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泥螺-日光性皮炎,是由于患者食用过多泥螺再经强烈日光暴晒之后,曝光部位皮肤出现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多发生于沿海地区,女多于男,儿童和青年易发。
泥螺-日光性皮炎的病因尚不明确。食用过多泥螺后暴晒是主要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泥螺-日光性皮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曝光部位皮肤出现潮红、水肿、丘疹、水疱、瘀斑、糜烂、坏死及溃疡等,可累及口唇黏膜和甲,自觉灼热、瘙痒和触痛。
泥螺-日光性皮炎治疗的关键是抗过敏治疗。病情轻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 C、维生素 B 及利尿剂,重者需口服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原则同皮炎湿疹。
泥螺-日光性皮炎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及萎缩性瘢痕。
避免食用过多泥螺是泥螺-日光性皮炎主要预防措施。
症状
食用泥螺再经日光暴晒的 3~4 天内,在曝光部位如头面部、手足背皮肤出现皮疹,伴瘙痒、灼热等是泥螺-日光性皮炎的最典型症状。
泥螺-日光性皮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泥螺-日光性皮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潮红:在曝光部位如头面部、手足背皮肤对称出现,皮肤呈现红色;
水肿:皮肤或口腔黏膜出现肿胀;
丘疹:为红色的小疙瘩;
瘀斑:紫黑色的黄豆至红枣大小的斑片;
糜烂:可以出现皮肤表皮及口腔黏膜剥脱;
坏死、溃疡:进一步进展可以出现皮肤坏死,局部组织缺损,表现为溃疡;
灰褐色甲;
甲下瘀斑:甲呈现紫黑色;
瘙痒感;
灼热感:局部皮肤发烫;
触痛感:触摸皮肤损害处可以出现疼痛;
麻木感:局部皮肤知觉减退;
蚁行感:好像蚂蚁在局部爬行一样的感觉;
发热;
头晕、乏力;
腹痛、腹泻。
泥螺-日光性皮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炎症后色素沉着
萎缩性瘢痕
病因
泥螺-日光性皮炎的病因尚不明确,泥螺体内可能含有某种光感物质,过多食用后在体内积聚,经强烈日光曝晒后于机体内引起光化学反应而致病。
泥螺-日光性皮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过多食用泥螺;
日光暴晒。
哪些人容易患泥螺-日光性皮炎?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泥螺-日光性皮炎:
喜食泥螺者;
沿海地区。
有如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泥螺-日光性皮炎:
性别:本病女性多于男性;
年龄: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损害:曝光部位出现潮红、水肿、丘疹、水疱、瘀斑、糜烂、坏死及溃疡等;
自觉症状:瘙痒、灼热、触痛感;紧张、麻木和蚁行感;
全身症状:出现发热、头晕、乏力、腹痛、腹泻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昏迷
意识模糊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泥螺-日光性皮炎?
当医生怀疑泥螺-日光性皮炎时,可以通过皮肤科检查、血常规、血沉、血清铁和尿卟啉检查明确诊断。
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皮肤科检查:是必须检查之一,查体可以在曝光部位发现泥螺-日光性皮炎的典型皮损,有助于初步诊断。
血常规:是临床诊断常规检查之一。目的是可以分析血液中细胞成分,泥螺-日光性皮炎患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提示人体内存在过敏反应,为医生诊断提供线索。
血清铁检查:即测定患者血液中铁的浓度,泥螺中含有较高的铁,泥螺-日光性皮炎患者血铁浓度升高。
尿卟啉检查:是卟啉病的常规检查之一。将尿液放置紫外灯下可以看到红色荧光,目的是泥螺的黏液和内脏中含有较强的光感物质,泥螺-日光性皮炎患者的尿液可出现类似荧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吃了泥螺?吃了多少呢?如何烹饪的?
食用泥螺后有在日光下暴晒吗?
有无发热、头晕、乏力、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皮损持续时间多久了?有无自觉症状?
皮损是否自行消退?消退后有无痕迹?
是否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做了哪些检查?是否治疗?效果如何?
有无自行购买外用药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情严重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需要治疗吗?
需要如何治疗呢?
治疗效果如何呢?
会复发吗?
如何预防呢?
治疗
泥螺-日光性皮炎以抗过敏治疗为主。病情轻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 C、维生素 B 及利尿剂,重者需口服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原则同皮炎湿疹。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具有抗过敏、止痒等作用,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维生素 C:可以改善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维生素 B:可以帮助皮肤抵抗日光损害;
利尿剂:促进尿液排出,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口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休克和抗敏等作用,严重者可选择泼尼松、甲基强的松等;
外用药:具有保护、清洁、止痒、散热等作用。如 3% 的硼酸溶液、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油或 10% 的硼酸软膏。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不接受正规治疗,泥螺-日光性皮炎可能出现皮损加重,如溃疡,甚至继发感染等,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危及生命。
接受正规治疗后,预后良好,不危及生命,皮损消退后可能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和萎缩性瘢痕。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抗组胺药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等,服用抗组胺药期间应避免驾车、高空作业。服用利尿剂期间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常见低钾,可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需监测电解质。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不能突然停药,应遵医嘱逐渐减量,避免复发和药物副作用,如痤疮、肥胖、低钾、消化道出血等。
日常注意事项:避免搔抓,避免烫洗等刺激,避免日晒。
饮食:如出现腹痛、腹泻,尽量清谈饮食,流质饮食,无特殊者可正常饮食。多饮水,促进排泄。
运动:病情较重者尽量卧床休息。
预防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过多泥螺,泥螺应清洗干净和腌透后食用,食用时仅吃肉,不吃内脏及泥螺汤;
食用泥螺后避免暴晒。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对于高危人群,如女性、儿童及青少年,更应避免食用过多泥螺,食用后避免日晒,减少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