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瘙痒症(pruritus)是指皮肤瘙痒、但没有原发皮损的一种皮肤病。轻度瘙痒只是令人感觉不适,可为皮肤局部或全身性瘙痒。少数情况下,皮肤瘙痒可以很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可伴发某些内脏疾病。
做好皮肤保湿、涂抹药膏、避免抓挠,一般在2周内即可有效缓解瘙痒症状。
病因多种多样,过敏、感染、使用某些药物、皮肤病、内科疾病、气候、老龄、激素水平等都可能引起瘙痒。
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瘙痒;皮肤表面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出现红肿、皮疹、水疱、干裂等。
医生一般通过症状诊断,也会通过血液指标检查等方法查明病因。
治疗处方药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药膏、免疫抑制剂、抗组胺药和抗抑郁药等。
日常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洗澡次数、注意皮肤保湿、减少皮肤刺激,不要抓挠,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症状
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瘙痒处的皮肤可能没有明显皮损,也可有红斑、、水疱、抓痕、皮肤干裂等症状。抓挠常常加重瘙痒,并损伤皮肤组织,易引起继发感染。
瘙痒症有哪些症状?
瘙痒可能只局部发作(局限性瘙痒),也可能全身发作(全身性瘙痒)。
局限性瘙痒可能发生在以下部位:
外阴、肛门周围
四肢,特别是小腿。非皮炎所引起的皮肤干痒最常见于小腿、手部和腹部两侧。在冬季湿度较低时更为常见。
头皮。
全身性瘙痒则有以下特点:
没有特定的瘙痒部位
时而发作,夜间尤其严重
瘙痒的皮肤可能没有症状,也可能表现为:
红斑
丘疹或水疱
皮肤干裂
抓痕
出现皮革样或鱼鳞样的纹路
瘙痒症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皮肤瘙痒虽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抓挠会导致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甚至引起继发性皮损和感染:
皮肤损伤。如色素沉着、瘢痕。
皮肤感染。如疖、毛囊炎、淋巴结炎等。
病因
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皮肤干燥,如老年人的冬季瘙痒。此外,过敏、感染、某些药物或皮肤疾病(湿疹等)、系统性疾病(甲亢、糖尿病等)、体内激素水平(孕期和更年期)、精神紧张焦虑、生活条件和习惯、贴身衣物等也会引起瘙痒。
皮肤瘙痒的原因是什么?
皮肤瘙痒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皮肤干燥,是常见的原因。引起皮肤干燥的原因可包括:
老年人皮脂分泌减少、皮肤萎缩
在空调房或暖气房待久了
频繁洗澡或洗澡水温过高等都可能引起皮肤干燥
遗传因素
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
刺激和过敏。食物、化妆品和有毒植物等可能引起过敏;衣服摩擦等刺激都可能导致瘙痒。
蚊虫叮咬。
真菌感染。如脚气(足癣)或阴道鹅口疮。
寄生虫感染。如头虱、阴虱、疥疮。
孕期或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孕妇可能会感觉腹部和大腿皮肤瘙痒。皮炎在孕期也会加重。
内科疾病。如肝病、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缺铁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这些疾病一般会引起全身性瘙痒。
药物影响。如抗生素、镇痛药等,可能引起皮疹和瘙痒。
哪些因素更容易引起瘙痒症?
寒冷干燥的气候。比如从寒冷室外突然进入温暖室内时。
高热潮湿的气候。出汗会加重瘙痒。夏季蚊虫叮咬也较多。
高龄。老年人皮脂腺功能下降,会引起皮肤干燥。
患有糖尿病、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血液病等。
怀孕、更年期。
过敏体质。
就医
轻度皮肤瘙痒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但重度瘙痒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诊时,医生会询问病史和症状,并为患者查体。为了查明病因,医生还可能取一点皮屑或皮肤组织,做进一步检查。医生还可能会安排患者做血液指标检查,以便查出导致瘙痒的内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或甲状腺疾病。
何时应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
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干扰正常生活。
全身性瘙痒。可能提示患有某种疾病。
瘙痒持续 2 周以上不缓解,或反反复复。
突然发作,且原因不明。
瘙痒并伴有皮肤红肿或全身皮肤发黄等症状。
医生如何诊断瘙痒症?
