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症状
腹痛、腹胀、腹部出血等症状是腹部大血管损伤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尿少、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全身症状。
腹部大血管损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腹痛、腹胀:主要由于急骤的腹腔外伤刺激引起。
腹部出血:开放性损伤(即受伤部位的内部组织如肌肉、骨头等与外界相通的损伤)可自伤口大量出血。若是动脉损伤,血色鲜红,可呈搏动性出血;若为静脉损伤,血色暗红;但有些情况下,腹腔大血管的损伤致出血可以是不明显,腹腔内很少积血,例如腰背部的刀刺伤,刀刃从下两肋部刺入。
心率加快,大于 100 次/分;血压下降;尿少(尿量小于 25 毫升/每小时)。
面色苍白、神志不清。
腹部大血管损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
腹膜炎
消化道出血
肾功能衰竭
病因
腹部大血管损伤常见病因包括穿透伤、钝性外伤。
腹部大血管损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穿透伤:指各种致伤物穿透皮肤的损伤,比如枪弹伤、刀刺伤,绝大多数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损伤由穿透性创伤引起。
钝性外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
医源性损:主要是在医生操作后造成的损伤,患者腹部血管的畸形或者医生的经验不足,易发生医源性腹部大血管损伤。
哪些人容易患腹部大血管损伤?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消瘦:消瘦者皮下脂肪较薄,当发生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钝性外伤时,更易发生腹部大血管损伤。
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压力高,若患有腹主动脉瘤,易发生瘤破裂,造成血管损伤。
从事高空作业的人群。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血管位置和结构异常:由于血管位置和结构异常,医生在进行腹腔手术或其他有创性操作时,容易造成腹部大血管损伤。
就医
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腹部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若上述症状持续加重、和(或)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全身症状时,应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痛、腹胀;
腹部出血。
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上述症状持续加重不缓解;
心率加快:大于 100 次/分;
血压下降、尿少(尿量小于 25 毫升/每小时);
面色苍白、神志不清。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普外科
血管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腹部大血管损伤?
当医生怀疑是腹部大血管损伤时,若患者血压、心率正常,腹部无明显出血时,可先进行腹部查体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当相关检查异常时,可进一步通过剖腹或腹腔镜探查予以确诊。若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增快、面色苍白时,应立即进行剖腹或腹腔镜探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腹部查体:初步判断腹腔内是否有出血。
血常规:抽血检查,可初步判断是否有因出血所致贫血,大致判断出血量。
X 线胸部、腹部平片:为无创性检查,对腹部大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是穿透性创伤中,可以看到子弹的轨迹和利器位置等重要信息
超声检查:为无创性检查,对腹部大血管损伤有一定价值,可测到胸腹腔内是否有积液,某些脏器的外形、大小、实质性脏器内血肿的演变情况。另外,超声还可测出腹主动脉的断裂及阻塞情况。
腹部 CT、MRI 检查:为无创性检查,对腹部大血管损伤诊断有很大帮助。
血管造影:通过行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造血管造影术,可以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范围、损伤程度及其可能的血管破口等。
腹腔穿刺:为有创性检查,可穿刺后抽吸化验,明确液体的性质,此方法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即人体受钝力打击或挫压等,受伤部位的皮肤仍保持其完整性的损伤)尤为适用。
剖腹或腹腔镜探查:为有创性检查,可明确诊断是否患有腹部大血管损伤,同时可进行治疗。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
有遭到枪弹伤、刀刺伤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坠楼吗?在什么部位?
有出血吗?出血量多少?
有哪些表现?疼痛部位在哪?
是否自行处理?效果如何?有没做过一些检查?
既往有无腹主动脉瘤或者腹部血管畸形的病史?
有无其他系统的疾病?
有没有造影剂过敏史?药物过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次创伤严重吗?出血量算多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如何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有没有忌口?
是否对今后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是否会复发?如何尽量避免复发?
治疗
腹部大血管损伤一经确诊,应立即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应积极使用药物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静脉输血、输液:主要补充血液和水分,改善因大量失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以及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止血药:如抗纤溶蛋白酶制剂、维生素 K 等药物,以及可滴注血小板、血浆等血制品,患者因前期大量输血,可导致凝血异常,出现其他部位出血,可使用以上药物改善凝血功能。
利尿剂:如甘露醇或山梨醇,患者因大量失血造成肾功能损伤,可使用利尿剂改善肾功能。
抗生素:患者失血量过多免疫力常低下,且腹部大血管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亦造成感染,故应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青霉素等。
手术治疗
血管结扎:主要针对血管损伤不易修补,同时结扎后不影响其他脏器或血管者,可行结扎术起到快速有效止血。
血管修补术:对于血管损伤小裂口可行单纯修补术, 直接缝合,较大裂口可用涤纶补片或人工血管进行修补,起到止血效果,同时血液可正常流动。
人工血管移植:主要针对血管损伤较大,不易修补,且行结扎手术易造成器官损伤的者,可使用人工血管移植,起到止血作用,同时血液正常流动,但费用较高。
自体血管移植:若血管损伤较大,同时伤口污染严重,此时使用人工血管移植术易引起感染,应使用自体血管移植术,防止污染,同时起到止血及血液正常流动作用。
肝周血管隔离与房腔静脉内引流术:主要使大血管的损伤可采用此种方式,起到止血效果,但其费时,操作繁琐,设备要求高,常不作为首选。
其他治疗方法
留置尿管:密切观察尿量,及时判断休克恢复情况。
留置胃管:可持续胃肠减压,减轻腹胀,防止呕吐和误吸。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可发生死亡。
经过积极手术治疗,腹部大血管损伤仍然有较高的死亡率,有文献报导,腹部大血管损伤的死亡率可达到 17~54%。
日常注意
腹部大血管损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日常注意事项与常规术后相同,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善、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等。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术后第一天正常量为 300 毫升以内,若过多,应及时告知医生。
术后护理:缝合伤口需每日换药,床上期间注意翻身及清洁皮肤。
术后药物辅助:术后应注意静脉补充营养及适当抗凝。
术后饮食: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
术后运动: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但动作需缓慢,切勿突然改变体位。
生活习惯:应戒烟、限酒,注意个人卫生和体重管理。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日常注意监测:患者术后应规律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及 X 线腹部平片。
预防
由于腹部大血管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管位置、结构异常及存在腹主动脉瘤基础病,所以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腹部大血管损伤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应佩戴好操作护具,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降低职业伤害的风险。
腹主动脉瘤:若腹主动脉瘤直径>5.5 厘米或增长速度每年>1.0 厘米,应尽早手术,防止动脉瘤破裂,造成血管损伤。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血管位置、结构异常:医生在进行腹腔手术前应行谨慎小心,必要时术前可行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血管走向及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