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鳞状细胞癌是什么?头部鳞状细胞癌怎么办?头部鳞状细胞癌症状有哪些?

皮肤癌以基底细胞癌(肿瘤由增生的基底细胞组成)和鳞状细胞癌注为主。皮肤鳞状细胞癌由鳞状上皮细胞团块组成,不规则向真皮层(指的是皮肤中介于表皮层和皮下组织之间结构)内浸润生长,部分可与表皮相连。头部鳞状细胞癌是指发于头部的鳞状细胞癌。皮肤癌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而且呈年轻化趋势。2001 年上海市区人口中,男性发病率皮肤癌发病率为 2.71/10 万,女性发病率为 2.87/10 万。2005 年上海市区男女性皮肤癌发病率已分别上升至 4.02/10 万与 3.69/10 万,增长迅速。鳞状细胞癌占皮肤癌的 20%~25%。皮肤癌男女发病比例为 3∶1。头部鳞状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紫外线照射、接触化学致癌物、慢性皮肤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缺陷状态和某些遗传性综合征。一般鳞状细胞癌按癌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 Ⅰ~si 级,级数越高恶性程度越高。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则基于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将鳞状细胞癌分为 0~Ⅳ 期。级数越高,预后越差。本病一般表现为红斑伴皮肤损伤,伴有不同程度的鳞形脱屑和痂皮(伤口愈合后形成的硬表皮)形成。也可表现为红色、坚硬及高出皮面的结节。对于早期鳞状细胞癌,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皮肤癌对放疗非常敏感,对肿瘤彻底切除有困难者可考虑先进行放疗。对于转移性鳞状细胞癌,需要全身化疗和免疫治疗。通过避免过分暴露于紫外线照射、及时治疗体表皮肤慢性病和尽量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头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对于亲属患有皮肤癌或具有高危因素的个人,可进行遗传筛查,定期复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概述

皮肤癌以基底细胞癌(肿瘤由增生的基底细胞组成)和鳞状细胞癌注为主。皮肤鳞状细胞癌由鳞状上皮细胞团块组成,不规则向真皮层(指的是皮肤中介于表皮层和皮下组织之间结构)内浸润生长,部分可与表皮相连。头部鳞状细胞癌是指发于头部的鳞状细胞癌。

皮肤癌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而且呈年轻化趋势。2001 年上海市区人口中,男性发病率皮肤癌发病率为 2.71/10 万,女性发病率为 2.87/10 万。2005 年上海市区男女性皮肤癌发病率已分别上升至 4.02/10 万与 3.69/10 万,增长迅速。鳞状细胞癌占皮肤癌的 20%~25%。皮肤癌男女发病比例为 3∶1。

头部鳞状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紫外线照射、接触化学致癌物、慢性皮肤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缺陷状态和某些遗传性综合征。

一般鳞状细胞癌按癌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 Ⅰ~si 级,级数越高恶性程度越高。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则基于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将鳞状细胞癌分为 0~Ⅳ 期。级数越高,预后越差。

本病一般表现为红斑伴皮肤损伤,伴有不同程度的鳞形脱屑和痂皮(伤口愈合后形成的硬表皮)形成。也可表现为红色、坚硬及高出皮面的结节。

对于早期鳞状细胞癌,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皮肤癌对放疗非常敏感,对肿瘤彻底切除有困难者可考虑先进行放疗。对于转移性鳞状细胞癌,需要全身化疗和免疫治疗。

通过避免过分暴露于紫外线照射、及时治疗体表皮肤慢性病和尽量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头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对于亲属患有皮肤癌或具有高危因素的个人,可进行遗传筛查,定期复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症状

头部鳞状细胞癌注的主要表现红斑伴皮肤损伤,伴有不同程度的鳞形脱屑和痂皮形成。部分表现为红色、坚硬及高出皮面的结节(可触及的局限性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实质性皮肤损害,常被称为“硬疙瘩”)。

头部鳞状细胞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头部鳞状细胞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红斑伴皮损:早期皮肤癌一般以红斑或略高出皮肤的丘疹及皮损为主,头部因头发覆盖易遮挡住红斑,不易被发现。

鳞形脱屑:脱屑常见于正常皮肤表层不断角化和更新,但由于数量很少,一般不易察觉。头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可出现大量皮肤脱屑。

结节:部分表现为红色、坚硬及高出皮面的结节,结节很快出现糜烂,伴渗血、渗液,然后结痂脱落,形成溃疡。发展快的溃疡状似火山口。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淋巴结转移。

头部鳞状细胞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随着头部鳞状细胞癌的进展,常见并发症包括:

颅骨破坏:鳞状细胞癌皮损发展快,破坏性大,可向深部浸润性生长侵犯肌肉骨骼,破坏颅骨。

继发感染:肿瘤质脆,容易破溃继发感染,出现恶臭分泌物。

病因

头部鳞状细胞癌注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紫外线照射、化学致癌物(砷化物、焦油、沥青)、慢性皮肤病、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状态及某些遗传性综合征。

头部鳞状细胞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

紫外线照射。

接触化学致癌物:如砷化物、焦油、沥青。

患慢性皮肤病:体表皮肤受慢性炎症如梅毒、麻风等刺激。

免疫抑制(如器官移植后应用的药物)和免疫缺陷状态(如艾滋病)。

遗传因素: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通常具有家族聚集性。

哪些人容易患头部鳞状细胞癌?

