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PHN
概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皮疹愈合后持续 1 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PHN 的年发病率为 3.9~42.0/10 万。
女性、年龄越大、前驱期疼痛越明显、疱疹期皮肤损害面积越大,越易患本病。另外,还与疱疹部位有关,例如眼部、会阴部及臂丛区易发病;肿瘤、糖尿病及免疫功能障碍等,也是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PHN 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治疗目的主要是尽早有效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
长期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的情感受到中重度干扰,严重者曾有自杀想法。
早期积极抗病毒、止痛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带状疱疹疫苗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症状
疼痛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以肋间神经痛多见。多数患者可出现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疱疹,也有患者不出现疱疹,仅有典型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 1 个月后,患区仍存在持续或发作性剧烈疼痛;患区范围内可见明显色素沉着。
疼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表现复杂多样,可为间断性,也可为持续性,特点如下[1]:
疼痛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其中胸部占 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占 10%~20%,骶尾部占 2%~8%,其他部位小于 1%。与疱疹区域相比,疼痛部位的区域通常更大,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双侧疱疹。
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多种疼痛并存。
疼痛特征:较多样。
自发痛: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皮疹分布区及附近区域出现疼痛;
痛觉过敏: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或延长;
痛觉超敏: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如轻微碰触衣服或床单即可诱发疼痛;微小的温度变化也会诱发疼痛;
感觉异常:疼痛部位常伴有一些感觉异常,如紧束样感觉、麻木、蚁行感或瘙痒感;可出现客观感觉异常,如温度觉和振动觉异常,感觉迟钝或减退。
病程:30%~50% 患者的疼痛持续超过 1 年,部分病程可达 10 年或更长。
其他临床表现
患者常伴情感、睡眠及生活质量的损害。此外,还常出现多种全身症状,如厌食、体重下降、慢性疲乏、缺乏活动等。
病因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因机制并不完全明确。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初次感染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疹[1]。
受累神经元(神经细胞)可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枢敏化(一种过度兴奋状态),导致疼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年龄:年龄越大,免疫力越差,越易患本病,尤其是年龄大于 60 岁的患者。
性别:女性较男性更易患本病。
疱疹发作面积:发作面积越大,发病概率越大。
发疹初期即伴有疼痛:急性疱疹发作期即伴随严重神经性疼痛,发展为 PHN 的可能性较大。
特殊部位的疱疹:三叉神经分布区(尤其是眼部),会阴部及臂丛区,更易发生 PHN。
其他:手术、应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感染、结核、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免疫功能障碍等,都是发生 PHN 的危险因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出现剧烈顽固性疼痛、轻微摩擦即可引发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时,需及时就医。如病毒侵犯到相应脑神经,会影响视力、引起面瘫和听觉障碍,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疼痛科
医生如何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医生诊断 PHN,主要依据带状疱疹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无需借助特殊实验室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但有时为了排除其他疾病,或判断有无感染,医生仍可能建议做一些相关辅助检查。
PHN 患者可出现分散和局部皮肤的疼痛,常表现为某神经分布相关区域内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疼痛,呈间歇性和慢性。体格检查可见局部有遗留的瘢痕或色素沉着,局部可有痛觉过敏或痛觉减退,也可有痛觉超敏。
用于排除其他疾病或判断有无感染的相关检查如下:
病毒培养和免疫荧光染色:可用于鉴别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
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抗体阳性,有助于确诊带状疱疹亚临床感染,特别是在发生无疱型带状疱疹的情况下。
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组织病理学和 Tzanck 涂片(检测皮损标本中的多核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等:有助于确定带状疱疹感染。
X 片:可除外骨折、结石等其他疼痛性疾病。
血、尿检查:用于除外心源性疼痛、大血管病变疼痛、胸膜炎等。具体可能包括:
血常规、尿常规;
心脏损伤标志物、D 二聚体;
胆红素、转氨酶;
尿素氮、肌酐。
心电图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有没有得过水痘?是否接种过水痘疫苗?
疼痛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疼痛出现的时间?疼痛有没有在夜间加重?
疼痛的部位有没有出现皮疹?皮疹的样子、面积?出现皮疹时的全身表现,如发热?出现皮疹的时间?皮疹消退的时间?出现皮疹时的治疗?
