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马拉色菌病,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根据马拉色菌侵犯结构不同分为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表现为皮脂腺丰富部位的斑疹和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和小脓疱,偶可见系统感染。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常见,我国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男性多于女性。花斑糠疹热带国家发病率高达 50%,部分花斑糠疹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国内为 5.8~39%,国外为 25.21%。
本病主要病原菌是马拉色菌。遗传、高温潮湿、多脂多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等是引起马拉色菌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脂腺丰富部位的淡褐色、淡黄色、淡红色、白色的斑疹,有糠秕状鳞屑;马拉色菌毛囊炎主要表现为前胸后背的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和小脓疱,呈半球形。
本病治疗以外用药为主,可选择各种抗真菌外用制剂。
本病病情较轻,不会危及生命,但容易复发。
马拉色菌还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症状
根据马拉色菌侵犯结构不同分为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
马拉色菌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花斑糠疹
皮肤损害:形状不一的淡褐色、淡黄色、淡红色、白色的斑疹,覆有糠秕状鳞屑,呈弥漫性对称分布或多部位发病,皮肤损害多见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前胸、后背、肩部、上臂及面颈部,少数可见于掌部、会阴部。夏重冬轻,易复发。
自觉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在夏季、运动、多汗或晒太阳后有轻到重度的瘙痒。
马拉色菌毛囊炎
皮肤损害:弥漫性、对称性分布的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和小脓疱,呈半球形,可挤出粉状物,周围有红晕,多见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前胸、后背、双肩、颈部,少数见于面部、前臂、小腿和腹部。
自觉症状:不同程度的瘙痒,伴灼热和刺痛感,运动和多汗可以加重瘙痒。
其他:往往合并花斑糠疹、痤疮和脂溢性皮炎。
马拉色菌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并发症,但对于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可能会引起系统感染。
常见并发症包括:
发热
恶心呕吐
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
病因
本病由马拉色菌引起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所致
马拉色菌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马拉色菌:马拉色菌是一种真菌,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菌,当条件适宜时,马拉色菌由孢子相转为菌丝相,导致花斑糠疹的发生;此外,当马拉色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引起炎症反应,表现为马拉色菌毛囊炎。
哪些人容易患马拉色菌病?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马拉色菌病:
多脂多汗:如皮脂分泌过多,爱好运动者;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能引起免疫力降低,发病风险增高;
用药: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马拉色菌病
年龄:虽然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中青年多见;
性别:本病男性多于女性;
居住地:热带地区高温潮湿,发病率高;
遗传:花斑糠疹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本病发病与多基因有关。
就医
如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出现皮疹伴或不伴自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损害: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出现淡褐色、淡黄色、淡红色、白色的有糠秕状鳞屑的斑疹或弥漫性、对称性分布的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和小脓疱;
自觉症状:不同程度的瘙痒,运动或多汗等加重。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发热;
恶心、呕吐;
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
当医生怀疑马拉色菌病时,可以通过皮肤科检查、直接镜检、真菌培养、滤过紫外灯、皮肤组织病理等检查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如下:
皮肤科检查:是必须检查之一,查体可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发现淡褐色、淡黄色、淡红色、白色的有糠秕状鳞屑的斑疹,或弥漫性、对称性分布的半球形的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和小脓疱等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典型皮肤损害,典型皮损乐意帮助皮肤科医生进行初步诊断。
直接镜检:是真菌性皮肤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刮取皮损处鳞屑或毛囊丘疹置于载玻片上,加 1 滴 10% 氢氧化钾溶液,盖上盖玻片,轻微加热,压成单层细胞,不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的成堆的厚壁孢子和香蕉型、短棒型菌丝,用乳酸酚苯胺蓝直接染色,可查到集簇或散在的孢子。不染色法检出率约 60%,染色法可达 98%。通过直接镜检,发现真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真菌培养:是确定病原菌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将患者皮损处鳞屑或毛囊丘疹样本接种于含油的沙堡琼脂培养基,可培养出淡黄色,奶油状酵母样菌落。球形马拉色菌、糠秕状马拉色菌的芽管试验阳性,如通过皮肤科检查和直接镜检无法明确诊断时,可以通过真菌培养明确致病菌。
滤过紫外灯:即伍德灯,是皮肤科诊断感染性皮肤病和色素性皮肤病等常用的检测手段。伍德灯通过含氢化镍的滤片获得 320~400 波长的紫外线,马拉色菌病皮损在伍德灯下可见淡黄色或淡褐色的荧光,可以与色素减退性疾病,如白癜风、无色素痣等疾病相鉴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皮损持续时间多久了?有无自觉症状?
皮损是否自行消退?消退后有无痕迹?
夏天是否加重,冬天缓解?
是否反复发作?
有无其他疾病?
有无服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
是否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做了哪些检查?是否治疗?效果如何?
有无自行购买外用药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情严重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皮损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呢?
治疗效果如何呢?
会复发吗?
会传染吗?
应该如何预防呢?
治疗
治疗以外用药为主,可选择各种抗真菌外用制剂,如皮损较多,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口服抗真菌药。
药物治疗
外用角质溶解剂:可以促进角质溶解、剥脱,马拉色菌毛囊炎可以选择,如复方苯甲酸软膏、2% 碘酊、2% 水杨酸软膏等。
外用抗真菌制剂:可以杀灭真菌和抑制真菌生长,如 2% 酮康唑香波或二硫化硒洗剂洗澡,1 周 2 次,2% 咪康唑霜、1% 联苯苄唑霜等。
口服抗真菌药:可以杀灭真菌和抑制真菌生长,对于面积较大,外用药物效果不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酮康唑。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花斑糠疹可能出现色素减退,马拉色菌毛囊炎可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瘢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接受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尽管马拉色菌病很少会危及生命,但是本病容易反复发作,彻底治愈较难,对花斑糠疹而言,局部治疗有效,但 50% 的患者在 12 个月内复发,顽固患者即使口服抗真菌药治愈后,仍有 40% 的患者在 6 个月内复发,需要间歇反复口服抗真菌药。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外用药副作用较小,但应注意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和刺激反应,如用药部位出现红肿、刺痛、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告知医生。口服抗真菌药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巩膜黄染等副反应,如出现,应停药并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其他:避免搔抓,避免烫洗等刺激,不可挤压皮损,以免出现色素沉着和瘢痕。保持局部清洁,勤换衣物、勤洗澡。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减少出汗,对于皮脂分泌过多者,可选择具有控油作用的洁面和沐浴产品,勤换衣物、勤洗澡。
加强营养,合理饮食。
避免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如必须,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中青年男性,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控油,减少出汗,勤换衣物、勤洗澡,预防疾病的发生。
热带地区居民,建议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