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ear fistula)是一种先天性的耳发育异常,患者在耳廓上方和面部交接处有一小洞。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不完全显性遗传(一种遗传方式),患病率约 1%。多数为单耳,有些是双耳,有时会有分泌物。大部分耳前瘘管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如果发生细菌感染则会肿痛、流脓,此时应切开引流,待感染控制后择期手术切除[1][2]。
先天性额前瘘管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
平时无症状,在挤压时可有少量白色或黄色分泌物溢出。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常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可形成脓瘘,感染控制后局部常形成瘢痕。
对于新生儿,如果发现伴有其他畸形怀疑BOR综合征,应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没有发生感染者可不予处理,发生急性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已经形成脓肿,应先切开引流脓液,等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切除瘘管。
如果患者有反复的局部瘙痒、有分泌物溢出或者存在美观顾虑的,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瘘管。如果瘘管已经发生感染,应该先进行局部的抗炎治疗,有脓肿形成的应该切开脓肿、引流出脓液,等到炎症消退后再进行瘘管切除术,以防止复发。
先天性耳前瘘管属于先天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
症状
患者可出现哪些临床症状?
一般无症状,仅见外耳附近皮肤上有一小凹,挤压可有少量白色皮脂样物;
耳局部发痒;
如果发生感染局部及周围组织科发生红肿、疼痛、溢脓,周围组织肿胀;
脓肿反复发作可形成瘢痕;
BOR 综合征:耳前瘘管也可能是腮-耳-肾(BOR)综合征的表现之一,BOR 综合征的特征是感音神经性聋、耳前瘘管、鳃裂囊肿或窦道、耳畸形及肾脏异常(包括肾发育不良和分叉型肾盂),是造成听力损失的常见遗传综合征之一。
病因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以分成两种[2][3]:
孤立性耳前瘘管:胚胎时期耳廓封闭不全所导致。
BOR 综合征:耳前瘘管可能是腮-耳-肾(BOR)综合征的表现之一,BOR 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在许多病例中与 EYA7 和 S/X7 基因突变有关。
就医
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2]?
先天性耳前瘘管多数没有症状,不需治疗。一般仅在出现瘘管感染症状时才需就医,如瘘管局部红肿、疼痛、流脓等。
对于新生儿,如果发现伴有其他畸形怀疑 BOR 综合征,应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科
医生是如何诊断先天性耳前瘘管的?
医生根据病史与局部检查,明确诊断一般没有困难。诊断时医生会与一些有类似症状或表现的疾病鉴别,必要时可能进行一些相关的检查以帮助诊断。
当发生感染时医生会判断感染是否由先天性耳前瘘管引起,其他可造成耳前感染的疾病包括:
皮肤疖肿或颈部淋巴结炎:急性感染时医生会考虑这两种疾病的可能性。
淋巴结结核性溃疡:病灶发生溃疡不愈时医生会考虑是否是淋巴结结核性溃疡,必要时可能会进行结核杆菌感染相关的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现耳前小孔有多久了?
会不会经常从孔里流出液体?如果有,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味道?
会不会感觉到听力发生了改变?
既往有无进行过肾脏方面的检查?有无异常?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否现在就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复杂吗?
我的孩子是否也一定会患先天性耳前瘘管?
治疗
对于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如果没有任何症状的,可以暂时不作任何处理,随访观察即可。如果患者有反复的局部瘙痒、有分泌物溢出或者存在美观顾虑的,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瘘管。如果瘘管已经发生感染,应该先进行局部的抗炎症治疗,有脓肿形成的应该切开脓肿、引流出脓液,等到炎症消退后再进行瘘管切除术[2][3]。
需要手术的情况
反复出现局部瘙痒,或者有分泌物自行从瘘管开口溢出的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应该接受手术治疗;
如果瘘管反复发生感染,也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瘘管感染而引起皮肤溃烂的,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前应该先控制急性炎症。
手术基本过程
首先使用一种染色剂把瘘管染色,随后在瘘管周围进行局部麻醉。接着医生就会切开瘘管周围的皮肤,沿着染色瘘管像“顺藤摸瓜”一样把整个瘘管切除。最后缝合切口,为了美观,大部分医生会采用美容缝合的方法。
日常注意
先天性耳前瘘管一般无症状,日常注意生活中无需特别担心。但是如果耳前瘘管曾经发生过感染,在日常注意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2]:
保持面部与耳部清洁,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反复发生感染的先天性耳前瘘管,应该在控制感染后,尽早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预防
先天性耳前瘘管属于先天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但通过保持面部、耳部的清洁,可能有助于减少瘘管感染的发生,避免发生脓肿形成、皮肤破溃、瘢痕形成等并发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