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是一种少见的继发于皮肤细菌感染的慢性组织增生性反应性脓皮病,其临床表现类似芽生菌病。
本病目前暂无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该病是一种对细菌防御能力下降的一种异常组织反应。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毒、免疫功能低下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本病皮损常发生于外伤处,并可逐渐向四周扩张形成环状斑块,其边缘高起并且有厚痂,去除后,可见脓肿伴有脓汁渗出。痊愈以后中心留有瘢痕,这是该病最典型的症状。外观酷似芽生菌病,脓液具有恶臭。
本病的治疗应局部先用清洁剂浸泡,去除结痂后使用抗生素软膏,全身可使用足量抗生素作为辅助治疗。同时还应注意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
本病可在皮肤表面产生破坏性创伤并留下瘢痕,极易并发脓毒血症、猩红热、肾小球肾炎等机体其他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免疫力低下人群是该病的易感人群,一方面要做好自我保护,防止接触病菌,另一方面也应尽快提高自身免疫力。
症状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常发生于外伤处,其损害可逐渐向四周扩张,而形成环状斑块,其边缘高起呈疣状,上有厚痂,去除后,可见脓肿,有脓液渗出。痊愈以后,中心留有瘢痕,这是该病最典型的症状。外观酷似芽生菌病,脓液具有恶臭,此与真性芽生菌病可不相同,多为单发。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较大的疣状斑块:患者皮肤表面破损处会出现较大的疣状斑块,边缘隆起且表面有分泌物,这是该病最典型的症状。
假性上皮瘤样增生:可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黏膜,其表皮高度肥厚,不规则地向下增生,表皮突增宽、延长,形成大赘生物。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脓毒血症
猩红热
肾小球肾炎
机体其他组织的化脓性改变
病因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最主要的病因为机体免疫力低下,由于机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绿脓杆菌等细菌防御能力下降的一种异常组织反应。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机体免疫力低下:这是芽生菌病样脓皮病的最主要的病因,患者机体免疫力的低下会使机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绿脓杆菌感染发生的不正常反应,导致异常组织的增生。
皮肤表面破损:如果皮肤表面出现了破损就有可能造成细菌的感染,如果这时候恰好机体的免疫力水平不高的话就很有可能发生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肝功能异常:芽生菌病样脓皮病的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考虑发病与肝功能异常致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机体免疫力低下:患者机体免疫力的低下会使机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绿脓杆菌感染发生的不正常反应,导致异常组织的增生。
皮肤表面破损:如果皮肤表面出现了破损就有可能造成细菌的感染,如果这时候恰好机体的免疫力水平不高的话就很有可能发生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曾服用过含碘、溴药物:含碘、溴药物可能会引起皮疹,其中碘剂形成深红色的皮疹,而溴剂的皮疹色淡,且这种痤疮会转化成肉芽肿和溃疡,有可能导致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致免疫功能下降,而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有可能造成芽生菌病样脓皮病的产生。
有烫伤史:烫伤会对皮肤表面造成破坏,使皮肤的防御能力降低,有可能发生细菌的感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表面产生溃烂:患者皮肤表面破损处会出现较大的疣状斑块,边缘隆起且表面有分泌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感染。
皮肤表面产生不规则形团块赘生物:这是假性上皮瘤样增生的症状,这是机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绿脓杆菌等感染发生的不正常反应而导致异常组织的增生。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持续高热:可能是由于芽生菌病样脓皮病的感染并发了脓毒血症和猩红热,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此时应及时就医。
休克: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口唇肢端发青、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昏迷,此时应立刻送往医院抢救。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当医生怀疑是芽生菌病样脓皮病时,常通过视诊和组织病理检查,还可能进一步通过分泌物的培养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皮损常发生于外伤处,但以后可在正常部位出现新的损害。其损害可逐渐向四周扩张,而形成环状斑块,其边缘高起呈疣状,上有厚痂,去除后,可见很多脓肿,有脓汁渗出。医生可通过患病部位的脓皮病的大小形状对其病情的进展做出初步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医生可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来判断表皮是否为假性上皮瘤样增生,这是因为病理组织为假性上皮瘤样增生是芽生菌病样脓皮病的诊断标准之一。检查可见真皮有肉芽肿改变,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分泌物培养:培养至少有一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绿脓杆菌生长。医生可根据分泌物培养情况来判断是何种细菌感染,给抗菌药物的选择作参考。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这个病持续多久了?
最近免疫力怎么样?有没有经常生病?
经常熬夜或者过度劳累吗?
发病前这块皮肤有没有伤口或破损?
之前有过烧伤或者烫伤吗?
最近家里或附近有人得了这种病吗?
有没有在吃什么药物?药物里面含不含碘或者溴?
肝功能有异常吗?得过肝炎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这病是遗传病吗?
病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需要手术治疗吗?
需要多长治疗时间呢?
这个病会产生并发症吗?
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些什么?
这个病会传染吗?
将来皮肤会留下疤痕吗?
治疗
治疗芽生菌病样脓皮病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对患病皮肤局部可先用清洁剂,并去除结痂,再外用抗生素软膏;对全身可使用足量的抗生素。
药物治疗
外用清洁剂:可以选用 0.02% 呋喃西林溶液或 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对患病皮肤表面进行杀菌消毒。
盐酸环丙沙星乳膏:可于治疗脓疱疮、疖肿、毛囊炎、湿疹合并感染、外伤感染、癣病合并感染及其他化脓性皮肤感染等。
头孢或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以杀灭患者体内的细菌,消除致病源,达到治疗芽生菌病样脓皮病的目的。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芽生菌病样脓皮病可大面积扩散,严重感染时可伴发脓血毒症、猩红热、肾小球肾炎或机体其他组织化脓性改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严重感染时还有可能出现高热休克等症状,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体内的细菌基本被清除,皮肤表面开始进行自我修复,基本没有生命危险。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患者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脓皮病症状加重或是出现皮疹高热等过敏反应,应立刻停药并及时就医。
用药复查:在服用医生开出的药物进行芽生菌病样脓皮病的治疗后,应密切关注患者自身的用药效果及恢复情况,并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一般建议每 2 周复查一次。
注意卫生:在患病期间,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脓皮病患病面积扩大,病情加重。
饮食:患病期间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是一些过于咸、酸、苦、辣、甜的食品;一般对胃肠道会有影响,引起消化吸收功能减弱),避免对患病部位产生刺激。
避免传染: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防止接触传染,并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做好预防和检查: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学校等)中定期进行预防检查是否存在传染源,尽可能消灭一切如结核分枝杆菌等发病因素。
避免皮肤破损:日常生活中注意对皮肤的保护,如穿着长袖服装,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
避免公用物品: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避免和芽生菌病样脓皮病患者进行皮肤接触,防止接触过程造成病菌传染。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患有皮肤病: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人群是该病的易感人群,一方面要做好自我保护,防止接触病菌,另一方面也应尽快提高自身免疫力,如适当锻炼,规律作息,以避免机体对病菌感染发生不正常反应而导致异常组织的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