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多是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常常并发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各类代谢性疾病。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则是由系统性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而诱发。在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大约为 1/5,并受到地域、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虽然高尿酸血症是发生痛风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痛风,其中仅有少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痛风[1][2]。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由于人类缺乏尿酸代谢所需要的尿酸酶,无法使尿酸进一步代谢而使其在体内蓄积。正常情况下,尿酸主要通过肾脏及肠道排泄,保持体内尿酸产生及排泄达到平衡。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成因包括尿酸排泄障碍和尿酸生成过多[1][2]。
高尿酸血症发病的主要风险分为不可变与可变的因素,体内尿酸酶活性的差异为不可变因素,如伴有家族病史、伴有代谢性疾病;可以改变的因素包括使尿酸产生过多的因素,例如长期过量饮酒、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接受肿瘤化疗或放疗,还有使尿酸排泄减少的因素,例如肾功能受损、服用某些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2]等。
高尿酸血症是无症状性的,并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甚至可维持终身。随着患者年龄和血尿酸水平上升,暴露于高尿酸的持续时间延长,出现临床症状的风险将会增加[1]。
临床有 5%~15% 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进展为痛风,表现为大踇指等关节发热肿痛、伴四肢末端极其敏感的触痛,夜间发作多见。并可形成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以及反复出现的眼部病变[1]。
高尿酸血症并不会导致临床症状,可能在常规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中偶然发现,患者可以去专科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病因[2]。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指标,才能做出临床诊断,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1]。
一般认为,轻度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不需要药物治疗。但伴有其他代谢紊乱性疾病、及或尿酸水平过高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治疗目的是尽可能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水平,延缓疾病进展到痛风性关节炎及内脏尿酸结晶出现程度。常规治疗用药包括排尿酸药物、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碱化尿液的药物。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关键在于去除或控制病因,及时缓解关节炎症状[1]。
患者应严格控制高嘌呤饮食,足量饮水,并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1]。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和机制尚未明确,无法有效预防[1]。
症状
高尿酸血症有哪些临床特征?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典型临床特征包括[1]:
高尿酸血症的典型表现是早期无症状——
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
从血尿酸升高至症状出现可能需要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时间;
部分患者可终身无任何症状。
随着患者年龄和血尿酸水平上升,暴露于高尿酸的持续时间延长,出现临床症状的风险将会增加,最终进展为痛风。表现为大踇指等关节发热肿痛、伴四肢末端极其敏感的触痛,夜间发作多见。
高尿酸血症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临床有 5%~15% 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进展为痛风,多伴有家族病史[1]:
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于关节部位,破坏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痛风性肾病——进展至晚期可发生肾功能受损,甚至可出现急性肾衰竭;
尿酸性肾结石——梗阻时可导致肾绞痛、肾积水、肾炎,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部分患者可出现眼部病变——反复发作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如果忽略高尿酸血症的病史,易被误诊。
病因
高尿酸血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为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的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障碍[1]。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来源包括[1]:
内源性(约占 80%)——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代谢而来;
食物(约占 20%)——富含核酸和嘌呤的食物经酶消化、分解而来。
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成因包括[1][2]:
尿酸排泄障碍——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因素,患者中 80%~90% 可伴有尿酸排泄障碍。
尿酸生成过多——细胞代谢加快如肿瘤、甲亢及肿瘤化疗后的大量细胞死亡;或是食物中嘌呤含量过高。
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上升的临床因素包括[2]:
长期过量饮酒;
肥胖和(或)超重;
糖尿病;
甲状腺机能减退;
肾功能受损;
家族病史;
服用某些药物,例如利尿剂、免疫抑制药、烟酸或维生素 B-3;
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例如肝脏、凤尾鱼、沙丁鱼、肉汁、豆类、蘑菇等食物;
肿瘤溶解综合征;
肿瘤正在接受化疗或放疗。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高尿酸血症早期无临床症状,可能在常规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中偶然发现,患者可以去专科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病因[2]。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医生如何诊断高尿酸血症?
首先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并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全身体检和关节检查[1]。
实验室检测[1]:
血样中的尿酸水平检测;
尿样中的尿酸水平检测。
影像学检查:观察关节部位是否有痛风石沉积,关节结构是否遭到破坏[1]。
X 光片;
普通 CT 扫描或双能 CT。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血尿酸水平升高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日常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
是否有服用什么药物?
是否伴有什么慢性病?例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
家庭成员是否有痛风患者?
平时喜欢吃什么?是否经常喝酒?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尿酸血症?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饮食应该如何调整?
病情是否会继续进展?
最终会进展到怎样的严重程度?
需要隔多长时间来复查1次?
今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治疗
一般认为,轻度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不需要药物治疗。但伴有其他代谢紊乱性疾病或者尿酸水平过高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水平,延缓疾病进展到痛风性关节炎及内脏尿酸结晶出现程度。
常规治疗用药包括排尿酸药物、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碱化尿液的药物。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关键在于去除或控制病因,及时缓解关节炎症状[1]。
如何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常规治疗药物包括[1]:
排尿酸药物:
苯溴马隆
丙磺舒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别嘌醇
非布司他
碱化尿液的药物:
碳酸氢钠
如果出现急性关节炎症状可使用:
秋水仙碱;
非甾体类抗炎药——
吲哚美辛
双氯芬酸
布洛芬
若上述药物无效或患者不耐受,医生会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
如何治疗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关键在于去除或控制病因[1]:
积极治疗诱发高尿酸血症的基础疾病;
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可能加重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及时用药,缓解关节炎症状。
日常注意
患者应严格控制高嘌呤饮食,足量饮水,并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1]。
控制饮食总热量,避免暴饮暴食。
限制饮酒,最好戒酒。
尤其注意控制高嘌呤含量的食物,例如动物内脏等。
每天饮水应该达到 2000 毫升以上,以利于尿酸排泄。
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定期复诊,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果稳定控制病情,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要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降脂、降压、控制血糖和体重,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到其他科室就诊时,必须把高尿酸血症的情况告知相关医生,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
预防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和机制尚未明确,无法有效预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