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小动脉肾硬化是指老年人的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肾脏出现严重病理改变,即恶性肾硬化。表现为肾功能的迅速下降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主要患病人群为 35~55 岁,大多数不超过 65 岁,男性发病约为女性 2 倍。发病前会有一段良性的高血压病史,一般在 1~8 年,也有少数人病史超过 10 年。
病因和危险因素包括严重高血压、血管中毒、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低钾饮食等。
主要症状有头痛、视力下降、体重减轻、呼吸困难、乏力不适、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尿量增多、夜间尿量增多和血尿等。
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关键点在于要迅速降压、应用利尿剂减少血容量;治疗难点是要治疗和控制原发病。
血压控制不及时,易出现脑出血、急性肺水肿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可留下严重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主要是体力和心理康复。
症状
头痛、视力下降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是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的最常见的症状。
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的常见症状包括:
头痛,尤其新近发生的或持续性头痛。
视物模糊和视力下降,可伴盲点、复视、偏盲,甚至失明。
体重减轻。
呼吸困难。
乏力、不适。
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
尿量增多、夜间尿量增多和血尿。
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左心衰竭
高血压脑病
肾功能衰竭
病因
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的主要病因是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患者本身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肾脏小动脉内压力较高,血管受损产生病理学变化,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有长期高血压病的患者,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不规范用药会加重高血压。
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致内皮损伤,局部凝血异常,加重高血压。
低钾饮食:营养不均衡引起缺钾,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饮食不当:长期高热量、高脂饮食会损伤血管,使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
肥胖:肥胖患者容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精神因素:情绪不稳会使人体处于紧张状态,使血压升高。
内分泌因素:高血压致体内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分泌,收缩血管,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小动脉肾硬化?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肥胖人群:肥胖本身容易导致高血压。
工作压力较大人群:精神紧张加重血压。
长期营养不良人群:食物中缺钾加重高血压。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严重的高血压:血管长期受损。
已经患有肾脏疾病:肾脏本身有血管疾病,高血压更会损伤血管。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新出现的或持续性头痛。
视物模糊和视力下降。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呼吸困难。
乏力、不适。
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
尿量增多、夜间尿量增多和血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
急性呼吸困难,可伴有咳嗽、咳痰。
腹部剧痛。
血压突然升高,尤其舒张压高于 100 毫米汞柱。
突然尿量减少或无尿。
建议就诊科室
肾脏内科
心脏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小动脉肾硬化?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引起的恶性小动脉肾硬化时,将通常进行测量血压、血尿常规检查,在有血压高、血尿结果后,可能进一步通过肾功能、眼底及影像学等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生命体征测量:尤其是血压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血压升高程度及了解患者病情是否危及;包括血压计测量血压和心率,体温计测量体温,呼吸计数等。当患者出现脑出血等并发症时可用心电监护及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血、尿常规: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溶血、血尿等情况;收集患者静脉血液及尿液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测量血液中的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等以及尿液中是否存在尿蛋白红细胞等。
肾功能:收集患者血液、尿液检测血尿素氮及肌酐含量。反映患者肾脏是否受损。
眼底检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及病情发展不同阶段。在裂隙灯下对患者眼底进行检查,观察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并测量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力。
影像学检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心脏并发症,如左心衰等;行胸部正、侧位 X 线检查,目的是观察心室及肺门状态。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的?
有怎样的自觉症状?有没有加重或者缓解因素?
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多长时间了?
有没有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
自己有没有治疗过?用过什么药吗?
最近吃饭有没有什么食欲?睡眠有无异常?
大小便怎么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这个病能不能治好?严不严重?
我这个病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我该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怎样用药?每次吃多少?
怎么预防疾病的加重?
日常生活应该注意那些?
治疗
关键在于迅速控制血压至安全范围(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低于 160/110 毫米汞柱),防止脑出血、急性肾衰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治疗原发病。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可有辅助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硝普钠:血压急剧升高时使用,可以迅速降血压,防止并发症。
硝苯地平:病情稳定时加用,用于防止血压波动,防止病情加重。
手术治疗
开颅血肿清除术:当出现颅内出血并发症且出血量较多时,可以及时清除颅内积血,防止产生偏瘫等后遗症。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时,应及时疏通冠状动脉,恢复心脏血供,防止因急性心梗所致全身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猝死。
其他治疗
康复治疗:慢慢恢复体力,加上心理疏导,防止抑郁。
物理疗法:微波治疗可改善局部血供,有利于恢复病情。
传统疗法:太极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出现脑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淤血,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可能留下后遗症(如偏瘫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血压能够及时控制,大部分患者病情不会进一步恶化,肾功能也能得到部分恢复,生活质量能够提高,并延长患者寿命。
日常注意
本病主要的日常注意事项是遵医嘱长期用药控制血压,保证服药规律,不要漏服。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注意敷料、引流管等。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遵医嘱长期用药控制血压,保证服药规律,不要漏服,否则血压波动只会加重病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心动过速、恶心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3 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项目。
饮食:
手术患者:术后最初 1 周饮食应依照手术方式及患者状态具体而定。若患者意识不清,应用鼻饲管喂流食(一般为营养制剂)或静脉输入大袋营养液;若患者意识清醒且状态较好,术后 6~8 小时即可经口进流食,如粥、软面条等,当患者逐渐恢复,可慢慢过渡到半流食、普通食物。
非手术患者:清淡、低盐饮食,烹饪时尽量选择植物油,每日食盐量不超过 5 克,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芹菜、洋葱、苹果、香蕉、豆制品,避免吃油炸、腌制食物,如炸鸡、腌咸菜等。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如散步,每天 1~2 次,每次 30~50 分钟。
其他:
减轻体重:减少每餐进食量,主食控制在 100 克以内,少食多餐,多食蔬菜及豆制品,如芹菜、冬瓜等,不吃或少吃油腻食物,如快餐、外卖等。
戒烟、限酒。
预防
本病预防的关键在于要控制体重、饮食清淡,有家族史的人应定期体检。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控制体重:如减少每餐进食量,主食控制在 100 克以内,少食多餐,两顿饭之间感觉饿可以进食少量水果;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 30 下,多食蔬菜,如芹菜、西蓝花、苹果、香蕉等;每天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如慢跑 30 分钟左右。
清淡饮食,每天盐摄入量少于 5 克,营养均衡,摄入足够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芹菜、苹果、豆制品,避免吃高热量食物,如炸鸡、零食等。
减少口服避孕药的使用。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如果有家族史,需要每 1~3 个月到医院体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