情感和睡眠情况?
有无日常生活能力改变?
有没有听力异常?面瘫?
有没有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慢性病史?
在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多久能治好?有没有后遗症?
需要做哪些检查?吃什么药?药物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哪种?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这个病传染吗?遗传吗?
治疗
治疗目的是尽早有效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
PHN 患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应规范化。药物治疗是基础,应使用有效剂量的推荐药物,疼痛有效缓解后不要立即停药,仍应维持治疗至少 2 周。
药物治疗
治疗 PHN 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 5% 利多卡因贴剂;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
药物选择应个体化,单一药物治疗不能获得满意效果时,考虑联合用药,选择药物时应注意选择不同机制、疗效相加或协同而不良反应不相加的药物。
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能够缓解 PHN 导致的疼痛,改善睡眠和情感障碍。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 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和头晕。
加巴喷丁的主要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与普瑞巴林类似。
两药均应遵循:夜间起始、逐渐加量和缓慢减量的原则。
三环类抗抑郁药
药物起效较慢,主要不良反应有过度镇静、认知障碍和心脏毒性(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心肌缺血甚至心源性猝死)。
最常用的药物为阿米替林,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青光眼、尿潴留、自杀等高风险患者应慎用。
利多卡因贴剂
对利多卡因贴剂或普瑞巴林单药治疗无效的 PHN 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贴剂和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使用部位皮肤反应,如短暂瘙痒、红斑和皮炎。
阿片类镇痛药
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阿片类镇痛药可以有效治疗 PHN 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考虑到误用和滥用的风险以及耐药问题,推荐阿片类镇痛药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常用药物有吗啡、和芬太尼等。
曲马多
曲马多可显著缓解 PHN 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现象,但对闪电样、刀割样疼痛效果不明显,其疗效弱于强阿片类药物,而耐受性优于强阿片类药物。
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便秘、尿潴留等,这些不良反应均与剂量相关。
其他治疗方法
微创介入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引导下,以最小的创伤将器具或药物置入病变组织,对其进行物理、机械或化学治疗的技术。临床用于治疗本病的微创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神经介入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
药物治疗是镇痛的基础,微创介入与药物联合应用治疗 PHN 可有效缓解疼痛,同时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介入技术:主要包括神经阻滞、选择性神经毁损和鞘内药物输注治疗。
神经调控技术:通过电脉冲适当刺激产生疼痛的目标神经,反馈性调整神经的传导物质或电流,或产生麻木样感觉来覆盖疼痛区域,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临床用于治疗 PHN 的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包括:脉冲射频治疗和神经电刺激技术。
臭氧介入治疗
国内有报道,5 年随访臭氧介入治疗顽固性 PHN 疗效稳定,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
心理治疗
在 PHN 患者中,很大一部分伴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治疗需重视及联合心理治疗及行为调节。
中医治疗
主要是中药内服配合针灸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多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预后较好;高龄、体质差或正在进行放疗、化疗等的肿瘤患者,治疗难度增大,预后较差。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需多饮水,充分休息,保证睡眠,适当运动,避免疲劳,提高自身免疫力。
尽可能早地重新进行正常体力活动和社交活动。
如果疼痛影响了关节功能,可采取物理治疗,并早期进行关节活动。
预防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很好地预防 PHN。带状疱疹早期,及时积极抗病毒及止痛,是预防 PHN 的关键。另外,带状疱疹疫苗能有效预防老年人 PHN。
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寒暖交替季节,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及时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带状疱疹早期即应积极抗病毒治疗,这对预防 PHN 有重要作用。老年患者适当延长抗病毒疗程,可减少 PHN 的发生率。
及早镇痛:早期积极镇痛也可有效预防 PHN 的发生。
尽早进行神经阻滞治疗:这可阻滞病毒的逆行转运,急性期可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一般应尽早采用,持续 7~12 天或更长时间,直至疼痛减轻、睡眠改善为止。
联合治疗:早期应用更昔洛韦、加巴喷丁等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其皮损愈合及止痛时间均缩短,PHN 发生率降低。
疫苗:研究显示,带状疱疹疫苗预防 60 岁以上人群发生 PHN 的有效率为 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