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游走性红斑是什么?慢性游走性红斑怎么办?慢性游走性红斑症状有哪些?

慢性游走性红斑是指在蜱虫叮咬之后出现的红色斑疹或丘疹,可为螺旋体感染所致莱姆病的早期皮肤表现,多见于儿童、青年,森林地区易患本病,表现为不断扩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斑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自觉患处灼热和瘙痒感,皮损经数周至数月可自然消退。

概述

慢性游走性红斑是指在蜱虫叮咬之后出现的红色斑疹或丘疹,可为螺旋体感染所致莱姆病的早期皮肤表现,多见于儿童、青年,森林地区易患本病,表现为不断扩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斑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自觉患处灼热和瘙痒感,皮损经数周至数月可自然消退。

症状

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

皮损多在蜱虫叮咬后7~15天出现,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皮疹多为单一损害,也可多发。开始为圆形或椭圆形红色炎症性斑疹,不断向周围扩大,边缘隆起有浸润,中心区域颜色较淡,最终皮损可达5cm以上,偶呈淡紫色,自觉患处灼热和瘙痒感,皮损经数周至数月可自然消退。

2.皮肤外表现

部分患者可有心脏、神经系统、骨、关节等受累。

病因

主要为螺旋体感染,蜱为螺旋体传播的主要媒介,其他还包括蚊、扁虱等。

就医

检查

1.体格检查

主要为皮肤视诊,躯干及四肢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斑疹,边缘隆起有浸润,中心区域颜色较淡,较大者皮损可达5cm以上。

2.实验室检查

从血、脑脊液及病变皮肤等标本中可检出螺旋体,采用免疫荧光、免疫转印等方法可在患者血中测出特异性抗体(Lyme抗体),病原体分离及特异性抗体检测具有确诊意义。

3.病理检查

真皮上部或中下部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可见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

诊断

有蜱虫叮咬史;皮损特征为发生逐渐扩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中心逐渐恢复正常皮肤颜色,好多于四肢、躯干部;在皮肤病变后出现心脏、关节、神经系统等受累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疏螺旋体或者其特异性抗体阳性可以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离心性环形红斑

开始为淡红色扁平丘疹,离心性扩大成环状,边缘隆起,消退后由色素沉着,本病消退后皮肤颜色正常。

2.丹毒

病原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可褪色,可有烧灼样疼痛,常有头痛、畏寒、高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通过细菌培养可以鉴别。

3.蜂窝织炎

为皮肤化脓性炎症,皮肤局部剧痛,呈弥漫性红肿,境界不清,可有显著的凹陷性水肿,可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通过细菌培养可以鉴别。

治疗

本病确诊后应积极治疗,以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治疗原则是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成人和8岁以上儿童推荐服用多西环素,8岁以下儿童和孕妇服用阿莫西林;还可选用口服头孢呋辛或静脉点滴头孢曲松或青霉素G治疗。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过敏反应及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预后

本病的皮损症状可自行消退,但由于本病为莱姆病的早期表现,若不治疗疏螺旋体可多向播散,造成心脏、关节、神经系统等部位的多疾病变化。

日常注意

注意日常注意生活卫生,尽量避免到森林地区或蜱流行地区,森林地区工 我们或旅行者应做好防护工作。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氯化钾缓释片(乐甲)的功效与作用-氯化钾缓释片(乐甲)说明书

2023-8-3 7:57:52

药品

小金丸(新新)的功效与作用-小金丸(新新)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