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皮肤脓肿是一种有触痛的肿块,周围通常是一片粉红色到深红色的区域。脓肿通常很容易通过触摸感觉到。脓肿绝大多数是由感染引起的,里面充满了脓液、细菌和碎屑。
与其他感染不同,脓肿只使用抗生素一般不能治愈。通常来说,脓肿必须切开引流后才能好转。有时脓肿会自行引流,但通常必须在热敷之后打开,或者由医生通过切开引流手术打开。
由于脓肿发生的部位不同,流行病学特征[1]也不尽相同,如肛周脓肿好发于 40 岁以下男性,肝脓肿主要高发于糖尿病病人、有胆道系统疾病或胆道做过手术、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力差的人群,脑脓肿常以青年男性多见,而盆腔脓肿则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病。
脓肿绝大多数是由感染引起的,里面充满了脓液、细菌和碎屑。
脓肿有疼痛,摸上去发热,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在腋窝皮肤、肛门和阴道周围(前庭大腺脓肿)、脊椎底部(藏毛脓肿)、牙齿周围(口腔脓肿)以及腹股沟区域。毛囊发炎也可导致脓肿形成,这种类型称为疖(痈)。
脓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开脓肿进行引流。
位置较深的脓肿若治疗不当,如盆腔脓肿,可导致多器官衰竭和脓毒败血症而死亡, 病死率可高达 20%[2]。
经常用肥皂和水清洗皮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脓肿会变成疼痛、有弹性的肿块,呈红色,摸起来发热,有触痛感。
脓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脓肿的常见症状包括:
部分脓肿进展后,可能会在顶部形成一个“尖头”,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然后脓肿会自己破裂。
大多数脓肿如果不治疗会继续恶化。感染可能扩散到皮肤下的组织甚至血液中。
如果感染扩散到更深的组织,患者可能会发烧,并开始感到不适。
脓肿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脓毒血症。
败血症。
高热和长期发热,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周围组织引起蜂窝织炎。
细菌从淋巴结引流引起淋巴结炎症。
病因
正常的皮肤屏障被打破后,细菌会进入皮肤,即使是轻微的创伤、小撕裂或炎症。身体的防御系统会尽力用炎症反应杀死这些细菌(白细胞组成了脓液),从而形成脓肿。汗腺、皮脂腺、毛囊阻塞或已有的囊肿也可能触发脓肿。
脓肿中间部位液化,并含有死细胞、细菌和其他碎屑。该部位开始长大,在皮肤下产生张力,并进一步导致周围组织发炎。压力和炎症会引起疼痛。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常出现脓肿。以下情况会导致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严重脓肿的发生风险。
脓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慢性类固醇治疗。
化疗。
糖尿病。
癌症。
艾滋病。
镰状细胞病。
周围血管疾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严重烧伤。
严重创伤。
酒精中毒或静脉注射毒品。
哪些人容易患脓肿?
暴露在肮脏的环境中。
接触某些类型的皮肤感染患者。
卫生条件差。
血液循环不良。
就医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怀疑是脓肿,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脓肿大于 1 厘米。
脓肿继续扩大或疼痛加剧。
脓肿出现在直肠或腹股沟区域或附近区域。
发烧。
出现红色条纹,可能说明感染正在蔓延。
有上面提到的任何一种疾病。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发烧 39℃ 或以上,特别是慢性疾病患者或使用类固醇、化疗或透析的患者。
出现从脓肿延伸出去的红色条纹,或者脓肿和胸部之间的淋巴结肿痛(例如,腿部的脓肿可导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任何大于 1 厘米的面部脓肿。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脓肿?
医生会检查脓肿和周围区域。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如果脓肿靠近肛门,医生会进行直肠检查。
如果在手臂或腿部,医生会触摸腹股沟或手臂下方的淋巴结。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脓肿出现多久了?
该区域是否受过任何外伤?
正在服用什么药物?
是否有任何过敏症?
是否在家里发过烧?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脓肿?
脓肿会自己好吗?
脓肿如何治疗?
什么情况下需要把脓肿切开?
切开后需要多久恢复?
治疗
医生可能会切开脓肿进行引流。
手术治疗
用药物对脓肿部位实施麻醉,该部位通常很难彻底麻醉,但局部麻醉可使手术几乎无痛。
该部位会被擦上一层消毒液,周围铺无菌毛巾。
医生会切开脓肿,排干净里面的脓液和碎屑。
引流结束后,医生可能会在排空后的脓腔内塞入一些填料,进一步引流感染。脓肿开口可能会保持开放一到两天。
药物治疗
如果疼痛持续,医生可能会开止痛药,让患者接下来 1~2 天内在家服用。
患者一般会带口服抗生素回家。
疾病发展和转归
脓肿经治疗后应该能够愈合。
很多人需要抗生素,也可能不需要。
疼痛通常会立即改善,并且会逐渐消退。
医生给出的伤口护理指导,可能包括伤口重新填料、浸泡、清洗或包扎约 7~10 天。这通常取决于脓肿的大小和严重程度。
头 2 天过后,脓肿应该已经很少引流或者已经没有引流。脓肿部位应该会在 10~14 天内愈合。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如果脓肿很小(小于 1 厘米),在患处热敷可能会有帮助,每次约 30 分钟,每天 4 次。
不要通过挤压脓肿来排出脓液,这样可能会将受感染的物质挤入更深层的组织。
不要用针或其他锐器刺入脓肿,这样可能会损伤下层血管或导致感染扩散。
预防
经常用肥皂和水清洗皮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剃腋毛或阴毛时要小心,避免划伤自己。
出现任何穿刺伤口都要立即就医,特别是以下情况:
认为伤口可能有一些碎屑。
穿刺伤是人、昆虫或动物撕咬引起的。
有以上提到的某个疾病。
正在服用类固醇或正在接受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