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是什么?血栓性疾病怎么办?血栓性疾病症状有哪些?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指在腹膜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腹痛、发热或透析液混浊等腹膜炎表现的并发症。此为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腹膜透析失败的常见原因。腹膜炎大致可分为细菌性腹膜炎、真菌性腹膜炎、硬化性腹膜炎、化学性腹膜炎等。细菌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

概述

在健康人体的血液中,止血、凝血功能与抗凝、纤维蛋白溶解之间维持着稳定的动态平衡。当血管破损、流血时,需要有及时、高效的止血、凝血;而在正常状态下,则需要有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与之相抗衡,从而保证整个循环系统的血液顺畅流动。

关于促进血栓形成的因素,目前认为和凝血因子、血流改变和血管内皮三角关系间的失衡有关。内皮功能的异常,血流的改变和血液组成异常,独立或复合存在,都能促进血栓的形成,导致血栓性疾病(Thrombotic Disorders)。血液组成的异常通常包括血小板和功能的异常(初期止血异常),凝血(二期止血)异常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异常。血栓可位于整个循环系统的任何部位,包括静脉、动脉、毛细血管,甚至可以在脱落后沿着血管行进,堵塞远处器官的血流。

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大多是由原发病、药物、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

静脉血栓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多为下肢深静脉。

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导致其发生栓塞。

血栓性浅静脉炎:浅表静脉血管内发生的无菌性炎症反应。

动脉血栓性疾病:

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于冠状动脉动脉血管壁,逐渐累积破坏血管内壁结构,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的斑块,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就会引发心绞痛。如果斑块破裂、脱落,并随血流将某处冠状动脉彻底堵塞则会导致心肌梗塞。

缺血性脑中风: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动脉血管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是发病的基础,当斑块发生破裂、脱落,形成血栓,就会阻断脑部供血,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症状

血栓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根据患者的病因和血栓形成的位置,临床症状可呈现显著差异。

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常见症状?

通常仅有单侧腿部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肌肉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尤其在用力时,疼痛会更加严重。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未曾感觉疼痛,只是腿部有不明原因的肿胀。

发病后期,患侧腿部还会逐渐出现血栓栓塞后综合征,在肿胀、疼痛的基础上,还会有瘙痒、痉挛、色素沉着,甚至跛行。

肺栓塞有哪些常见症状?

部分患者症状轻微,可能自己完全没有察觉发生异常。

通常情况下,患者的典型临床特征包括:

胸部或上背部疼痛;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干咳,可伴有咳血或血痰;

头晕目眩、大汗淋漓;

伴有低热(<38℃);

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常见症状?

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可能触及皮下血管中条索状或结节状的硬块。

冠心病有哪些常见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长时间胸痛,胸口有压迫、紧缩、烧灼感,疼痛区域可蔓延至手臂、背部和颈部。

其他常见症状还有心率加快、呼吸困难、乏力、出冷汗、恶心、呕吐、烦躁不安。

缺血性脑中风有哪些常见症状?

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例如:

头痛、头晕;

视力模糊;

无法进行语言表达;

肢体虚弱无力或感觉麻木;

无法行走或运动、平衡出现问题。

病因

血栓性疾病的病因大致可分为 2 类: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因素包括家族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获得性因素则是不良生活方式、其他相关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最终发病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血管壁受损、血液瘀滞、高凝状态有关,常见病因包括:

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缺陷

中国人群最常见的是抗凝蛋白缺陷:例如抗凝血酶缺陷症、蛋白 C 缺陷症、蛋白 S 缺陷症。

欧美人群最常见的是凝血因子缺陷:例如 Ⅴ 因子 Leiden 突变、凝血酶原突变。

其他:还有异常纤溶酶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凝血因子水平升高等。

其他疾病或外界因素

例如: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长期吸烟、肥胖、大型手术或严重创伤、长期卧病在床、服用雌激素、孕激素、长时间静坐。

动脉血栓性疾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动脉血栓性疾病主要是由高血脂所引发,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起始阶段最关键的致病因素。其他常见的风险因素还包括:

家族遗传因素

家庭成员中有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在年龄<50 岁时就发病的早期患者。

其他疾病或外界因素

例如:长期吸烟或吸入二手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超重、缺乏体育运动、年龄上升(中、老年人群)、高脂高糖饮食、长期服用避孕药或糖皮质激素等。

就医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心内科

神经内科

常见检查项目

病史采集:

家族史:血栓性疾病很可能受到家族遗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询问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病史。

患者基本情况: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长期用药情况、是否还有其他慢性疾病或感染,以及日常饮食和营养状况。

