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出血倾向等合并症?
有没有手术史,有没有肛门手术史?结果如何?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肛裂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需要手术吗?能做微创手术吗?
会不会影响肛门功能?会不会很疼?
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是促进创面愈合、解除括约肌痉挛、止痛、改善便秘等。
一般治疗
治疗便秘:调整饮食、生活规律、适度锻炼及药物干预。
解痉止痛:保持肛门清洁,避免异物对创面刺激,硝酸甘油软膏外敷等。
促进创面愈合:局部熏洗、药物、直肠腔内理疗。
解除括约肌痉挛:熏洗坐浴及局部用药、理疗等。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针对于慢性肛裂可以选取合适的手术治疗,解除患者病痛,同时保护肛门正常功能。
肛裂切除术。
纵切横缝术。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肛裂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心理准备: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护人员,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伤口愈合。
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发现有其他影响手术安全的疾病,必须先处理。
清洁肠道:术前应做清洁灌肠,保证手术创面清洁,术前 2 天内进食无渣、易消化食物。
保证睡眠:术前患者应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可以服用一些镇静药物。
肛裂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
大便失禁:多为手术操作不当,过度切除组织造成。
肛门变形:因患者是瘢痕体质、手术创面过大、创面感染等原因,使得手术创面愈合不良造成的。
手术伤口的延误治疗:手术后患者的换药、饮食、排便等处理不当时,容易发生手术伤口的延误治疗。
肛门狭窄:肛管皮肤损伤较大,瘢痕愈合造成。
肛裂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有哪些?
出血:出血多为手术创面出血。多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局部水肿,伤口未愈合,排便刺激伤口所致。
尿潴留:由于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会出现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的情况,再加上患者精神紧张,不习惯在床上以及病房中排便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尿潴留情况。
疼痛:术后疼痛较术前肛裂疼痛轻很多。
排便困难:术后排便困难发生率仅次于术后疼痛。
疾病发展和转归
急性肛裂经过日常饮食生活调节,以及药物对症治疗配合理疗、指法扩肛(松解肛门内括约肌)等,可以治愈。慢性肛裂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根治。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正常规律的排便。膳食中应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少食或忌食辛辣和刺激饮食,多饮水可保证胃肠道有丰富的消化液分泌,有利于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肛门的清洁卫生。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坐浴可使肌门括约肌松弛,减轻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有利于肛裂的愈合。
多做“提肛”运动。即自我调整括约肌,收缩、放松肛门。长期久坐久站的人,每隔30分钟起身走走,力求劳逸适度,动静适宜。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保持肛门清洁卫生。
保持饮食规律,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避免太过劳累,注意休息,避免久坐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