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扩张孔是一种常见的颜面部良性附件卵泡分化肿瘤。
成年男性多见,中老年也可见,已发病例多见于白种人,目前无具体发病率统计。
该病病因不明,光化学损伤可能为其危险因素。
该疾病无分型分期。
好发于头部、颈部,中老年个体的躯干上也可发现。呈单一棕色到黑色,伴中央毛孔的类似巨大黑头粉刺状的外观,触之无硬结。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扩张孔,其他治疗方式有使用粉刺提取器、激光手术、电极化、烧灼、干燥、皮肤磨损、冷冻治疗等。
该病影响美观,病变为良性,预后较好,但需与恶性病变相鉴别。
平时应注意皮肤清洁、关注皮肤状态,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症状
颜面部出现单一棕色或黑色、外观类似巨大黑头粉刺的小结节是扩张孔最常见的症状。
扩张孔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巨大黑头粉刺样小结节:多见于颜面部,中老年躯干也可见,用手摸无较硬的结节感。
周围皮肤炎症:可因患者试图摘除病变而引起。
扩张孔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病变周围皮肤的炎症、感染。
病因
扩张孔的明确原因暂时不是特别清楚,为滤泡漏斗的附件肿瘤,可能是痣的组织学变体或由光化学损伤造成。
扩张孔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滤泡漏斗的附件肿瘤:扩张孔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毛囊漏斗部明显扩大,开口部表皮萎缩,但较深处的囊腔内所衬表皮肥厚,并且表现为许多表皮突和不规则的轻度增生伸入周围间质内,这种扩张孔已被证明是独特的实体,是滤泡漏斗的附件肿瘤。
炎症性囊性痤疮病史。
可能是痣的组织学变体:扩张孔与痣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似。
光化学损伤:皮肤直接受到日光紫外线照射,紫外线辐射后可诱皮肤的多种损伤,包括光老化、各种皮肤癌、光敏反应和光毒反应、光线性角化等各种与光有关的皮肤病。
哪些人容易患扩张孔?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扩张孔:
成年男性,中老年也可见。
白种人:目前发现的所有扩张孔患者绝大多数为白种人。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扩张孔:
长期在室外工作、长时间暴露于强太阳光照射下,紫外线造成对皮肤组织损伤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颜面部出现呈单个棕色或黑色,外观类似巨大黑头粉刺的小结节时,无法确定病变性质或考虑到美观想要去除病变者。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扩张孔?
当医生怀疑扩张孔时,将通过视诊、触诊、组织活检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医生可通过视诊观察病变的部位及分布、大小及数目、形状、颜色、边缘及界限,以及皮损表面、基底和内容物,同时注意周围皮肤是否有异常改变,根据这些来判断扩张孔的可能性。
触诊:医生通过一般触诊、挤压或压缩、推动或牵拉皮肤可了解皮肤的湿度、温度、硬度和油腻程度;皮损的部位、分布、数目、大小、形态、质地、软硬程度及波动感;皮损的边缘是否规则,边界是否清楚,与周围正常组织是否粘连、固定或可推动等;皮损部位有无压痛、反跳痛,有无感觉异常、感觉减低或过敏等;附近淋巴结是否有肿大、触痛及粘连固定等;表层皮肤有无浸润增厚、萎缩变薄、松弛、牵拉凹陷等。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医生可采用切取活检或切除活检的方法获得病变部位的活体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该疾病,可证实不确定病例的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病变的?
有得其他的皮肤疾病或者肿瘤吗?
家里面人有与你类似的症状吗?
自起病以来,病变有什么变化吗?有没有什么加重或者缓解的因素?
之前有没有在哪里就诊过?做过什么检查吗?是否明确诊断?有没有进行相关处理?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这种疾病?是遗传吗?
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需要采取治疗吗?治疗方式是什么?能够完全治愈吗?大概需要多少钱?会产生并发症吗?
会复发吗?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扩张孔,疗效较好。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用来治疗这种病变。
针对皮肤炎症:消毒防腐药物如碘伏、酒精等;外用抗细菌药如抗生素;外用抗炎药如类固醇激素。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作用是彻底根除病变组织,防止复发。以椭圆形方式切除或通过穿刺活检进行切除并缝合伤口。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不易复发。手术切除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有瘢痕形成、感染和出血等。
其他治疗方法
提取粉刺:粉刺提取器可暂时去除扩张孔中的角蛋白物质,但随着时间推移,角蛋白又会在病变内逐渐积累。
美容方法:作用于皮肤表面的物理治疗方法如激光手术、电极化、烧灼、干燥、皮肤磨损、冷冻治疗等。由于病变内内陷的深度位置,这些作用于表面的技术效果较差。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治疗,对患者寿命无明显影响;但因发病部位多位于颜面部,可影响美观,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截至目前,还没有因为扩张孔而导致死亡的相关报道。
接受手术治疗完全切除病灶后,疗效较好、不容易复发;但如果不完全切除或接受其他作用于浅表部位的治疗方法,则可导致剩余的漏斗部衬里复发。继发于病变周围皮肤的炎症或者感染可完全恢复。
日常注意
应注意日常注意卫生情况,保持病变部位皮肤清洁卫生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切除手术,术后应注意敷料清洁,皮肤恢复过程中应注意防护,如减少日晒、少用接触了不干净的物品的手去触碰伤口处、减少对面部刺激性较大的洗漱护肤用品的使用,以便于伤口的恢复,减少感染机会及瘢痕形成。如皮肤出现较严重的感染应及时就医,消除炎症与感染。
术后复查:术后一般可完全恢复,但术后应留意有无复发症状,如有复发迹象应及时就医。建议术后第 3 个月、第 6 个月、第 12 个月各复查一次;之后 5 年每年复查一次;若没有复发,则以后每 5 年复查一次。
饮食:清淡饮食最佳,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
其他:平时养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平时应注意皮肤清洁、关注皮肤状态,发现病变及时到医院就诊。
饮食:清淡饮食最佳,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
外出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下,减少太阳光中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