临床症状的特征:例如具体部位、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每次发作的诱因等。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同时检查发病区域是否有压痛、肿胀或其他异常表现。

血常规检查:检查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数量。

血生化检查:测定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例如血糖、血脂的水平,评估是否存在感染以及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心电图:

观察心律是否正常,整个心跳过程是否出现变化。

冠脉栓塞患者可实施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

动脉血气分析:检测血液中的含氧量。

血液流变学: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来评估血栓风险。

凝血四项: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评估凝血功能是否存在障碍。目前临床也采用血栓弹力图监测凝血全貌,评估血栓及出血风险。

静脉栓塞需测量 D-二聚体水平:评估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

冠脉栓塞需评估心肌损伤标志物:例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

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的具体部位、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通过造影技术,在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可以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

胸部:X 光胸片、超声心动图、CT 冠状动脉成像(CTA)、冠脉造影等。

肺部:CT 肺动脉造影、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V/Q)显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等。

下肢深静脉:超声、放射性核素造影、X 光造影、CT 造影、MRI 静脉造影等。

脑部和颈动脉:头颅 CT 及 MRI 扫描、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

治疗

不同类型的血栓性疾病,其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疼痛严重者用杜冷丁和吗啡等药物缓解疼痛。必要时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在开始起床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

最基本的是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肝素、磺达肝癸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假如深静脉血栓影响的范围较大,明显阻碍血液回流,医生会施行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并联合溶栓治疗。静脉狭窄严重者还需要植入支架。

对于不适合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效果不佳的肺栓塞高危患者,可植入腔静脉滤器。该装置仅是阻止深静脉血栓脱落后进入肺部引发的致命风险。一般不推荐长期使用,医生会在病情稳定后将其及时取出,以免诱发医源性血管损伤、血栓。

如何治疗肺动脉栓塞?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严重胸痛者给予镇定止痛治疗,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注意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以及血管扩张药物使用。

最基本的是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肝素、磺达肝癸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医生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会给予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尿激酶或重组链激酶等。

假如病情严重的患者伴有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栓塞,且不适合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医生会实施经皮导管介入治疗,破碎、抽吸肺动脉内的血栓凝块。

若患者伴有致死性风险,且上述所有方案均无效,医生则会紧急实施肺动脉血栓切除术。

如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患者若无严重并发症,可居家治疗。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或局部涂搽糖皮质激素药膏、冰敷都有助于缓解疼痛。

假如患者伴有静脉栓塞高危因素,医生可能会给予抗凝药物(例如华法林)治疗。对于局部反复发作的患者,医生会推荐采取注射硬化剂或手术剥除的方式根除病因。

如何治疗冠心病?

临床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

手术方案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抗凝药物(例如肝素、磺达肝癸钠),以及其他降低血压、舒张血管、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水平的药物。

如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治,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个体化的治疗。

最主要的是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

手术治疗: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术。

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例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

日常注意

患者应积极控制或去除病因,改善日常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

控制或去除病因

根据医生的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或缓解病情。

遵照医生的安排,定期复诊,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评估治疗效果。

坚持长期用药,注意用药安全,患者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调整日常注意饮食结构

确保日常注意营养均衡,有足量水果、蔬菜、鱼类,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主食最好选择全谷物和薯类,避免添加大量糖、脂、盐的蛋糕、饼干、面包。

尽量少吃罐装食品、腌制食品和油炸食品。

改善日常注意生活方式

静脉血栓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穿着医用弹力袜。

治疗期间,不宜始终卧床静养,应该尽可能多活动,早期参加康复训练。

病情缓解后,每天坚持锻炼,例如散步、慢跑等。

彻底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的香烟烟雾。

限制饮酒,尤其避免烈性酒。

预防

血栓性疾病的致病原因复杂多样,具体形成过程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无法确保彻底预防。不过,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做好慢性病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发病风险。

积极治疗原有的各种慢性病,做好疾病管理是预防血管栓塞的关键。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避免接触二手烟;

合理饮食,控制糖脂摄入量,维持健康体重;

每天坚持锻炼 30 分钟,促进血流循环。

在坐车或者坐飞机长途旅行时,每小时最好起身活动,舒展四肢。

破除某些落后的传统习俗有助于降低静脉血栓的风险:

手术患者或产褥期妇女不要长期卧床,应该尽早下床走动。

如果暂时无法下床,可以进行腿部的肌肉锻炼,由此促进腿部的血液流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女性减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3-8-12 23:23:44

药品

肿节风片的功效与作用-肿节风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