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
概述
症状
常见症状有哪些?
患者常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的表现,如头颈部及上肢出现水肿,指压无明显压痕,伴皮肤及口唇发绀,平卧时加重,上半身直立后可缓解,常伴头晕、头胀、睑结膜充血。有时可见颈、胸部静脉明显扩张、胸腹壁静脉曲张等。
病因
常见病因有哪些?
恶性肿瘤:肿瘤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例如右上肺癌、纵隔肿瘤。
非恶性疾病的压迫:如胸骨后甲状腺肿瘤、胸腺瘤、支气管囊肿等,或慢性纤维性颈部组织炎症,导致上腔静脉周围组织压迫,如特发性硬化性纵隔炎、纵隔纤维化等。
上腔静脉血栓形成:先天性心脏疾病及手术后中心静脉插管或起搏器置入,可引起血栓形成。
就医
一旦出现颜面部水肿,或颈胸部静脉明显扩张,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胸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医生多可确诊,同时明确病因十分重要。
明确病因可行下列检查:
CT 及磁共振:显示上腔静脉受阻的具体部位及侧支循环情况,可清楚显示胸内结构,明确病因。
多普勒超声:了解上腔静脉通畅程度,血栓范围,是否同时存在其他血管病变及外压性病变。
上腔静脉造影:于两侧肘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可显示梗阻的部位,及远心端、近心端情况,但并发症多,医生需慎用。
治疗
医生需以缓解症状为首要任务,然后考虑解决病因。
一般处理
卧床,取头高脚低位及给氧,减轻颜面及上部躯体水肿,吸氧可缓解暂时性呼吸困难。
限制钠盐、液体摄入能使水肿减轻。
利尿剂的使用可以减轻阻塞所致的上部水肿,缓解症状。
注意血容量的维持,防止血液浓缩。
适当的镇静和止痛有助于减轻焦虑和不适。有严重呼吸困难、颅压升高者,可应用地塞米松、强的松等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压迫。
症状控制后可针对原发肿瘤予以放疗、化疗,周围炎症及结缔组织病予以免疫抑制剂治疗。
抗凝治疗
适用于非恶性病因所致血栓形成的情况,或者用于配合恶性病因的放疗、化疗。在对症基础上给予抗凝、抗栓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对于因静脉导管所致血栓形成的上腔静脉阻塞,单用抗凝治疗,即可使阻塞消除。
手术治疗
良性病变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且症状迅速恶化者,可行肿物切除、上腔静脉松解术、上腔静脉成形术等改善上腔静脉阻塞。
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症状严重且肿瘤无远处转移者,切除肿瘤后患者预期生命延长,可考虑将原发肿瘤与上腔静脉一同切除,同时视上腔静脉的缺损范围予以自体血管补片、人工血管修补,缺损较大时需建立旁路转流。
恶性肿瘤侵犯范围大,有远处转移,预期生存时间短者,可予以静脉支架植入或建立旁路血管等姑息治疗,解决静脉阻塞造成的颅压增高、面颈部憋胀、呼吸困难等。
日常注意
大多数上腔静脉综合征为肿瘤患者,因此放化疗期间应注意避免感染,增加营养。当出现面颈部水肿及胸闷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
该疾病主要预防方式为控制原发疾病,无其他特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