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尖锐红苔藓,毛发糠疹
概述
毛发红糠疹,又名毛发糠疹、尖锐红苔藓,是一种慢性鳞屑性角化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桔红色鳞屑性斑快和毛囊角化性丘疹为特征,也因其特征而被命名为毛发红糠疹。
该病虽偶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但几乎所有该病患者,均为后天获得。其男、女发病率相同,且成人和儿童均有可能发生,发病年龄分布呈双峰性,高峰期在 10 岁以前和 40~60 岁之间。
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维生素 A 代谢异常、外伤、感染、UV(紫外线)照射和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
根据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不同,将其分为 6 种临床亚型,分别为典型成人型、非典型成人型、典型青少年型、局限性青少年型、非典型青少年型及 HIV 相关型。其中,典型成人型最为常见。
该病患者的头皮先出现病变,类似于脂溢性皮炎,此为成人毛发红糠疹的常见首发症状。继而泛发全身,出现毛囊角化性丘疹、桔红色鳞状斑块和掌跖(手掌及足跖)角化过度,之后可快速进展为红皮病,有散在糠秕状鳞屑,且在皮损中央,可见正常皮岛(皮肤组织)。
若病情快速进展,必要时,应及时就医。该病的治疗主要通过口服维 A 酸类药物,联合局部润肤剂、外用维 A 酸类等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其治疗方案,必要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症状
毛发红糠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毛囊角化性丘疹、桔红色鳞状斑块和掌跖角化过度,可快速进展为红皮病,有散在糠秕状鳞屑,皮损中央可见正常皮岛。头皮病变可类似于脂溢性皮炎为成人毛发红糠疹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继而泛发全身。
指甲也可受累,表现为甲板增厚、发黄、甲下碎屑为特征。
20% 患者可出现瘙痒或烧灼感;
可伴瘙痒、干燥、灼热、紧绷感等不适。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该病可快速进展为红皮病。
病因
毛发红糠疹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维生素 A 代谢异常、外伤、感染、UV(紫外线)照射和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
就医
毛发红糠疹的分型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严重时,病情发展较快,应及时就诊。首次就诊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其临床表现、现病史、既往史等,并结合必要的医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丘疹、鳞屑、瘙痒等不适。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毛发红糠疹?
常见的相关检查如下:
皮肤科专科检查。
皮肤镜、皮肤 CT 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局部皮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发现多久了?有没有什么症状表现?
病情是否仍在进展?
身上其他部位还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前段时间有没有生过什么病?
前段时间有没有吃什么药?目前有没有吃什么药?
有没有别的其他科室疾病?
家里其他亲属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有没有受过外伤?
饮食情况怎么样?
睡眠情况怎么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是什么病?
这个病怎么产生的?
这个病会传染吗?
这个病能治好吗?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病治好大概要花多少钱?
这个病会遗传吗?
在这个病治疗的期间,我能怀孕吗?
这个治疗方法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这个病还有别的治疗方法吗?
这个病会影响身体发育吗?
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通常包括全身药物治疗联合局部药物治疗。
口服维A酸类药物常为首选治疗,严重时可联合甲氨蝶呤等治疗,局部治疗包括外用维A酸、维生素D衍生物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除非典型的毛发红糠疹患者,本病的病程有自限性,多数 3~5 年内可痊愈。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注意以下事项:
改变生活习惯。
加强保湿润肤。
避免感染及局部皮肤搔抓刺激。
预防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避免外伤、感染及局部刺激等,加强皮肤保护。
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