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概述
以肾间质的急性炎症和水肿为病理特点,是伴有急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的急性肾损伤,约 5%~15% 的急性肾损伤来自于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AIN 是药物过敏反应引起急性肾损伤的重要原因[1]。
AIN 是引起急性肾损伤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国内外大量基于肾活检的回顾性研究表明,AIN 的患病率大致在 1%~3%,因急性肾损伤行肾活检的患者中 AIN 患病率占到 15%~27%[2]。
AIN 的病因有三类,药物、感染和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药物占 60%~70%,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感染。其中非甾体抗炎药物和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成为最常见的诱发 AIN 的药物[1]。
感染和药物诱发的 AIN 主要症状是腰痛,过敏性 AIN 可伴有斑丘疹、发热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症。一般药物诱发的 AIN,急性肾损伤持续数天到数周,但利尿药物诱发的 AIN 病程迁延,可持续数月。
主要治疗方法是停用可疑致病药物或积极治疗感染,换药时注意避开可疑致病药物的其他类型衍生物,类固醇治疗 AIN 的效果还不肯定。其他治疗还有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1][3]。
疾病的主要危害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致病因素、病程长短、肾功能受损程度、间质炎症严重程度和纤维化情况、及治疗是否及时,均影响疗效和恢复程度,特发性 AIN 虽可自发缓解,但 50% 以上会残留永久肾功能不全,如果肾衰竭超过 3 周,长期预后不佳[1]。
症状
感染和药物诱发的 AIN 主要症状是腰痛,过敏性 AIN 可伴有斑丘疹、发热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症。一般药物诱发的 AIN,急性肾损伤持续数天到数周,但由于利尿药物诱发的 AIN 病程迁延,可持续数月。AIN 主要危害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急性间质性肾炎常见症状包括:
腰痛;
斑丘疹;
突然发热持续数天或数周;
嗜酸性细胞增多;
血尿;
蛋白尿;
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药物过敏史或近期有感染和应用抗生素的病史。
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急性间质性肾炎进展,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肾小管酸中毒;
肾衰竭。
病因
AIN 的病因有三类,药物、感染和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药物占 60%~70%,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感染。其中非甾体抗炎药物和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成为最常见的诱发 AIN 的药物[1]。
AIN 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目前,药物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最主要的原因,大约占 50%。
常见药物主要有以头孢菌素、青霉素类为代表的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甲氧西林引起的发生率比较高。
其他药物如抗肿瘤药物顺氯胺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等。
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引发的急性间质性肾炎逐渐引起关注,其中奥美拉唑引起者报道最多。
同时一些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关木通等也有报道。
药物引发的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机制主要是免疫反应,细胞免疫是主要类型,也有部分体液免疫参与[3]。
感染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细菌最常见。
一部分是由急性肾盂肾炎等肾间质直接感染引起的,还有部分是由军团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等肾外或全身性感染导致的。
有部分膀胱癌患者在采用卡介苗膀胱内灌注治疗时发生急性间质性肾炎,考虑与结核菌上行感染有关。
其他因素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韦格纳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哪些人容易患 AIN?
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利尿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等;
感染某些病毒、细菌、非典型病原体等;
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如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等。
就医
急性间质性肾炎典型临床表现是皮疹、发热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典型的三联征并不多见,发生率小于 10%~15%。在老年患者,典型症状更少见,常表现低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而少尿或无尿等急性肾损伤表现显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
腰痛;
皮疹;
全身乏力;
食欲不振;
少尿;
无尿;
高血压。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不明原因的发热;
斑丘疹;
肾衰竭:少尿(<400 毫升/日)或无尿(<100 毫升/日);多尿,尿量每日 3000~6000 毫升。
建议就诊科室
肾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复杂而多变。药物所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常伴有三联征,即皮疹、发热、嗜酸细胞增多。 感染所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常有发热、恶心、寒战等感染表现。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多表现为皮疹、乏力、肌肉疼痛,部分患者伴淋巴结肿大。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多表现为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实验室检查:急性间质性肾炎尿检典型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含嗜酸细胞的白细胞尿。血液分析示嗜酸细胞百分比升高,可伴有总 IgE(免疫球蛋白)升高及酸碱、电解质紊乱。肾小管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低渗尿、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等。特发性间质性肾炎可伴有血沉快、嗜酸细胞增多、球蛋白及 C-反应蛋白升高、血红蛋白降低。
影像学检查:急性间质性肾炎的 B 超影像没有特异性表现,可能显示肾脏体积增大或正常,皮质回声增强。
病理学检查:诊断的金标准是肾穿刺病理学检查,但感染所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除外。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无腰痛?
有无突然发热?
有无皮疹?
有无恶心、寒战?
有无乏力、肌肉酸痛?
有无近期服用抗生素或消炎药病史?
有无尿量减少的情况?
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是怎么得的?
有什么确诊方法?
需要吃什么药才能治疗?
会不会遗传?
会不会复发?
生活中有哪些可以注意的?
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是纠正病因:停用可疑致病药物、或积极治疗感染,换药时注意避免可疑致病药物的其他类型衍生物,类固醇治疗 AIN 的效果还不肯定。其他治疗方法还有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
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大多数学者主张应早期使用激素,这样可使肾功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目前国内一般予口服强的松,起始剂量 30~40 毫克,疾病好转即逐渐减量,可以使用 4~6 周后停用,通常不超过 2~3 个月。
激素的使用指征:肾功能急剧恶化;停用药物后肾功能恢复延迟;严重肾衰透析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一般治疗主要包括加强营养支持、维持酸碱平衡、避免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
去除病因:对确切药物引起的要停用相关药物。对败血症性间质性肾炎应尽早通过血培养,明确病原菌并及时消除。 对由代谢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血液净化:血液净化治疗应该早进行,尤其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及病情复杂患者。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主要有血液透析和血浆置换。有研究表明,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中,血浆置换治疗是有效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治疗方法:研究报道,对激素无效的结节病间质性肾炎患者,用 TNF-α 抗体治疗有效。此外,多种生长因子、氧自由基清除剂及中药材冬虫夏草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是否有效,正在研究中。
疾病发展和转归
不同患者的致病因素、病程长短、肾功能受损程度、间质炎症严重程度和纤维化情况、治疗是否及时均影响疗效和恢复程度,特发性 AIN 虽可自发缓解,但 50% 以上会残留永久肾功能不全,如果肾衰竭超过 3 周,远期结局不佳[3]。
日常注意
严重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治疗期间主要是治疗原发疾病和维持肾功能。日常注意生活中主要避免使用可能的诱发药物、避免感染[4]。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保证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维持体内的水与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摄入的食盐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增加牛奶、鸡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室内能够经常通风,保证新鲜空气,加强口腔和皮肤卫生护理,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接受透析或血浆置换的患者,还要注意管路的护理,避免脱落等。
预防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生与药物使用、感染、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目前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应尽量避免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