医生会询问症状发作的特点,并检查皮肤情况。如果医生怀疑皮肤瘙痒是其他疾病导致的,可能建议做以下检查,包括:
血液指标检查。可化验血糖、甲状腺和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可查出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
胸部 X 光片检查。
肿瘤标记物化验,以发现可能潜在的肿瘤。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瘙痒症状出现多久了?严重吗?
瘙痒是全身性的,还是局限在某些部位?
反复发作吗?
冬天、夏天会格外严重吗?
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肝肾疾病吗?治疗情况如何?
皮肤很干,洗澡过于频繁吗?
哪些情况下瘙痒加重?如饮酒、情绪波动?
在服用或外用哪些药物?
近期是否外出旅行?
是否注意到自己对某些食物或化妆品过敏?
抓挠过吗?对皮损做过哪些处理?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皮肤瘙痒可能是什么疾病引起的?
我的皮肤为什么这么干燥?
需要治疗吗?怎么治?
会复发吗?
要做检查吗?需要服药吗?医保报销吗?
哪些方法可以止痒?
如果皮肤开始开裂出血,应该怎么办?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需要忌口吗?
应该在家里使用加湿器吗?
推荐用什么保湿霜?
应该换沐浴皂吗?
洗碗、洗衣服时应该戴手套吗?
治疗
医生会根据病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以缓解瘙痒的处方药主要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止痒剂,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剂等。如果患有引起瘙痒症状的相关基础疾病,还应在止痒的同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基础病。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瘙痒症?
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果皮肤有瘙痒、红肿,医生会建议涂抹药膏。医生还可能推荐外敷湿棉布,因为水分有助于皮肤吸收药膏,还能缓解皮肤红肿。使用时要注意不要涂抹在面部或外阴。
外用其他抗炎药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医生有时会处方这类药物,代替糖皮质激素药膏,尤其是在瘙痒面积并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外用利多卡因乳膏。止痒。
外用抗生素软膏。可控制继发感染。
口服抗组胺药。
口服镇静剂。
口服糖皮质激素。严重者可小剂量服用,具体可咨询医生。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瘙痒症?
光疗。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瘙痒部位的皮肤。一般会安排多个疗程,直到瘙痒缓解。如果皮肤干燥,医生还会建议配合熏蒸治疗。
如果因为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引起瘙痒,可进行相关治疗
替代疗法。 医生可能建议通过冥想、针灸或瑜伽来进行辅助治疗。
日常注意
瘙痒患者日常注意生活中应注意皮肤保湿,如以温水泡澡/淋浴,时间不超过 5~10 分钟、沐浴后立即涂抹保湿霜。还要注意减少皮肤刺激,比如穿着宽松的棉质衣物、保持指甲干净平滑,切忌抓挠瘙痒部位、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瘙痒症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皮肤保湿、减少刺激,是日常注意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理干燥皮肤
用温水泡澡或淋浴。
限制泡澡/淋浴的时间在 5~10 分钟。
燕麦沐浴乳可以舒缓皮肤干燥。每天用温和的沐浴乳清洁腋下和生殖器部位。身体其他部位,每周用沐浴乳清洗 2~3 次即可。
淋浴或洗手后擦干皮肤,立即涂抹保湿霜;如果手部非常干燥,可以在睡觉前先涂凡士林,睡觉时双手戴好棉质手套。
使用润肤型沐浴液和洗手液。
冬季可以使用较为油腻的护肤乳或护肤油,每天 3~4 次;夏季可以使用较为清爽的护肤霜。
缓解压力。冥想和瑜伽都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
减少刺激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酒,少喝咖啡。
剪短指甲,并保持指甲干净、光滑。
穿着宽松的棉质衣物。不要穿羊毛或纤维质地的衣服。
瘙痒难忍时,用轻轻拍打代替抓挠来解痒。
预防
预防瘙痒症的主要措施包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各类刺激物或过敏原、注意补充水分和皮肤保湿,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如何预防瘙痒症?
尽可能找出发病原因,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基础疾病。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病原体感染或寄生虫风险。
避免使用致敏性药物。
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物质。
避免处于温差急剧变化或闷热潮湿的环境中。
秋冬季还应减少沐浴的频次和时间,用温水作短时间冲洗,不要用热水长时间烫洗。
平时应多饮水,补充肌体和皮肤的水分流失,并适当补充维生素。
甘油、凡士林、橄榄油为主要成分的护肤品滋润性较强,具有保湿作用,缓解干燥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