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青春痘
概述
囊肿性痤疮(cystic acne)是最常见的青少年皮肤病之一,为痤疮中较严重的一种表现。该病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较大[1][2]。
好发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1]。
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堵塞毛孔,从而造成皮肤炎症、变红等表现。
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例如额头、鼻梁、下巴。以大量结节和囊肿为主,表现为暗红色、柔软的半球状隆起性肿块。愈合后可形成色素沉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痘印[1]。
有很多有效方法可以控制疾病发展。但是,由于其容易反复发作,发病时间较长,患者患病年龄较小,很难规律坚持用药,故给彻底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由于本病的严重程度不同,其造成的痘疤常影响形象,尤其是对于处在此年龄段的患者还有一定的心理影响,此外患者还会面临社会环境造成的压力[3]。
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80%~90% 的青少年会患病。故应正确面对,积极坚持治疗,平静对待,减少疾病带给外表、心理的影响[1]。
症状
皮肤表现常因个人及疾病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囊肿性痤疮的常见症状有哪些[1]?
皮下可摸到有疼痛感的硬结节,结节直径常常大于 5 毫米。
疼痛。
皮下有含有脓液的囊肿。
囊肿性痤疮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2]?
囊肿诊治如不及时,可能会造成其遍及面部、前胸和后背,多个囊肿之间可能有窦道连接,窦道感染后易形成聚合性痤疮,产生有异味的分泌物和瘢痕。
病因
囊肿性痤疮常常是因为毛囊皮脂腺发炎而形成,是痤疮的一种严重形式[3]。毛孔的分布常常于皮脂腺的分布相关。毛孔壁常突出而形成白头,因为露出皮肤表面而逐渐变深,形成黑头。黑头看起来就像是有脏东西卡在了毛孔里,但其实并不是真的脏东西,而是堵塞毛孔的细菌和油脂,因为暴露在了空气中而颜色逐渐加深。
常见原因有哪些?
油脂分泌过多。
毛孔被油脂和死皮细胞堵塞。
细菌感染。
雄激素过度活跃。
职业中可以接触到卤代芳烃(例如农药、绝缘液体、油漆、热传导系统的传导介质、塑料的增塑剂等)。
哪些因素会使囊肿性痤疮加重?
激素。雄激素会让皮脂腺变大,从而分泌更多的油脂。
饮食。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脱脂牛奶)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包、薯片等)会加重发病。
细菌因素。痤疮杆菌感染常被认为是引起痤疮的罪魁祸首。
遗传因素。有文献报道,家族性的聚合性痤疮常常与基因突变有关。
环境因素。可以接触到卤代芳烃常会使痤疮加重。 在油腻的环境中工作(比如说厨房),空气中的油滴会飞溅到皮肤上,堵塞毛孔,从而引起痤疮发生[3]。
洁面。痤疮的发生与洁面不干净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如果过度清洁皮肤的角质层,例如使用去角质的洁面产品等,反而会增加皮肤的敏感性,使痤疮加重[3]。
压力。压力虽然不能影响痤疮的产生,但是它会加重囊肿性痤疮的严重程度。
肥胖。体重和体脂含量常常和囊肿性痤疮加重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体质指数(BMI)值越高,患痤疮的可能性就越大,痤疮的严重程度越高。
就医
如果已经试用过了市面上的抗痤疮药物几周,而且没有明显的效果,应该去医院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3]?
皮下可摸到痛性硬结节。
皮下可见脓液囊肿。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囊肿性痤疮[4]?
囊肿性痤疮的诊断主要依靠其发病部位、皮损表现、病史等。医生会仔细检查,评估患者的皮损类型、表现和部位,从而得出诊断。
对于一些患有痤疮的女性,还应排除可能引起全身系统性的引起雄激素分泌过多的疾病,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需要做性激素六项检查,根据睾酮浓度来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4]?
患病多久了?
是否服用过药物?
发病的部位?
有没有哪些因素使病情加重或缓解?
有没有其他全身性伴随症状,如发热、关节肿痛、嗓子痛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4]?
为什么会得囊肿性痤疮?
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何正确洁面和护肤?
如何减少瘢痕形成?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治疗主要以减少患者不适和减少因感染造成的瘢痕和异味为主。
局部治疗
对粉刺、丘疹、脓疱、炎症性结节,可以使用有抗炎功效的洗面奶洁面,或者涂抹含有抗生素的软膏、凝胶等。
对于脓肿和囊肿性的破损,可以先抽出脓液,再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注入。
对于更严重的成堆出现的囊肿,可用手术的方式将被脓液堵塞的窦道(连接毛孔和毛孔之间的管道)切除,或者将堵塞的窦道切开引流。
激光治疗也有一定的功效。
系统治疗
可以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口服。
连续 5 个月以上口服异维 A 酸或者丹参酮(对于异维甲酸有禁忌),也有一定疗效。
口服氨苯砜联合局部涂抹维 A 酸凝胶和抗生素,也会有一定效果。
日常注意
通过不需医生处方的产品、适当的皮肤护理,有助于改善病情。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3]:
使用温和的洗面奶洁面。一天两次,用手蘸取适量洗面奶和温水,涂抹到脸上,如果病变部位靠近发际线,每天都要洗头发。在剃须时要注意不要伤害病变部位的皮肤。避免使用有过度清洁作用的产品,例如去角质洗面奶、清洁面膜等。
可以尝试非处方类药物。例如维 A 酸类、水杨酸、果酸等,夜间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禁用。这些产品可以控制症状,减少油脂分泌,促进痂皮脱落。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几个星期。此外,非处方药也会有一些副作用,例如皮肤出现红斑、灼热感、干燥、脱皮。但是在使用这些产品一个月后,这些症状会有所改善。
避免自行挤压,摩擦病变部位。注意减少手机、头盔、紧的衣领、书包带等摩擦、刺激病变部位。
避免用手直接触碰病变部位。用手挤压会直接导致感染,并形成瘢痕。
剧烈运动后要及时清洗。皮肤上的汗水和油脂会堵塞毛孔,加重病情。
预防
痤疮的发生与体内激素的分泌和情绪压力等诱发因素有关。因此,预防痤疮的进展除了要积极用药控制以外,还需要调节情绪,避免压力,避免阳光或化学品刺激。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刺激病变部位,例如,使用油腻的化妆品、防晒霜、头发定型喷雾、遮瑕霜等。
注意防晒。
注意调节情绪,避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