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是什么?食管裂孔疝怎么办?食管裂孔疝症状有哪些?

心包间皮瘤注是一种发生在心包(覆盖在心脏表面的膜性囊)浆膜层(心包分纤维层和浆膜层,浆膜层靠外)的肿瘤,通常是恶性肿瘤,罕见,侵袭性高,预后极差。本病发病率极低,因此没有流行病学数据。国外尸检数据显示为 0.0022%。文献报道多为个案。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年,男性多见,男女发病比率约 2∶1。病因不明确,可能与石棉接触有关。此病按肿瘤侵犯范围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按组织学类型分为上皮细胞型、双相型、肉瘤型和其他细胞类型。本病由于发病率低,目前没有标准的分期资料。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最常见的症状是气短和呼吸困难,可有胸闷、胸痛、发热及营养不良等表现。本病药物治疗效果差,首选手术治疗。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处于晚期,往往失去手术机会或治疗效果不佳,可进行心包穿刺术(用细针穿刺心包放出积液)缓解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治疗的难点在于目前无理想的药物治疗,手术时往往病情已较严重、肿瘤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而难以彻底切除。本病为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容易导致心力衰竭和心包填塞(心包腔内积液过多,压迫心脏,可能迅速致死),并且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病死率高。本病属于高度恶性肿瘤,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

概述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是指原本在腹腔里的器官(主要是胃),通过扩大的膈肌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导致的疾病[1]。膈肌就像一层隔板,分隔腹腔和胸腔,正常人的这个“隔板”上有一个裂孔,正好能容纳食管通过,如果这个裂孔变大,或腹腔的压力大于胸腔压力,腹腔里的器官就会跑到胸腔里。

食管裂孔疝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腹内压升高可能是最常见的诱因,其他还包括膈肌组织虚弱、松弛或受到损伤,以及食管裂孔先天性扩大[2]。

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肥胖、有食管手术史等[2]。

食管裂孔疝最典型的表现是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而轻微的食管裂孔疝往往没有任何症状[2]。

如果食管裂孔疝的体积较大,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压迫心肺或发生胃肠道梗阻、缺血或扭转[1]。

没有症状的食管裂孔疝通常不会引起任何健康问题,也无需治疗[2]。如果产生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等症状,可采用药物治疗[2]。患者若经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或伴有巨大疝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医生会考虑施行手术治疗[1]。

患者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减重、少食多餐等方法缓解症状。

症状

食管裂孔疝有哪些症状?

轻微的食管裂孔疝不会产生任何明显的症状,患者自身基本不会察觉有任何异样,很可能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2]。

通常情况下,食管裂孔疝就诊患者的临床常见症状包括[2]:

烧心;

吃下去的食物或液体又返回口中;

胃酸反流食管;

吞咽困难;

胸、腹部疼痛;

呼吸短促;

呕吐物中带血或排黑便,提示可能存在胃肠道出血。

食管裂孔疝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如果食管裂孔疝的体积较大,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

压迫心肺,影响心跳和呼吸功能;

胃肠道可发生梗阻、缺血或扭转。

食管裂孔疝有哪些临床类型?

根据食管裂孔疝的不同形态可分为 4 个类型,其中 Ⅰ 型疝最常见约占 95%[3]。

Ⅰ 型疝: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胃食管连接部迁移至膈肌上方。胃保持在其正常的形态,胃底低于胃食管连接部。

Ⅱ 型疝:食管旁疝,胃食管连接部保持在其正常的解剖位置,一部分胃底通过膈肌裂孔由食管旁进入胸腔。

Ⅲ 型疝:是 Ⅰ 型和 Ⅱ 型的混合型疝,胃食管连接部和胃底一起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胃食管连接部和胃底均位于膈肌上方。

Ⅳ 型疝:除了胃以外,还有腹腔内其他脏器如大网膜、结肠或小肠也进入胸腔。

病因

食管裂孔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食管裂孔疝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的诱因可能是[2]:

