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什么是小肠平滑肌瘤?小肠平滑肌瘤是常见的源自小肠的良性肿瘤。
小肠是人体消化管中最长的一部分,上接胃,下接盲肠。按照位置从胃下开始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平滑肌瘤发生部位以空肠最多见(49%),其次为回肠(33%)和十二指肠(18%)。该病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人,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具体发病率不详。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本病病因尚未明确。
小肠平滑肌瘤有什么分类吗?根据肿瘤在肠壁间的部位及其生长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腔内型、壁内型、腔外型、腔内外型。
小肠平滑肌瘤有什么症状?本病最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呕血、便血等。
小肠平滑肌瘤如何治疗?目前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小肠平滑肌瘤有什么危害?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小肠平滑肌瘤可导致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内瘘、腹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威胁患者生命。若经过正规治疗,患者恢复一般良好,但也有报道小肠平滑肌瘤术后 6~8 年出现肝转移灶,因此术后应重视长期定期复查。
症状
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有时出现腹痛,多能自行缓解,易误诊为其他胃肠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呕血、便血等。
小肠平滑肌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肠平滑肌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一般为慢性腹痛,与饮食关系不密切。早期较轻,易误诊为“胃痛”,患者可出现间歇性隐痛或钝痛,而后逐渐加重变为刺痛或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中腹部或脐周,有时也可能出现于左上腹及左下腹。常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泻。并发肠梗阻、肠套叠时腹痛剧烈。患者发生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可能会出现持续性腹部隐痛不适,阵发性加重,呕吐及腹胀不明显。
腹部肿块:临床上约 25% 的患者可摸到腹部包块。肿块早期不易觉察,只有当肿块生长到较大时才易摸到。肿块一般可以推动且质地较硬,按压肿块可能出现轻度压痛。另一种肿块可能是套叠的肠段(肠套叠),一般为椭圆形,而且常随腹痛发作而趋于明显,这种肿块可变形,时大时小,有时甚至消失,常为腔内型肿瘤所致。
消化道出血:较常见,约 50% 患者出现,一部分为慢性失血,量少不易察觉。长期慢性失血可有乏力、皮肤黏膜苍白等贫血症状。一部分可为急性失血,可有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大便呈现黑便或暗红色,甚至出现昏迷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小肠平滑肌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小肠平滑肌瘤的常见并发症包括:
消化道出血。
肠梗阻、肠套叠。
内瘘:是腔外型平滑肌瘤常见的并发症。多因平滑肌瘤中心缺血、坏死、感染或囊性变穿破肠腔而形成。患者可出现腹痛、发热。
腹膜炎:肿瘤可穿破入腹腔,肠道内容物进入腹腔导致腹膜炎,患者表现为腹痛、腹部肌肉紧张、恶心、呕吐、发热,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表现为神志淡漠、皮肤湿冷、低血压等)。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小肠平滑肌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哪些人容易患小肠平滑肌瘤?
目前暂未查见权威证据明确本病有关的易患人群,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慢性腹痛,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泻等。
触及腹部包块。
大便呈现黑便或暗红色。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腹痛剧烈。
肠道大量出血、大便呈现黑便或暗红色,甚至晕倒。
建议就诊科室
胃肠外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肠平滑肌瘤?
通过询问症状和体格检查,医生可能初步怀疑是肠道肿瘤,通常通过 X 射线、胃肠钡餐造影、B 超、CT 等检查来初步诊断,通过病理检查可进行确诊。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血常规:可提示是否存在贫血,还可判断有无合并感染。
体格检查:为诊断提供可客观体征依据,如腹部查体可触到包块或有压痛。
大便隐血试验:可判断消化道有无肉眼不可见的微量出血。
X 射线钡剂肠道造影:通过影像显示消化道的形态,判断疾病的发生位置。虽是目前诊断小肠肿瘤的常用方法,但阳性率(发现疾病的可能性)不高,常因口服大量钡剂(对比剂,可在透视中显像)使小肠造影重叠而影响检查结果。
肠镜检查:分为小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小肠内部的状况,同时还可以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近端空肠可用小肠镜检查,末端回肠可用结肠镜检查,但两者都只能检查部分小肠段。
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约 50% 的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可以通过影响来寻找出血部位,对较早确诊本病具有一定意义。
病理检查:在肠镜或腹腔直视下钳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疾病进行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腹痛、腹胀、便血?
最近体重、体力有下降吗?
平时饮食均衡吗?锻炼身体吗?
从事什么工作?
家族中有消化道肿瘤患者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接受哪些检查?
需要如何治疗?需要手术吗?
能够治愈吗?费用高吗?医保报销吗?
治疗
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小肠平滑肌瘤有 15~20% 的恶变率,因此,一经发现均应积极手术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鉴别良恶性。本病若经过正规治疗,患者恢复一般良好。
手术治疗
开腹手术:目的是切除肿瘤,术后送病理检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优点是医生可以直视病灶,能够彻底切除病灶。缺点是损伤大,会破坏腹壁完整性,干扰腹腔内脏器,术后并发症多。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可导致肠梗阻、肠套叠、出血、内瘘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有些小肠平滑肌瘤可能会发展为恶性肿瘤,威胁患者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但也有报道小肠平滑肌瘤术后 6~8 年出现肝转移灶,因此术后应重视长期定期复查。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术后患者要不枕枕头平卧 6 小时,不要剧烈咳嗽引起切口裂开,注意避免引流管脱落,注意敷料干燥清洁。陪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按摩双腿避免血栓的形成。
定期复查:应遵医嘱到医院进行复查,一般 6 个月或 1 年复查 1 次,主要复查血常规、粪便常规、胃肠镜、CT 等项目以评估肿瘤是否复发。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禁食。排气后拔出胃管,可饮少量水,约 3~5 匙量。术后 3 天可以进流食,应少量多餐。术后 1 个月内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质软、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
若为非手术患者,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鲜果蔬。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术后 1~2 周可下床活动,不做剧烈运动,如踢球、打拳等。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运动,可以快走、打太极拳,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一周运动 3~4 次。
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
预防
本病暂无权威证据支持的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