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慢性湿疹是由过敏或遗传等内外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
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治疗不彻底、过敏体质或亲属中有人得过该病者,较易患病。另外,慢性感染、内分泌失调、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慢性湿疹。
皮肤出现暗红色的斑,伴有小突起和色素沉着,同时有明显的瘙痒感是该病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
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紫外线照射。治疗关键点是找到患病原因,针对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此病较容易治愈,但容易出现反复。
本病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同时有新的部位出现湿疹。由于瘙痒,慢性湿疹会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和工作效率。
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源,如牛羊肉、海鲜等。另外,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患者也要防止接触吸入物,如动物皮毛、花粉等。
症状
过敏体质、亲属中有人患过湿疹的人群,在受到外来因素刺激时,皮肤出现暗红色的斑,有小突起(丘疹),皮肤变厚且表面粗糙,并有明显的瘙痒感。
慢性湿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红疹:皮肤受到外来刺激后,出现淡红色的斑,同时还可能会伴有皮肤损伤。
瘙痒:红疹等病变处会非常瘙痒。瘙痒一般在深夜发生,没有具体的规律,如果不经过及时治疗,一般会持续几个月之久。
色素沉淀:患病部位皮肤增厚、表面变得粗糙、干燥,同时患病部位出现颜色变深或变浅。
慢性湿疹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皮肤感染
炎症
病因
慢性湿疹最主要的病因包括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治疗不彻底、过敏体质或亲属中患有湿疹等。另外,慢性感染、内分泌失调、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治疗不彻底:之前患过湿疹的人,由于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治疗不彻底,或者再次受到致病因素刺激可能会再次患病。
过敏:过敏体质的人,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患者,在受到如食物、花粉、肥皂等过敏源刺激时,容易诱发慢性湿疹。
家族遗传: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湿疹,患者有可能直接遗传该病。
慢性感染:慢性湿疹也有可能因其他病感染导致,如慢性胆囊炎、肠寄生虫病等。
内分泌失调:包括压力大,精神萎靡、月经紊乱、妊娠等,引起新陈代谢改变,易诱发慢性湿疹。
血液循环障碍:血液流通不畅会导致的静脉曲张,这也有可能引发慢性湿疹。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湿疹?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过敏体质者接触过敏源:过敏体质者接触日常过敏源,如过敏的食物、花粉、肥皂等,可以引发慢性湿疹。
代谢改变:心情忧郁者、月经紊乱者以及妊娠妇女等人群,导致了代谢改变,也可能引发湿疹。
其他慢性感染疾病:患有慢性胆囊炎、肠寄生虫病等患者,可能导致慢性湿疹。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过敏体质:拥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如患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遗传病史:家族中有人曾经患过慢性湿疹,容易遗传该疾病。
湿疹往史:之前有患过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患者,由于治疗不够彻底容易导致慢性湿疹。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当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小突起),患病部位颜色变深或变浅,并感觉到明显瘙痒时,需要及时联系医生。
当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新的湿疹症状时,需要及时联系医生。
当明显感觉到皮肤瘙痒加重,甚至出现脓肿,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时,需要及时联系医生。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当患病部位发脓,有淡黄色的液体流出,呈现急性症状时,应当立即前往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湿疹?
当医生怀疑是慢性湿疹的时候,会通过详细的问诊、身体检查等方式,结合患处形态、瘙痒程度、是否有液体流出等症状进行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情况,了解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直系亲属中是否有人得过湿疹,以及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感染,初步诊断造成慢性湿疹的原因。
身体检查:通过观察患病部位的形态、颜色深浅、皮肤损伤情况、是否有液体流出,来判定慢性湿疹发作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皮肤瘙痒?
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多久了?
日常生活中有对花粉等过敏吗?
家族中有人患过湿疹类的疾病吗?
是不是之前出现过湿疹?如果有,有没有进行治疗?
平时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皮肤刺激性物质存在?
有没有用其他慢性疾病或者内脏器官疾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湿疹会给家人传染吗?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瘙痒的时候可以抓挠吗?该怎么缓解瘙痒症状?
能彻底根治吗?治好要多久?
湿疹容易复发吗?
日常皮肤清洁时,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
如果出现了感染,如何预防患病部位出现扩大?
治疗
慢性湿疹是可以治愈的,但治疗周期比较长,比较容易复发性。目前最主要治疗方法通过药物治疗和紫外线照射,缓解皮肤炎症和瘙痒感。
药物治疗
抗生素:主要针对有细菌感染情况出现的慢性湿疹,运用抗生素可预防出现细菌感染。
抗过敏药物:如果患者是过敏体质产生的慢性湿疹,那么需要用到一些抗过敏药物,如维生素 C、葡萄糖酸钙以及硫代硫酸钠等。这些药物可有效地抑制因过敏而引起的湿疹。另外,瘙痒感剧烈的患者也可以使用此类药物缓解症状。
糖皮质激素:在患病部位涂抹糖皮质激素乳膏,不仅可以止痒抗炎,同时还能够消退皮肤损伤情况。一般情况下,只需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果患者病情严重的话,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身性的涂抹。此外,要注意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时间,切忌长期涂抹。
其他治疗方法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具有消毒和灭菌等生理作用。紫外线照射患病皮肤可以对慢性湿疹进行有效抑制,此治疗方法可以配合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慢性湿疹范围可能继续扩大,出现新的湿疹部位。同时,皮肤感染和损伤更加严重,出现糜烂、脓包或脓痂等症状。随着瘙痒持续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和工作效率。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慢性湿疹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有效控制,瘙痒得到缓解,皮肤损伤情况也会在 1~3 周内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慢性湿疹的复发率较高,因此还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习惯。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注意保护患处,不要用热水以及肥皂水清洗患病皮肤,瘙痒时也不要抓挠,及时用药膏涂抹缓解瘙痒。如瘙痒加剧,可以再尝试使用其他止痒、抗炎药物缓解瘙痒。当室内比较干燥时,应注意保湿,可在没有患病的皮肤处涂抹保湿霜,防止出现慢性湿疹扩散。
定期复查:一般慢性湿疹在 2~4 周后进行复诊,具体复诊时间还是以医生建议为准。复诊主要是复查疗效、病情变化。如果病情没有好转,需要按照医生指示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过敏体质者尤其注意防过敏性食物,如鱼虾、海鲜等。
运动:由于皮肤出汗会刺激湿疹,使瘙痒加重,因此,最好不要从事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可适当散步或慢跑。
其他:勤换衣物,不要熬夜,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习惯有助于减少慢性湿疹发作。此外,在日常注意生活和工作中不要过度紧张,时刻舒缓心情,确保自身新陈代谢的平稳。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可用如下预防方式尽量避免:
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接触过敏源,包括牛羊肉、海鲜等。
日常作息要规律,不要熬夜,出现湿疹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平时要注意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湿润度,可以涂抹保湿膏等。
当同时患有其他慢性感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时,应当及时就医。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如果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要注意避免吸入花粉、动物皮毛以及各种化学物质等。
如直系亲属中有慢性湿疹患者,平时应当注意保护皮肤。如若出现慢性湿疹症状,应当及时就医。
如果之前患过慢性湿疹,当感到皮肤瘙痒并出现小红斑时,应当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