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副银屑病
概述
类银屑病是一组罕见的皮肤问题,看起来像银屑病,但其实不一样,医生可能需要采集皮肤样本(活组织检查)才能确诊具体是哪种疾病。有两种类型:
小斑块:皮疹小于 5 厘米。通常被认为是无害的。
大斑块:皮疹较大,有时形状不规则。这种形式的类银屑病有时会发展成一种叫做蕈样肉芽肿的淋巴瘤,这是一种从皮肤开始的白细胞癌症。有些医生认为,大斑块类银屑病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还有人认为这只是蕈样肉芽肿的早期阶段。
症状
类银屑病常表现为斑片状皮疹。这些斑片通常呈粉红色或红色,但也可能呈棕色或淡黄色。可能会高出皮肤,外观凹凸不平、呈鳞片状或皱纹状。
类银屑病常见于胸部、腹部和背部,但也可能出现在手臂和腿部。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大小。
患者可能会感到发痒,但可能不会有任何其他症状。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常见的诱发因素有以下几点:
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是副银屑病病人常见的诱发因素,尤其对急性发病者、儿童患者。感染因素中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乙肝病毒感染对某些病人亦是诱发因素。所以副银屑病患者要予防感冒。
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已成为激发或加剧病情的首要因素。工作紧张,精神抑郁、焦虑,过度悲伤、家庭纠纷、夫妻不和等诸多因素,常会导致心理平衡紊乱,继而出现神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在银屑病遗传背景下,诱发副银屑病或使其加重。
外伤因素:包括烫伤、抓伤及手术等,在皮肤损伤处发生副银屑病损害。
饮食生活因素:不当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诱发因素。饮食往往可激发或加剧副银屑病的病情。如辛、辣食物及饮酒、牛羊肉、海鲜等,过度劳累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气候环境因素:在自然环境因素中,季节、气候与副银屑病的关系密切。多数角屑病属于冬季型,因为寒冷、潮湿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就医
医生可能需要采集皮肤样本(活组织检查)才能确诊具体是银屑病还是类银屑病。
治疗
类银屑病的许多治疗方法与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相同:
医生可能会开一种类固醇乳膏或其他药物来用于涂抹皮疹。
医生可能会推荐光疗来控制症状,通常在医生诊室进行,或在家中使用一种剂量可控的 UVB 光治疗仪来进行。阳光也可能有所帮助。
保湿霜可以改善皮肤外观。
这种皮肤问题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小斑块可能会自行消失。应该每年检查一次,但如果发生了任何变化,则应该增加检查频率。
大斑块类银屑病未经治疗不会自行消失,应该每年检查两次,因为有可能发生癌变。患者可能需要经常接受活组织检查,以确定是否进展为淋巴瘤。
日常注意
护理方法如下:
调摄适宜,外避风寒:平时应注意保暖,加强防护,坚持锻炼,增加营养,严防感冒,经常患扁桃体炎的类银屑病患者,应将扁桃体摘除,以减少发病的机会。
适当忌口:少吃辛辣油腻和腥膻等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酒。保持饮食清淡有营养,多吃蔬菜和水果。
沐浴适度:对皮损切忌热水洗烫,忌用手揭皮,这些不良习惯造成的刺激会加重皮损,加重病情。
选药适当,禁止滥用
调畅情志:胸怀豁达,保持精神愉快,和乐观的情绪,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本次学习,应该了解到类银屑病防病大于治病,而且本病并不危害生命,在生活中应该豁达和积极一点,将有利于本病的稳定和康复。
预防
影响类银屑病病情的因素很多,不同的个体,其影响不同,如果能找到相关的影响因素,加以适当控制或避免,就有可能延缓类银屑病复发或控制病情。当然其影响因素常常不是单一的,需要患者细心地自我观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