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
概述
症状
电风暴可发生在任何时间,患者常突然起病,急剧恶化,临床典型特征为反复晕厥。多数情况下病情无法自行终止,临床治疗亦非常棘手,甚至发生心跳停搏或猝死。
电风暴有哪些症状?患者常突然起病,急剧恶化,临床典型特征为反复晕厥。其他临床症状和体征还包括,:
胸痛、胸闷;
呼吸困难;
血压变化;
心跳过快导致人体感觉非常难受;
面色青紫;
全身抽搐;
心跳骤停;
猝死。
病因
电风暴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器质性心脏病。具体发作机制尚未完全明晰,可能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心脏电脉冲传导通路异常,以及各种刺激因素有关。在此过程中心脏无法维持正常泵血功能,可导致严重的临床不良后果。
电风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器质性心脏病是发生电风暴的主要病理基础。在各种临床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肌细胞首先会发生形态、功能、代谢的改变,其电生理状态异常将构成电风暴的病理基础。
在人体内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它在促发电风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造成体内激素释放失控,严重扰乱心肌细胞功能,电解质平衡被打破,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在此过程中心脏无法维持正常泵血功能,脑部缺血情况加重又会促进交感神经兴奋,使电风暴持久不息,陷入恶性循环。
其他严重的非心源性系统性疾病、精神疾病或各项临床治疗措施亦可能造成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电解质失衡等而诱发电风暴。
电风暴的危险因素有哪些?电风暴患者的病因复杂多样,心室电风暴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以及非心源性疾病患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涉及多个方面:
器质性心脏病是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缺血是最常见的诱因,尤其是近期发生的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疾病导致的心肌结构异常变化:例如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内膜炎。
遗传性或特发性心律失常:例如原发性长 QT 综合征/短 QT 综合征、家族性阵发性室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非心源性疾病:
严重的非心源性疾病: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症、急性重症胰腺炎、嗜铬细胞瘤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精神、心理疾病:此类患者在极端情绪状态下,体内激素过度分泌,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阻塞、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失衡,从而诱发电风暴。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使心肌细胞处于病理状态、加剧原有的心肌病变、增加某些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医源性电风暴:常见于药物中毒、围手术期和某些创伤性临床诊治操作过程中。
就医
电风暴起病急骤,症状可能进展非常迅速,因此患者必须立刻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以免猝死。患者体征和心电图检测结果是电风暴临床确诊的关键依据。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发生任何电风暴症状都应该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对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及时、恰当的进行临床处置,有效控制病情。
患者若发生以下情况,请拨打急救电话:
严重的呼吸困难或胸痛持续数分钟,未能自行缓解;
昏厥。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电风暴?
医生一般首先会了解病史和验血、查体,得出初步诊断,但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
心电图:检测结果对于电风暴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典型表现为 24 小时内发生大于等于 3 次室速或室颤。但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频率等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标准心电图:这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将电极连接到患者的胸部和手臂,通过图形记录心电脉冲信号的时间和强度。
动态心电监护仪:患者使用此类便携式仪器监测心脏电脉冲的异常情况,它可以自动记录 24~72 小时内的电脉冲信号。以便于临床医生观察患者在较长时间段内的心律变化情况,并与临床病情进行对照分析。
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脏的结构是否出现异常,原有的心脏基础疾病进展至何种程度。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成像(MRI);
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
X 光胸片。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整个过程如何进展?严重程度如何?
目前的症状是首次发生还是复发?
是否安装了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是否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是否伴有其他系统疾病,例如肝肾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
目前正在服用哪些药物?
近期是否曾经接受过手术治疗或创伤性临床操作?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发病?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目前的病情是否有生命危险?
今后如何监控病情及其可能的并发症?
复诊如何安排?
既有疾病或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对病情有影响?
日常是否需要限制活动强度?
日常是否需要严格限制饮食和烟酒?
治疗
电风暴具有极高的致死性,一旦确诊必须立刻救治。电风暴发作期,尽快进行电除颤和电复律是恢复正常血流循环的首要措施。病因治疗是及时终止和预防电风暴再发的基础,应积极去除病因,治疗基础疾病,纠正各种电解质和组织功能紊乱。
如何治疗电风暴?电风暴具有极高的致死性,一旦确诊必须立刻救治。
尽快电击除颤、恢复心律:在电风暴急性发作期,这是恢复正常血流循环的首要措施。在转复心律后,必须进行合理的心、肺、脑复苏治疗,确保重要脏器的基础血液供应。
静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协助电除颤和电复律,控制电风暴的发作,减少电风暴的复发。
病因治疗:停用所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药物,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冠心病:尽早进行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预防和减少电风暴复发。
心力衰竭:积极改善心功能。
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酸碱失衡。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电风暴?
β 受体阻滞剂:目前公认的治疗和控制电风暴的首选药物方案,包括美托洛尔(Metoprolol)、艾司洛尔(Esmolol)、普萘洛尔(Propranolol)、索他洛尔(Sotalol)。β 受体阻滞剂已得到证实可以降低心源性猝死。
胺碘酮(Amiodarone):广泛应用于电风暴的治疗,静注胺碘酮有时仍能有效控制病情。
其他药物:阿奇利特(Azimilide)、多非利特(Dofetilide)、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维拉帕米(Verapamil)、利多卡因(Lidocaine)、溴苄胺(Bretylium)、奎尼丁(Quinidine)、西洛他唑(Cilostazol)。
现有多项研究证实,采用上述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电风暴的效果优于单药方案。
哪些临床操作/手术可以治疗电风暴?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通过外科手术将此小型装置植入患者胸腔,持续监测心律。当检测到心跳明显加快,可在必要时有针对性的给予电击,以恢复正常的心律。这是目前及时治疗和预防电风暴发作的常用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在电风暴急性发作期不得植入此类仪器。研究表明高危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能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对于植入该装置后发生电风暴的患者,应酌情调整相关参数,并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才能使心律转复除颤器发挥更好的效果。
导管消融:此项临床操作可切断心脏电脉冲信号异常传导的通路。临床医生将导管经由患者的血管送入心脏,在导管头端可以对心脏病灶组织加热或冷冻,或发出射频能量,从而阻断异常通路,防止电风暴发作。
外科手术: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日常注意
电风暴患者日常注意应注意去除诱发因素,积极控制各相关基础疾病,降低复发风险。
根据临床医生的处方,按时按量用药。
平时留心记录各相关症状发作的持续时间、频率和状态,定期复诊。
如果症状发生改变或恶化,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尽早就诊,以利于及时处置。
预防
防止电风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心脏病风险。对于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强化监测,遵医嘱规范疾病管理,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诱发电风暴的风险。
积极锻炼,健康饮食。
保持健康体重。
控制血脂和血糖处于正常范围。
戒烟限酒。
减轻心理压力,做好情绪管理。
确保充分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