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肿瘤是什么?心包肿瘤怎么办?心包肿瘤症状有哪些?

巨细胞动脉炎 (giant cell arteritis,GCA),也被称为颞动脉炎或肉芽肿性动脉炎,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主要影响中型及大型的动脉,可侵犯颞浅动脉和眼动脉。由于内膜增生造成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阻塞,导致组织缺血。血管病变常呈节段性、多灶性或广泛性损害。该病病因尚不清楚,遗传因素可能与该病发病有关。血管壁内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化,进而导致炎性反应可能为该病的主要病因。一些病毒和细菌,如疱疹病毒、副流感及巨细胞病毒等可能是该病的发病触发因素。该病绝大多数发生于 50 岁以上,女性发病高于男性 2~3 倍。该病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及受累血管支配器官相应临床表现。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乏力、发热及体重下降等,有时可出现头痛、胸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和视力障碍等。其中发热多为中等度发热,15% 左右的患者表现为高热。该病可通过实验室检查、颞动脉活检及其他辅助检查,如磁共振成像等帮助诊断。其中颞动脉活检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对所有怀疑患有该病的患者,有条件都应活检进行确认。该病的治疗目标是防止身体其他器官出现缺血性损伤,主要以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多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治疗。若患者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及 C 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应尽早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由于该病病因不明,因此尚不能够进行有效的预防。

概述

心包肿瘤指发生于心包的新生物,原发性心包肿瘤非常罕见,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有脂肪瘤、纤维瘤、息肉、血管瘤、畸胎瘤等。恶性肿瘤为原发性间皮瘤和肉瘤。心包恶性肿瘤中继发性居多,来自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转移或侵袭心包所致。心包良性肿瘤较少见,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儿童,而恶性肿瘤多发生在20~30岁。

症状

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一般无症状,常为体检或心脏手术中才被发现。恶性肿瘤因瘤体增大,可有心前区和胸部疼痛、气促等。

病因

心包原发性肿瘤可能从胚胎残余发展而来,包括畸胎瘤(最常见)、心包囊肿、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纤维瘤等良性肿瘤。心包继发肿瘤远较原发性肿瘤多见。其中以体内诸器官恶性肿瘤转移到心包为常见,如乳腺癌、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和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直接蔓延到心包,常见为支气管肺癌、乳腺癌、纵隔恶性肿瘤(精源细胞瘤、胚胎原性癌、嗜铬细胞瘤等)。

就医

检查

1.X线检查

心影形态变化、心影扩大、心包积液、胸膜腔少量积液,畸胎瘤可见心包钙化区。

2.彩声多普勒超心动图检查

可显示突出于心包的肿块和心包积液。

3.CT或MRI检查

可提示肿瘤的部位、大小、比邻关系和性质,如心包囊肿:①2/3位于右前心膈角,位于在膈肌上;②典型的泪滴状”伏在心包旁,边缘光滑锐利。③囊壁薄,大部分含纯清液体。CT值0~20HU。又如心包间皮瘤:①心包不规则增厚,前缘可见类结节样组织肺物。②心包内大量积液,并双侧胸腔积液,右冠状动脉钙化。

4.心血管造影检查

在诊断十分困难时,可显示心外压迫区。

诊断

心包肿瘤的诊断有一定困难,往往在诊断其他疾病时,经仔细分析才考虑到心包肿瘤。

1.心影轮廓异常,局部突出而不规则,或呈结节状,X线检查发现心包上的局部钙化区。

2.反复发作心包渗液,特别是血性渗液,但缺乏炎性病变的病史和症状(如结核等)。

3.无明显原因,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特别是有显著静脉压升高,肝大,腹水或持久性水肿者,应高度怀疑心包肿瘤。

4.无法解释的胸痛,有脉压小,奇脉和上腔静脉阻塞现象等。

5.CT和MRI检查可明确心包肿瘤的诊断。

治疗

良性肿瘤,早期手术切除,晚期和心脏大血管粘连,使手术切除困难,或不能全部切除。恶性肿瘤广泛不能切除,可采用: 1.剑突下心包引流术。排除心包积液,缓解心脏受压症状。 2.心包内滴注射性磷酸铬,减少心包渗液。方法是先经剑突下作心包穿刺,经穿刺针置入导管,排液后滴注32P。滴注完毕后,拨除导管,即行扫描,以确定注入32P的分布情况。一般都极均匀,可使症状缓解。 3.放射疗法,需经组织学确定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放疗后可暂时缓解症状。 4.化学疗法有局部心包腔内注射噻替派和全身静脉滴注环磷酰胺、自力霉素和长春新碱等,达到抑制恶性细胞生长。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新婚夜 阴茎拔不出!

2023-9-12 23:23:44

药品

二十五味松石丸(金珠雅砻)的功效与作用-二十五味松石丸(金珠雅砻)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