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臂-基底动脉功能不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逆注综合征
概述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在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干上,椎动脉起始处存在部分或完全闭塞性病变,由于虹吸作用(盗血)引起患侧椎动脉中的血流逆行,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段,出现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神经症状及上肢缺血性症状。
男性较女性多见,以左侧损害者多见。可能是由于左锁骨下动脉在主动脉的起始处所成角度大,易受血流冲激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极少数属于先天性,罕见于胸部外伤、无脉症、大动脉炎、栓塞等。
该病可出现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神经症状,及上肢缺血性症状。颈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比较罕见,仅见于头臂干或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患者。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眩晕、肢体轻瘫、感觉异常、双侧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复视、晕厥,少见的尚有间歇性跛行、发音困难、吞咽困难、耳鸣、抽搐、头痛及精神障碍。
上肢缺血性症状 常见者依次为间歇性运动不灵、上肢乏力、疼痛和感觉异常,极少数引起手指发绀或坏死疾病的主要危害。
对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可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剂以减少血栓形成和发展。手术治疗多适用于反复出现症状和影响生活及劳动的患者。
症状
一般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多在 50 岁以上。以左侧损害者多见。这可能是由于左锁骨下动脉在主动脉的起始处所成角度大,易受血流冲击,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该病可出现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神经症状及上肢缺血性症状。颈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是罕见的,仅见于头臂干或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患者。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常见症状有哪些?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眩晕、肢体轻瘫、感觉异常、双侧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复视、晕厥,少见的尚有间歇性跛行、发音困难、吞咽困难、耳鸣、抽搐、头痛及精神障碍。
少数可出现“倾倒症”(drop attack),表现为没有先兆,突然下肢肌力丧失而跌倒的发作,可没有意识障碍,并能迅速恢复,可能是由于延髓椎体交叉区域缺血所致。
一般不会引起永久性神经损害。
上肢缺血性症状
常见者依次为间歇性运动不灵、上肢乏力、疼痛和感觉异常,极少数引起手指发绀或坏死。
一般体征
血压:患侧上肢血压皆降低,两上肢收缩压相差可在 20~150 mmHg,多数相差在 20~70 mmHg。从血管造影、症状程度和发作频度来看,血压差和受损血管狭窄的程度无关。
脉搏:患侧桡动脉大多减弱或消失,有的肱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搏动也减弱或消失。此外患侧脉搏延迟,这是由于脉搏波要由对侧椎动脉至患侧椎动脉,再至腕部,其距离较远的缘故。
锁骨上区域血管杂音:多数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运动患肢可能使杂音加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眩晕、肢体轻瘫、感觉异常、双侧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复视、晕厥,少见的尚有间歇性跛行、发音困难、吞咽困难、耳鸣、抽搐、头痛及精神障碍。
上肢缺血: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运动不灵、上肢乏力、疼痛和感觉异常,极少数引起手指发绀或坏死病的进展过程。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闭塞性病因,极少数属于先天性,罕见于胸部外伤、无脉症、巨细胞动脉炎、栓塞或瘤栓。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出现相关症状的原因有哪些?
锁骨下动脉闭塞后,在基底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之间,存在着一种逆向压力差,当压力差相当于体循环收缩压的 10% 时,椎动脉血液停止并逆流向锁骨下动脉,以至于不但上肢,而且脑部供血有不同程度下降。
随着病情的发展,机体代偿血流自椎动脉或颈动脉由 Willis 环(是颅内最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将两侧半球和前、后循环联系起来)送至基底动脉,但当肩部、上肢活动时增加了额外的血液供应需要,就会自椎-基底动脉“窃取”更多的血液,间接造成脑血供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上肢和脑缺血的临床表现。
哪些人容易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
动脉粥样硬化:绝大多数锁骨下动脉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由于左锁骨下动脉是由主动脉弓直接发出,所以病变多位于左侧。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血管损害,因此锁骨下或头臂干粥样硬化常同时在颅外颈部其他血管也有同样的损害。
先天性:先天性动脉畸形比如主动脉弓狭窄、锁骨下动脉发育不良等。部分患者由于先天性锁骨下动脉近心段闭锁,引起先天性锁骨下动脉盗血,此类先天性患者常同时有心血管缺陷。该病如发生在主动脉弓左位或主动脉弓有缩窄时,则同时存在着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如为主动脉弓右位,则常有法洛四联症。主动脉弓为右位,亦可见主动脉弓正常,锁骨下动脉呈局限性发育不良、闭锁或孤立。罕见的报告还有双侧锁骨下动脉近心段发育不良,同时有主动脉缩窄而出现双侧盗血者。
医源性:牵涉锁骨下动脉的血管手术等。此外由于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且并行于食管的后面,对患畸形性吞咽困难者,进行血管手术矫正时,也能引起该病。
外伤性:车祸使胸部受伤,在锁骨下动脉上,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侧发生挫伤性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该病。
其他:如各种动脉炎、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左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栓塞、无脉征、转移性癌栓和巨细胞动脉炎。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特别是同时有上肢缺血性症状。
检查发现两臂血压之收缩压相差在 20 mmHg 以上。
脉搏有延迟或双侧脉搏不一致。
锁骨下-椎动脉区有血管性杂音。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血管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本病血液及脑脊液等常规检查一般无特异性表现。医生主要依靠以下方式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具有发作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特别是同时伴有上肢缺血性症状。
同侧桡动脉、肱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收缩压(患肢)降低 20 mmHg 以上或消失。
患肢上举活动后缺血症状加重。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颈部血管及血流,怀疑该病时应行患侧束臂试验,可测出椎动脉反向血流等改变。
颈部血管 CT 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主动脉弓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该病应与冠心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椎动脉型颈椎病、颅后窝占位性病变,以及梅尼埃病相鉴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症状出现多久?
有没有眩晕发作病史?是否有跌倒外伤?
是否有眼前发黑,一过性眩晕?
是否服用过相关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有颈部外伤或手术病史?
平时活动后是否会出现类似症状?
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对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给予相应治疗。
抗凝治疗:防止患肢栓塞或(和)减少血栓发展。
腔内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解除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后,患侧椎动脉逆流消失,从而消除锁骨下动脉窃血,损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为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法。
手术治疗:腔内介入治疗不成功,或支架闭塞者可考虑行手术,如血栓内膜动脉切除,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移位手术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手术及腔内介入治疗可获预期效果,多数病例手术后脑和上肢缺血症状迅速改善,患侧桡动脉及血压很快恢复正常。
日常注意
改善生活方式,及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戒烟。
健康、均衡饮食。采用“一高三低”(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的饮食结构。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西式甜点等。
规律锻炼。运动有助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可以制定一份定期锻炼的计划,并长期坚持。走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此外,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在看电视的时候做蹲起运动,都是不错的锻炼方法。
保持健康体重。超重人群应减重。
管理好危险因素。尽量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胆固醇的水平。
做一些放松练习。如瑜伽和深呼吸,帮助自己缓解压力。
预防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可以延缓疾病进展,还有助于预防发病。具体预防方法主要有:
戒烟、远离二手烟。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健康饮食,少吃高胆固醇、高糖、高盐的食物。
适当减重。
规律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