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症状
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症状?
局部红肿
局部发热
局部疼痛
局部触痛
出现与静脉走向一致的条状隆起
局部红斑
有的伴有畏寒、发热
血栓性静脉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呢?
肺栓塞
血栓后综合征
病因
血栓性静脉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静脉血流缓慢、静脉血管管壁受到损伤,使血液处于极易凝固的状态,引起血栓的形成,诱发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长期制动:
长期卧床;
长时间不活动;
长时间坐飞机或火车等。
内分泌激素:雌激素波动可能引起血栓的形成。
长期服用避孕药或雌激素类药物;
怀孕或刚刚生产。
以往病史:
家族性血栓病史;
血栓性静脉炎病史;
有中风病史。
其他因素:
年龄在 60 岁以上;
出现静脉曲张;
植入起搏器;
超重或肥胖;
吸烟;
罹患肿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发现身体某部位,尤其是大腿、小腿等位置出现血管走向的条状隆起,红肿或较为柔软,轻触疼痛时,请及时就医。
如果从腿部的肿胀和疼痛,发展到出现呼吸短促,或胸部疼痛且呼吸时加重,需要马上就医。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血栓性静脉炎?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不适,并应用超声、深静脉造影等,对受影响的静脉进行定位,以及确认是否有血栓存在。要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血栓性静脉炎,医生可能让患者进行以下检查:
静脉压测定:通过测定肿胀部位远端的静脉压力,若升高,可判断肿胀部位的静脉可能存在栓塞。
超声:超声可以相对直观地显示静脉内有无血栓形成,还可以同时测算出静脉内血液流动的速度。
深静脉造影:是一种有创的检查,通过将造影剂注射入静脉,可以直接观察有无血栓的存在,帮助医生判断梗阻的部位、程度以及范围,比超声更为准确。
验血:患有血栓的人的血液检查中,一般会有一项名为 D- 二聚体的指标出现升高。但需要说明的是,D- 二聚体水平可以被很多因素影响,所以 D- 二聚体的测试只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而不能确诊血栓的存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症状一直存在还是偶尔出现?
之前是否出现过血栓类疾病或中风?
您在过去三个月内,受过伤或接受过手术吗?
您尝试过哪些方法缓解自己的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出现血栓?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有什么治疗方法?
我有什么需要忌口的吗?
平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血栓清除以后还会再形成吗?
治疗
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炎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一般预后良好。
如何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
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如布洛芬、萘普生等。这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由短段的浅静脉血栓病变所造成的疼痛,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的症状[4]。
抗感染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发病的诱因、合并症及患者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抗感染药物。例如明确合并外伤及软组织感染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应使用抗生素。
疼痛部位热敷:改善热敷部位循环,减轻局部淤血。
抬高患肢:促进血液从下肢静脉回流,避免血液在下肢静脉瘀滞,形成血栓。
穿弹力袜:通过对下肢施加压力,压迫静脉,促使下肢静脉血回流,避免血液在下肢静脉瘀滞。
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情况下会自行改善。
手术治疗[3]:当患者情况较为严重,或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采取手术治疗,进行静脉剥离。但手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复发。
血栓性深静脉炎
抗凝治疗:
肝素治疗:可以避免新的血栓形成 ,并提高病人自身机体纤溶系统的活性来消除血栓。特别适合经济条件差、已明显错过溶栓机会的患者。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出血。
华法林治疗:可以抑制患者体内的凝血过程。可能需要与肝素联用。
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可以溶解血栓。
溶栓治疗主要并发症是严重出血,存在出血体质、颅内病变、高血压,且近期中风的患者,不能进行溶栓治疗。
放置血栓滤过器: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如果患者不能服用抗凝药物时,可以在患者腹部的大静脉插入滤过器,以防止血栓随着血流到达肺部,栓塞较细的肺部动脉。
如果患者需要放置滤过器,医生会告知是否以及何时将其移除。
日常注意
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血栓性浅静脉炎:
热敷:日常注意用热毛巾敷在患病的部位,每天数次,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又可以加速血液回流。
抬起患肢。有利于减轻腿部的肿胀,促进栓塞以下部位的血液回流[2]。
穿着弹力袜:可以通过加压的方式,促进栓塞以下部位的血液循环。
根据具体情况服药:如果医生建议服用,患者需要按医嘱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抗生素。
血栓性深静脉炎:
抬起患肢。使其高于心脏的高度,这样有利于减轻腿部的肿胀,促进栓塞以下部位的血液回流。
按医嘱服药:患者需按医嘱服用抗凝或溶栓药物,并注意预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
穿着弹力袜。可以通过加压的方式,促进栓塞以下部位的血液循环。
预防
血栓性静脉炎预防的关键在于促进血液流动,避免血栓形成。
穿宽松的衣服、裤子:过紧的衣服、裤子会给体表浅层的静脉施加过大的压力,可能导致血管管腔变得狭窄,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容易发生血栓。
多喝水少喝酒[1]:酒精性液体的摄入容易造成机体脱水,血液浓缩、粘稠度增加,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所以如果患者有喝酒的习惯,请适当降低饮用的频率及量。
避免长时间的卧床或静坐:旅行中的久坐常常难以避免,但还是应该间隔适当的时间,如每小时起身活动活动,原地抬抬腿或是稍作走动。一些经历了较大型手术的患者必须要卧床静养,不能下地走路,尽管如此,也可以在咨询了医生以后,在床上做一些温和的活动。比如稍稍活动手腕、脚踝,轻轻地交替抬抬双腿,不影响术后的恢复即可。
保持肢体的温暖:寒冷环境也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一些比较细小的静脉中这种情况更加严重。穿着能使自己温暖的衣物、泡脚、搓一搓手等都可以保持四肢的温度,加速血液循环。
穿着弹力袜:有些职业如电梯管理员、服务员或是教师等具有其职业特殊性,长时间的站立往往难以避免,穿着适当的弹力袜可以稍微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