有如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病:

遗传因素:色素性皮肤病(色素减少或增多引起的皮肤颜色改变)、家族性痣发育不良综合征(指痣的数目不小于 100 个,每个痣的直径大于 8 毫米、组织形态有异型,这是典型的癌前病变)等遗传综合征可增加皮肤癌的易感性,通常具有家族聚集性。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病:

常受紫外线辐射:皮肤癌多发于野外作业的渔民、农民,且部位多在头部、手背等易受阳光照射的部位。白种人较黑种人更易患皮肤癌,因为黑种人的黑色素细胞可保护皮肤少受紫外线的照射。

接触化学致癌物:皮肤经常接触砷化物、焦油、沥青等化学致癌物可诱发皮肤癌。长期从事放射工 我们或接受过放疗的肿瘤患者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升高。

慢性皮肤病:体表皮肤有慢性炎症或被反复刺激可发生皮肤癌,常见疾病包括性病、肉芽肿、梅毒、麻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溃疡、陈旧性烧伤瘢痕。

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缺陷状态:因器官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易患皮肤癌。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部红斑伴皮损;

头部结节;

头部溃疡;

头颈部肿大淋巴结。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头痛、恶心注、呕吐;

头部溃疡合并恶臭分泌物。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头颈外科

肿瘤内科

放疗科

医生如何诊断头部鳞状细胞癌?

当医生高度怀疑是头部鳞状细胞癌时,通常会进行病理活检。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诊断头部鳞状细胞癌最准确的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不舒服?

发现有红斑、结节或溃疡多长时间了?症状是否有变化?

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

从事何种工作?是否会经常暴晒于阳光下?是否经常接触化学致癌物或射线?

是否曾患慢性溃疡、陈旧性烧伤性瘢痕(疤痕)、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慢性皮肤病?

亲人是否曾患皮肤癌?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如何治疗此疾病?效果如何?

疾病是否为恶性?是否会复发?

治疗费用如何?医保是否报销?

饮食及生活习惯有何注意事项?

治疗

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皮肤癌对放疗非常敏感,单纯放疗也可达到治愈的目的,对皮肤广泛切除有困难者可考虑进行放疗。

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和远处转移的患者需要用全身化疗注以杀死肿瘤细胞,常用化疗药物有铂类(如顺铂)、干扰素等。

免疫治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 Cemiplimab(一种抗体)用于转移性或局部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药物可诱导免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但目前我国还未上市。

手术治疗

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头部鳞状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病变范围,对肿瘤进行广泛切除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皮肤癌对放疗非常敏感,对皮肤广泛切除有困难者可考虑先进行放疗,杀死肿瘤细胞。

疾病发展和转归

早期经过规范化治疗,头部鳞状细胞癌是可以治愈的。

若不及时接受治疗,随着病情发展,肿瘤逐渐增大,侵犯颅骨及脑膜,需要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当出现远处转移时,无法实现手术根治性切除,预后往往比较差。目前尚无晚期头部鳞状细胞癌生存的有效数据。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手术伤口敷料卫生(医护人员每天遵循无菌原则操作进行换药,患者不能自行换药,如伤口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伤口敷料不要沾水;不能自行移去伤口敷料查看伤口),避免创口感染。

术后饮食:术后要注意多摄入优质动物蛋白质(如猪瘦肉、牛羊肉)及补充维生素(如蔬菜、水果),这有助于术后身体恢复和伤口愈合。

定期复查:

局灶性病变(没有淋巴结转移注及远处转移):前 2 年,每 3~12 个月随访 1 次第 3~5 年,每 6~12 个月随访 1 次。

区域性病变(有淋巴结转移):第 1 年,每 1~3 个月随访 1 次;第 2 年,每 2~4 个月随访 1 次;第 3~5 年,每 4~6 个月随访 1 次;往后每 6~12 个月随访 1 次。

局部再出现红斑、结节或溃疡时:要及时就诊,需要完善病理活检排除肿瘤复发。尽量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有远处转移或无法通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的患者:根据病情调整随访频率。

放疗/化疗注意事项:放化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脱发、口干牙痛、皮肤红斑及烧灼等异常,要及时就诊。

预防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减少紫外线照射,做好防晒工作。

避免接触化学致癌物及辐射。

及时治疗慢性注皮肤病,不要延误病情。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对于有遗传综合征的个人,可进行遗传筛查(经济条件允许可考虑进行基因检测)和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身上有无红斑、皮损、结节或溃疡),尽量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刺五加糖浆的功效与作用-刺五加糖浆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复方氨基酸颗粒(9AA)的功效与作用-复方氨基酸颗粒(9AA)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