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内发生的无菌性炎症,静脉炎分很多种,最常见的是血栓性静脉炎。此外,还有在治疗的过程中形成的药物性静脉炎或机械性静脉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还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浅静脉炎经过治疗很快就可痊愈,而深静脉炎则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有致命的危险[1][2]。
静脉炎主要是长期卧病或缺乏运动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医疗操作所引起的并发症。
静脉炎患者的常见症状是,沿着静脉血管的走向出现红肿、疼痛。还可能阻碍静脉血流。
浅静脉炎可能出现局部溃疡和继发性感染;深静脉炎则可能由于血栓破裂,随血流进入肺部而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
浅静脉炎患者如果没有严重并发症,可居家治疗。遵医嘱用药,穿着医用弹力袜,多活动,促进血流循环,按时复诊。
如果患者手臂或腿部发生肿胀、疼痛,在居家治疗、修养 1~2 周后,症状仍未消退或有所加重,应尽早去医院接受诊治。
如果浅静脉炎患者已经进展为深静脉炎,或是以深静脉炎起病的患者,都需要住院接受密切监测和个体化的治疗。
静脉炎的致病原因复杂多样,具体形成过程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无法彻底预防。日常应积极锻炼,并改善生活方式,保护血管健康,可能有助于减少发病风险。
症状
静脉炎患者有哪些症状?
通常随着浅静脉炎的进展,会沿着皮肤静脉的走向,逐渐出现一个细长的红肿、按压疼痛的区域[1][2][3]。
局部硬化、发热和按压疼痛;
沿着静脉血管还可能开始出现跳痛或灼痛;
周围的皮肤则会出现瘙痒和肿胀;
当早晨起床,四肢刚一用力时,疼痛更为显著;
还可出现低热;
若病情较为严重,还可能沿着静脉血管出现局部溃疡。
深静脉炎的症状与浅静脉炎类似,也是沿着静脉的走向发生肿胀和疼痛[1][2]。
部分患者可能症状非常严重,患侧的整条腿都会感觉剧烈疼痛;
部分患者则没有疼痛的感觉,只是腿部发生不明原因的肿胀。
静脉炎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静脉炎如果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1][2]:
浅静脉炎可形成局部溃疡,出现继发性感染,导致局部症状恶化,皮肤肿胀、破溃。
深静脉炎可能发生血栓破裂,碎片随血流进入肺部而发生肺栓塞,可危及生命。
病因
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有哪些?
静脉炎主要是人体长期缺乏运动所致,导致血流缓慢或停滞,就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引发炎症。还可能是由于医疗操作所引起的并发症,静脉血管壁受到药物或机械损伤时,也可能诱发静脉炎[1][2]。
静脉炎的常见临床致病原因包括[1][2]:
长时间静坐:比如经常长途出差,长期开车,上班时久坐不动,因病长期卧床等;
肥胖或超重;
吸烟;
伴有肿瘤或血液病,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发生创伤或接受大型的手术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
长期输液或长期静脉置管,尤其是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静脉炎主要可以分为 2 种类型[1][2]:
浅静脉炎影响皮肤表面的静脉血管,如果及时治疗,通常很快就可以痊愈。
深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腿部的深处,累及较为大型的静脉血管;有时发生浅静脉炎的患者也会同时伴有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如果形成的血栓破裂,可随着血流循环移行至肺部。此时,可能出现肺栓塞,会造成致命性的后果。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发生了以下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1]:
手臂或腿部发生局部肿胀、疼痛,疑似静脉炎症状;
在居家治疗、修养1~2周后,症状仍未消退或有所加重。
如果高危患者发生了以下情况,应该立刻送往医院急救[1]:
高热,伴手臂或腿部出现任何疑似静脉炎的症状;
腿部静脉血管发现明显的肿块;
手臂或腿部发生剧烈疼痛和肿胀;
大型手术或严重创伤后,突发性、原因不明,却非常明显的呼吸困难,这可能是血栓已经抵达肺部的征兆。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静脉炎?
