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是什么?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怎么办?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症状有哪些?

肾脏如同体内的其他器官一样承担着多项工作。肾脏与身体的其他部分紧密相连。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肾脏还可去除血液中的多余液体 (变为尿液) 并控制血压。肾脏帮助生成红细胞。其也能调节电解质 (一种营养素) 并活化维生素 D。当肾脏突然停止工作时,患者将出现医生所称的急性肾衰 (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可能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当肾脏受损时,其将停止正常工作。这可能由另一种健康问题 (例如糖尿病) 引起。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的肾功能减退被称为慢性肾衰。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Kidney Failure,ARF)是常见的危重病。在没有开展透析治疗之前,透析治疗后则降至 50%,近 10 年的治疗虽有进展,但病死率仍然达 30%~40%。最主要的病因:某种因素阻止血液流入肾脏、阻止尿液排出肾脏、或损伤肾脏等原因造成急性肾衰。症状将取决于肾功能丧失的程度、肾功能丧失的速度及肾衰竭的原因。常见的症状有少尿、下肢水肿、嗜睡或疲惫、气短、关节疼痛、食欲不振等治疗包括改变饮食、药物治疗和血液透析。此类疾病具有病情发展快、预后质量差以及严重影响生活体验等特点,患者会出现肾功能异常,如果治疗手段不够及时、合理可能引发机体功能衰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症状,降低生活质量,甚至致死。急性肾衰并不总是永久性的。如果患者立即得到治疗并且患者并无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则肾脏可能恢复正常功能。

概述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是指以肾脏集合纺锤形扩张和先天性肝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肾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可以出现在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青少年甚至成年期,男女发病率相等,不同种族间无明显差异,约半数患儿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死于呼吸衰竭或肾衰竭,能渡过新生儿期的患者,大部分患者在15岁前可保持正常肾功能。

症状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即使是同一家族的患者病情轻重也不尽相同。

1.肾脏体积增大

患儿肾脏体积在l~2岁时最大,随年龄增长逐渐缩小,4~5岁时达到稳定。出生前表现为母体羊水过少,胎儿膀胱空虚,肾脏体积增大、回声增强,患儿常因肾脏体积巨大而难产。

2.肝纤维化

随年龄增长,肝脏症状和体征日趋明显,包括门静脉纤维化、肝内胆管扩张等。门静脉纤维化常导致门静脉高压,表现为胃肠道出血、门静脉血栓和脾大,但肝内胆管扩张较少引起胆管炎,肝功能受累罕见。少数可能进展至胆管炎或胆管癌。

3.肾衰竭

进展较慢,15岁之前,部分患儿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25岁以前70%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肾衰竭常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贫血和肾性骨病;也有相当比例成年患者保持正常肾功能。4.其他症状

肾脏浓缩功能受损表现为尿频、尿量增多、低钠血症。新生儿期除肾脏增大外,患儿常伴有肾衰竭和肺发育不良导致的呼吸衰竭,伴有纵隔积气和气胸,也可合并肺炎。婴儿和儿童期高血压常见,尤其在出生后数月较为严重,常伴有心肌肥大、充血性心力衰竭。

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合并尿路感染。

病因

致病基因为PKHDl,定位于6号染色体上,目前发现63种不同形式的突变。该基因编码一种跨膜蛋白,大部分位于细胞外,可能作为受体在肾脏集合管和胆管发育、维持正常管腔结构中起关键作用,该蛋白的纤毛结构功能异常可能也是本病发生的分子基础。

就医

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超声:是最常用的初筛和产前诊断方法。严重病例孕12周就出现羊水减少、膀胱空虚;大部分患者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出现特征性表现,如肾脏体积增大,皮、髓质回声增强,肾脏集合系统显示不清,肾脏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成年患者肾脏超声表现有所改变,肾脏体积可能正常,但可见小于1.5cm的多发囊肿。皮髓质分界模糊,扩张的集合管壁反射超声而使皮质回声增强。

(2)CT及磁共振成像:也是常用的检查手段,磁共振胆管造影能发现超声漏检的病变,但不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

2.组织病理学检查

主要进行肝脏活组织检查,显示门静脉纤维化等。

3.基因检查

直接检测PKHDl基因,证明存在基因突变,是重要的辅助检查。

诊断

具有双肾体积增大、先天性肝纤维化等典型的临床表现,有隔代家族遗传史,患儿父母肾脏超声表现正常。患儿超声检查显示肾脏体积增大,皮、髓质回声增强,不典型病例有时必须依靠肝活检确诊,由于PKHDl基因定位克隆,直接检测基因突变使本病的诊断更为准确。

鉴别诊断

主要需要和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相鉴别。典型病例鉴别诊断不难,后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没有肝门静脉纤维化症状,但有时很难鉴别不典型病例,少数自发突变的患者也没有阳性家族史,极少数也可能合并先天肝脏纤维化,因此不能完全排除,此时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治疗

以对症处理为主,尚无根治疾病的有效措施或药物。

1.新生儿期治疗

治疗重点在于纠正患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和支持治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儿的存活率。其他并发症如纵隔积气、气胸、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治疗。

2.婴儿期及青少年期治疗

(1)高血压:大部分患者都有高血压症状,其中只有极少数能自行消失,一般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能明显改善预后。患者通常对治疗反应性较好,首选限盐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

(2)水肿:水肿机制至今不明,可能与肝肾功能受损有关,限制食盐摄入,应用利尿剂能减轻水肿,但通常需要使用利尿作用较强的襻利尿剂。

(3)肾衰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透析治疗或肾移植。但考虑到患者同时合并肝纤维化,易感染且伤口恢复较差,应作为高风险患者处理。

(4)肝胆系统症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另外脾大常伴有脾功能亢进,导致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此时治疗原则为门-腔分流、脾-肾分流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但手术风险明显高于一般患者。脾切除能纠正血液系统异常,但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易并发感染。

(5)尿路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

(6)其他并发症:除提供足量的能量和营养供应外,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疗效好且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治疗患儿肾性贫血。

预后

新生儿期发病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如能积极有效治疗,渡过新生儿期的患儿一般预后较好,一般新生儿期患儿肾衰竭较少引起死亡,随着呼吸状况的好转肾功能也将得到改善。渡过新生儿期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逐渐受损,肝脏症状加重,肾衰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的功效与作用-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鹿茸参鞭酒的功效与作用-鹿茸参鞭酒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