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是一种乳头状或疣状增殖、伴瘘管与溃疡等形成的慢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手背多见。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农民多见。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多数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常发生于轻微外伤、虫咬、搔抓、各种脓皮病或湿疹之后。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脓疱、结节,紫红色水肿性浸润性斑块、溃疡、乳头状或疣状增殖,可形成瘘管。
全身和局部使用抗生素是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控制感染是治疗关键点和难点。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可以有效预防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的发生和复发。
症状
在外伤、湿疹或脓皮病病损的周围出现乳头状或疣状增殖、伴瘘管与溃疡形成的皮肤损害是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的典型症状。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脓疱:四肢尤其是手背,在外伤、湿疹或脓皮病病损的周围出现,表现为红色的绿豆大小的脓疱。
小结节:红色的,触摸起来较硬的小疙瘩。
斑块:由小脓疱或小结节扩大融合形成,紫红色,直径超过 1 厘米,触摸有浸润感。
溃疡:斑块处出现皮肤组织缺损。溃疡边缘向外扩大,类似蛇爬行后留下的形状。
乳头状或疣状增殖:在溃疡上出现类似菜花的增生物。
瘘管:局部皮肤感染破溃形成有两个开口的管道,按压有脓液排出。
局部淋巴结肿大:可以在皮肤损害淋巴引流部位发现肿大的淋巴结,活动度好,有压痛。
疼痛:多为轻度疼痛。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败血症。
病因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患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其他细菌:少部分患者由链球菌、大肠杆菌、双球菌、变形杆菌等感染引起。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
中年以上男性;
农民。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
营养不良者;
机体抵抗力降低者;
有外伤、虫咬、搔抓、各种脓皮病或湿疹。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损害:四肢尤其是手背出现乳头状或疣状增殖、伴瘘管与溃疡形成的皮肤损害等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典型皮肤损害;
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附近淋巴结肿大;
自觉症状:轻度疼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高热、畏寒、寒战;
血压降低;
呼吸困难;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
当医生怀疑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时,可以通过皮肤科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和皮肤组织病理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皮肤科检查:是必须检查之一,查体可以在四肢尤其是手背发现乳头状或疣状增殖、伴瘘管与溃疡形成的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典型皮肤损害,可以帮助医生初步诊断。
血常规:是临床诊断常规检查之一,可以分析血液中细胞成分,目的是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升高等细菌感染表现,有助于医生诊断。
细菌培养:是明确病原菌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取患者的脓液接种于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双球菌、变形杆菌等,可以明确致病菌。
皮肤组织病理:是皮肤病诊疗中最常用的辅助检查之一,通过皮肤活检术,取一小块皮损经切片、染色等操作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本病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初起可见真皮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随后出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可见局限性脓肿,溃疡区可见渗出性炎症和坏死。根据其特异组织病理表现,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协助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做什么工作的?
发病前有受过外伤吗?之前有没有其他皮肤病?
皮损持续时间多久了?有无自觉症状?
皮损是否自行消退?消退后有无痕迹?
是否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做了哪些检查?是否治疗?效果如何?
有无自行购买外用药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情严重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需要治疗吗?
应该如何治疗呢?
治疗效果如何呢?
会复发吗?
会传染吗?
会有后遗症吗?
治疗
全身和局部使用抗生素是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还可辅以激光、紫外线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抗生素: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雷公藤制剂:具有抗炎作用,如雷公藤多苷片。
外用抗生素制剂: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
碘伏:具有消毒、抑菌作用,当脓液较多可以用稀释的碘伏溶液冷湿敷。
其他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利用光热作用,可以去除乳头状或疣状增生物。
紫外线治疗: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细胞过度生长、镇痛等作用。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可能出现病程延长,反复发作,影响美观,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能出现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溃疡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避免治疗无效和耐药,如使用抗生素时出现风团、瘙痒、喉头水肿等过敏表现,应立即停药,告知医生。服用雷公藤的病人,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轻微症状大多可以耐受,但若出现皮肤、巩膜颜色变黄、少尿、无尿、胃出血等,需立即停药,及时就医。
激光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避免接触水,每天用碘伏消毒 2~3 次,避免搔抓,术后一周左右会结痂,不能强行撕痂,等痂壳自己脱落,避免继发感染和瘢痕形成。
定期复查:用药期间应 1 月左右复查血常规、肝肾功等。
饮食:正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鸡蛋、瘦肉、鸡肉、鱼肉等高蛋白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运动: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严重者应卧床休息,日常注意可以加强锻炼,如跑步、散步等,增强体质,避免复发。
日常注意事项:避免搔抓,避免烫洗等刺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卫生,选择柔软的衣服及床单。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加强营养,饮食均衡,如多吃鸡蛋、瘦肉等高蛋白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如跑步 30 分钟;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避免外伤及搔抓,如有湿疹及其他皮肤病应及时治疗,到医院就医。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中年以上男性农民,应避免外伤及搔抓,保持皮肤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