医生首先要仔细询问患者症状和观察体征,了解具体的病情进展过程[1][2]。
验血:
评估白细胞是否升高,炎症指标是否异常;
测量D-二聚体水平(其质量浓度的增加,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用来评估是否有血栓形成。
影像学检查:探查深静脉炎的位置。
超声是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式,可以检测血流受阻的具体位置,尤其适用于较大的近端上肢静脉。
静脉造影:需要将显影剂注入脚上的静脉血管,然后通过 X 线检查显影剂在腿部的流动情况,可以用来识别较小的远端静脉血栓。此项检测结果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若患者病情复杂,难以确诊,医生会取少量病变组织用于病理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是持续进展还是维持稳定?
目前的症状有多严重?能否具体描述?
在何种情况下,症状似乎有所缓解?
发生什么情况会造成症状加重?
除此之外,还伴有什么其他疾病?
平时是否缺乏运动?或长时间静坐?
近期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或静脉给药治疗?
是否有烟酒嗜好?程度如何?
其间是否自行治疗过?采用什么方案?是否有效?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能否采取保守(或手术)的治疗方案?
治疗后是否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今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如何治疗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患者若无严重并发症,可居家治疗[1][3]。
非处方抗炎止痛药可有助于减轻症状。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
浅表部位的病变也可以涂搽糖皮质激素药膏。
医生会指导患者选用合适的医用弹力袜,避免腿部水肿加剧,预防并发症。
患者若感觉疼痛较严重,还可采取冰敷或热敷的方式缓解症状,每天 3~5 次,每次 15~20 分钟。
少部分由于溃疡继发感染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由于静脉曲张可造成浅静脉炎反复发作,对于这类患者,医生会推荐通过注射硬化剂或手术剥除的方式根除病因,整个治疗过程简单、安全、可靠,效果良好[3]。
患者经合适的治疗,均可完全康复,对肢体运动和正常生活不会造成不良影响[1][3]。
如何治疗深静脉炎?
如果浅静脉炎患者已经进展为深静脉炎,或是以深静脉炎起病的患者,都需要住院接受密切监测和对症治疗[1]。
深静脉炎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1][4]:
抗凝剂可抑制血栓继续扩大,例如肝素、磺达肝癸钠、华法林、利伐沙班。
溶栓剂可促使血栓溶解,例如尿激酶、瑞替普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剂量和疗程,患者务必遵医嘱用药,以免发生大出血等严重问题。
若深静脉炎影响的范围较大,明显阻碍血液回流,呈现青紫、肿胀者,医生会立即施行手术取栓或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并联合溶栓治疗[1][4]:
有效、快速解除静脉阻塞;
减少溶栓剂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
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对于不适合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效果不佳的肺栓塞高危患者,可植入腔静脉滤器[1][4]。
该装置并不能阻止血栓形成,只是阻止深静脉血栓脱落后进入肺部,避免引发致命的风险。
一般不推荐长期使用,医生会在病情稳定后将其及时取出,以免诱发医源性血管损伤、血栓或感染。
日常注意
浅静脉炎患者应遵医嘱用药,穿着医用弹力袜,多活动促进血流循环,按时复诊[1][3]。
遵医嘱用药:浅静脉炎除非发生破溃,多属于无菌性炎症,患者不要滥用抗生素。
必须穿着医用弹力袜,这样可以缓解患侧肢体的肿胀和疼痛。
治疗期间,不适宜卧床静养,应该多活动四肢,促进血流循环。
如果是腿部发生静脉炎,休息时应将其抬高,以改善血流,缓解症状。
患者需按时复诊,与医生沟通病情的变化情况,并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
静脉炎的致病原因复杂多样,具体形成过程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无法确保彻底预防。日常应积极锻炼,并改善生活方式,保护血管健康,可能有助于减少发病风险: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加快血流循环,并且也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改善生活方式,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限酒,防止血管受到损伤。
运动前,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发生严重的运动伤害。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安全,尽可能减少遭受严重创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