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脏动脉慢性闭塞是什么?腹腔内脏动脉慢性闭塞怎么办?腹腔内脏动脉慢性闭塞症状有哪些?

体表蔓状血管瘤是在海绵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基础上合并动-静脉瘘后形成的血管瘤。本病好发于头部、面部、颈部及四肢,蔓状血管瘤不会自行消退。蔓状血管瘤约占血管瘤发病率的1.5%,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妊娠可能会加速病情的发展。此类蔓状血管瘤随年龄的增长而进行性扩大,部分患者在经数年的稳定后突然迅速加重,除影响外观和局部功能外,还有可能因累及心脏功能而危及生命,因而除出血、流体破裂、残留血管组织之外,还有可能发生中心动脉压下降,周围静脉压增高,心率增快,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概述

症状

临床表现

病人年龄多在40~59岁,女性多见。

1.餐后疼痛

餐后上腹部或中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于餐后30~45分钟内出现腹部绞痛或钝痛持续数小时,患者由于疼痛而减少进食。疼痛持续的时间与进食量有明显相关性。

2.肠胀气、便秘或腹泻

大便脂肪含量增加。

3.体重减轻

反复发作肠绞痛使患者出现恐食症。

4.大部分患者上腹部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病因

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发病部位最多见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3~8cm,引起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慢性病变导致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狭窄过程中,可与供应肠道血供的其他2支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形成广泛动脉交通和侧支循环代偿,如非2~3支动脉病变,较少引起临床症状。

就医

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了解肠系膜上动脉通畅情况。

2.CTA

了解肠系膜上动脉情况,同时了解腹腔干、肠系膜下动脉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3.动脉造影

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诊断

特殊的腹痛性质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慢性缺血的重点,腹痛与进食高度相关。病程较长者往往有体重下降,消瘦。体征及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需要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胰腺炎和腹部包块相鉴别。

2.需与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相鉴别。

治疗

1.症状较轻者可采取保守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扩血管药物、少食多餐。症状较重,经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要积极外科手术重建胃肠道血供。

2.手术治疗

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或髂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术;肠系膜上动脉内膜剥脱术,重建血供。

腔内技术重建肠系膜上动脉血供,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对于存在局限动脉硬化造成的狭窄病变,可行肠系膜上动脉支架置入、扩张管腔,改善肠道血供。

预后

手术后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体重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但需治疗基础疾病。如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南洋星加坡正白树油(星洲)的功效与作用-南洋星加坡正白树油(星洲)说明书

2023-8-3 7:57:52

保健

怎么喝汤最健康 餐前半小时

2023-8-8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