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行性血管瘤是什么?匍行性血管瘤怎么办?匍行性血管瘤症状有哪些?

正常尿液检查蛋白常规定性试验阴性,定量试验0~8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

概述

匍行性血管瘤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尤其乳头层的毛细血管异常扩张性疾病。

本病较为少见,好发于 20 岁以下的女性。

本病目前病因不明,较常见于 20 岁以下的女性青年。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多在四肢出现匍行排列(多个小片相互融合成大片)、蔓延的红色或暗红色斑疹,一般不隆起也不凹陷,簇集或小片状,其上可见多个针头大小的红色斑点,压之不褪色,成撒胡椒粉样,边缘匍行向外扩展。

目前匍行性血管瘤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方法有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钾钛磷激光治疗等。

本病可引起瘙痒,患者抓挠皮肤引起破溃,造成皮肤浅表溃疡甚至感染,影响患者外观及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皮肤护理,若有瘙痒等不适,应避免抓挠,并防止外伤和继发感染。若有感染,需要积极接受治疗。

症状

匍行排列、蔓延的红色或暗红色斑疹是匍行性血管瘤最常见的症状,斑疹之上可见细小、铜色到鲜红色斑点,倾向演变为丘疹,隆起于皮肤表面,成群发生,形成小环状或匍行性外观。好发于四肢,掌跖(手脚)部和黏膜部位受累较少。

匍行性血管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匍行性血管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斑疹: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色斑疹,呈网状或弥漫性红斑,簇集或小片状,边缘匍行(多个小片相互融合成大片)向外扩展。

斑点:斑疹上可见多个针头大小、铜色到鲜红色斑点,多成群发生,压之不褪色,中央逐渐消退,而周围经常出现新的斑点且不断扩大。

瘙痒:少数患者皮损部位伴有瘙痒。

少数患者还可出现丘疹、鳞屑及苔藓化(皮肤粗糙肥厚)。

匍行性血管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匍行性血管瘤在进展过程中,可能有少数患者由于瘙痒、抓挠皮肤引起浅表溃疡,严重时可导致感染等。

常见并发症包括:

皮肤浅表溃疡

感染

病因

匍行性血管瘤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

匍行性血管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该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哪些人容易患匍行性血管瘤?

女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发生,但本病更多见于女性患者。

青年:本病多发生于 20 岁以下的青年人。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肢、手脚、黏膜部位出现簇集或小片状分布的红色斑点;

皮肤瘙痒、破溃。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血管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匍行性血管瘤?

当医生怀疑是匍行性血管瘤时,将通常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皮损特点,通过视诊和触诊,在电子显微镜或皮肤镜结果辅助下,进一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和触诊:患者取坐位,暴露皮疹发生部位,医生观察病变部位的斑疹、斑点,在斑疹处按压,观察压之是否褪色,可初步评估疾病状况。

组织病理:与临床特点结合进行综合性分析,有助于排除恶性肿瘤。

电子显微镜:为了观察瘤体的镜下组织状态,辅助医生诊断本病,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皮肤镜:可以观察到血管瘤深部的组织形态,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斑疹、斑点出现在什么部位?

斑疹有没有增多或增大?

斑疹出现或加重之前做过什么特殊的事情?

皮损部位有无瘙痒等不适?

身上哪些部位还有类似皮损?

身体有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和治疗?

生活中要注意哪些不能做?

我的症状会完全消失吗?

皮肤上会不会留下疤痕?

治疗要花费多少钱?医保能报销吗?

治疗

目前匍行性血管瘤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长脉冲染料激光对本病皮损的改善有一定疗效,也有采用 532 纳米的钾钛磷激光治疗,经过 2 个疗程后,皮损几乎完全消退的记录。

其他治疗方法

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有助于消除皮损,为目前副作用最少、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放射线同位素治疗:有助于缩小病灶。

冷冻、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可消除病灶,但可能留下疤痕。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可因抓挠瘙痒部位引起皮肤浅表溃疡甚至感染,影响美观,降低生活质量。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接受正规治疗后,皮损虽不能完全消退但可得到一定改善。

日常注意

患者可在饮食及日常注意护理上多加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注意事项:3 天内病灶部位不宜沾水,之后注意保持治疗部位清洁。

放射线同位素治疗注意事项:多数患者需要治疗 2~4 次,历时 4~6 个月才能治愈。因此治疗期间要遵医嘱复诊及随诊,治疗期间宜远离孕妇及婴幼儿。

冷冻、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注意事项:3 天内病灶部位不宜沾水,之后保持治疗部位清洁。

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摄食维生素类食物,如水果、蔬菜、粗粮等。忌辛辣、油腻食物。

避免抓挠瘙痒部位,防止发生外伤和感染。若发生感染,应及早接受治疗。

避免情绪激动及精神刺激。

禁烟、酒。

预防

由于该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暂无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吡罗昔康的功效与作用-吡罗昔康说明书

2023-8-3 4:34:42

保健

不要太震惊!研究显示你的皮肤会吸毒

2023-9-14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