腹腔内的压力持续或剧烈上升,如咳嗽、呕吐、用力大便、剧烈运动或抬举重物。

膈肌组织随患者年龄上升,而变得虚弱、松弛。

由于某些创伤或手术,造成该区域的膈肌受损。

先天性的食管裂孔异常扩大。

食管裂孔疝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临床与食管裂孔疝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的因素[1]:

高龄;

肥胖;

有食管手术史。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生了以下症状,且迟迟未能缓解,患者应该去医院就诊[2]。

反酸、烧心;

吞咽困难;

胸、腹部疼痛、不适。

其他疾病也可能表现为上述症状,因此患者需及时就诊,明确病情,才能开展针对性的治疗。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心胸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食管裂孔疝?

临床医生首先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病变的进展过程和既往病史[2]。

影像学检查[1]:X 线上消化道造影,能够有效诊断食管裂孔疝,并评估疝的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同时还能评估是否存在食管蠕动功能障碍及食管狭窄。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1]:医生会把一根细长、柔软的导管探入食管和胃部,头端自带光源和视频头,以便于医生直接观察食管和胃部是否发生病变或炎症反应。

食道测压[1]:医生将测压导管插入患者胃内后,缓慢牵拉测压导管,并观察电脑屏幕上压力图形变化。

检测食道在患者吞咽时是否能够节律性的收缩;

评估食道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是否协调。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能否具体描述症状达到怎样的严重程度?

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

什么情况下症状似乎有所好转?

发生什么情况会造成症状进一步加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症状是否还会继续进展?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是否可以采用手术(或保守)方案治疗?

手术治疗过程中是否会有风险?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不同类型食管裂孔疝的治疗原则如下:

没有症状的食管裂孔疝通常不会引起任何健康问题,一般无需治疗[2]。

如果产生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等症状,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消除反流、缓解压迫、预防食管炎症及胃扭转嵌顿。

对于食管旁疝和混合型疝,由于有胃出血、穿孔、梗阻、扭转等危险,医生一般会建议手术治疗。

对于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医生需要根据反流程度及临床症状的轻重选择具体治疗方式。

对于 X 线上显示小型疝和柱状疝,医生一般会先进行保守治疗,2 ~ 3 个月复查1次,观察病情变化,如反流严重,食管炎症明显且临床症状难以消除时,医生可能会选择手术治疗。

中型和巨大疝,医生一般选择择期手术。

有哪些药物可以用来治疗食管裂孔疝?

药物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基础是减少胃酸的食管反流,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相关并发症[1]。

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控制胃食管反流症状最有效[1]。

兰索拉唑(lansoprazole)

奥美拉唑(omeprazole)

抗组胺药物 H2 受体拮抗剂:减少胃酸的产生,但效果不如质子泵抑制剂[1]。

西咪替丁(cimetidine)

尼扎替丁(nizatidine)

雷尼替丁(ranitidine)

抗酸剂:中和胃酸[1]。

有哪些手术方案可以用来治疗食管裂孔疝?

患者若经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或伴有巨大疝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医生会考虑施行手术治疗[1]。

手术的主要目的:胃还纳复位、切除多余疝囊、缩小食管裂孔、恢复食管的正常结构[1]。

传统手术方式: 开胸手术;开腹手术[1]。

腹腔镜手术:医生通过腹部的几个小切口,插入带有光源和视频头的导管,以及特制的手术工具。然后根据显示器的视频图像,执行腹腔镜手术[2]。

日常注意

患者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从而缓解食管裂孔疝的症状。

每顿饭不要吃得过饱,最好可以少食多餐。

避免刺激胃部的食物,如高脂食品或油炸食品、番茄酱、酒精、巧克力、薄荷、大蒜、洋葱和咖啡因。

吃饭和睡觉之间要留出足够的时间间隔,不要一吃完饭就躺倒。

睡前 2~3 小时不要吃东西。

保持健康的体重。

立刻戒烟。

可以尝试把床头抬高 15 厘米。

预防

由于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食管裂孔疝[2]。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夏季蚊子爱叮什么人

2023-8-30 23:23:44

保健

美甲下隐藏的四大致命的危害

2023-9-12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