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儿糖尿病性肾病,小儿糖尿病性肾病变
概述
本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小球硬化,即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
国内的发病率约为 5/10 万,欧美国家的发病率约为 1.3‰~2.7‰。
本病主要由遗传和高血糖引发糖尿病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糖、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的病程、幼年起病等。
根据疾病的进展过程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
Ⅰ 期:肾功能改变期;
Ⅱ 期:结构变化期;
Ⅲ 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Ⅳ 期:糖尿病肾病期;
Ⅴ 期:尿毒症期。
本病早期常无症状,典型的表现有蛋白尿(尿中有泡沫)、浮肿、高血压(血压超过 140/90 毫米汞柱)、贫血(面色苍白)等。
本病早期主要通过饮食来控制血糖,有高血压的患者可使用降压药物;本病的晚期主要通过透析或肾移植来治疗。治疗难点在于不同分型分期的治疗方法不一需要及时识别。
本病病程发展到尿毒症时,需要血液透析,甚至肾移植,并发严重感染及其他疾病时可引起死亡。
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有些患者可在运动后出现微量的蛋白尿。当出现水肿、高血压时疾病已发展至后期。
小儿糖尿病肾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糖尿病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蛋白尿:蛋白尿,即尿中出现白蛋白时,尿液中有泡沫,需要通过检测尿液来判断。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水肿:糖尿病肾病全身都可能浮肿,出现水肿时代表疾病已经发展至后期了。
高血压:患者可出现头痛、乏力、眼花等不适。测量血压≥140/90 毫米汞柱时为高血压(6 岁以下学龄前儿童高压不超过 120 毫米汞柱,6~14 岁学龄期及青少年高压不超过 130 毫米汞柱,否则也被认为是高血压),高血压一般出现比较晚,高血压会加快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且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典型表现为胸痛)等。
小儿糖尿病肾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小儿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尿毒症,引起死亡。
常见并发症包括:
尿毒症
高胆固醇血症
感染
失明
病因
目前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由遗传和高血糖共同导致。
小儿糖尿病肾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本病有家族聚集性,当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时,他的兄弟姐妹得糖尿病后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概率比其他糖尿病患者高。
高血糖:与遗传因素可共同促进糖尿病肾病,是最主要的病因。
高血脂:血脂升高也会导致糖尿病肾病,但不是主要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可作为一个病因导致糖尿病肾病,也可为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症状。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糖尿病肾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血糖升高:糖尿病儿童。
血压很高:高血压患儿。
血脂异常:高热量、甜食摄入过多的肥胖患儿。
吸烟:吸烟的青少年。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血糖升高,表现为喝水量多、排尿多、体重减轻。
尿液中泡沫。
水肿。
血压升高、头晕眼花、头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现呼吸深大、昏迷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时。
突然视物模糊、失明。
建议就诊科室
小儿肾内科
小儿内分泌科
肾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糖尿病肾病?
当医生怀疑小儿糖尿病肾病时,通常进行尿微白蛋白测定,在出现尿白蛋白时,可进一步检查血清肌酐等评估肾功能。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尿微白蛋白测定:又称尿白蛋白排泄率,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患者需要留 24 小时的尿液,医院会通过机器来检测 24 小时尿液中白蛋白的含量来计算出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转铁蛋白:是通过尿液来检测,也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方法之一。
肾功能:可以检测血液中血清肌酐的值用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可以评估肾功能,判断糖尿病肾病发展到哪一期。
眼底检查:是为了判断患者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医生通过检眼镜看患者的眼底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病变,两者常同时发生,所以这也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患糖尿病多久了?
家里还有其他人得糖尿病吗?有糖尿病肾病吗?
有没有高血压?
平时血糖控制的怎么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严重吗?
需要治疗多久?
平时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病发展下去会怎么样?
治疗
糖尿病肾病无法治愈,只能通过早期的干预和控制减慢疾病的进展。
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是糖尿病肾病的一线药物,通过降血压可以减慢疾病的进展。常用的药物有化血管紧张素转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阻滞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氯沙坦等。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 130/80 毫米汞柱以下。
降糖药物:降糖药物对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必不可少,但由于该病患儿肾功能有异常,对于对肾功能有影响的降糖药物需要停药或者减量,需要医生的综合判断。如当糖尿病肾病发展至 Ⅲ 期以上时,需要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常用的降糖药物有 8 种类型,如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瑞格列奈、格列本脲等。
降脂药物:运用降脂药物可以防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减缓肾功能减退的速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该常规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脂,如辛伐他汀;对于个别甘油三酯高的患者,可选用贝特类药物降脂,如苯扎贝特。
抗凝药物:糖尿病肾病常伴发凝血,抗凝药物可以降低尿白蛋白量,还可以改善肾功能,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
维生素 D、钙:当疾病进展到晚期尿毒症时可引起血钙降低,维生素 D 活性下降,需要补充维生素 D 和钙。
手术治疗
肾移植:肾移植适合于疾病发展到晚期患者,通过手术将另一个人的肾移植到患者身上,但是肾移植后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并不会改善,糖尿病肾病还有可能复发。
其他治疗方法
血液透析:对于尿毒症患者可做血液透析,是一种代替肾脏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流出来,经过仪器后把血液净化然后再输回患者体内。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最终可发展为尿毒症,危及生命。
本病无法治愈,经过正规治疗后,可控制病情进展,提高存活率。
日常注意
糖尿病肾病患者日常注意护理很重要,通过对饮食、运动的控制可减慢疾病的发展。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提倡低脂、控制蛋白、高纤维,少吃主食,可以用山药、芋头、粉丝来代替主食,蛋白要选择优质蛋白,如牛奶、鱼、瘦肉等,多吃蔬菜,主食中加一些粗粮,如玉米面等,提高膳食纤维。
运动: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长期规律的运动,如每周应坚持 150 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首选快走、散步,也可进行游泳、跳舞,每周至少运动 3 次,进行 2 次的对抗训练,如举哑铃、平板支撑等。
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降压和降血糖药物,需要监测血糖、血压,避免发生低血糖、低血压。
定期复查:需要定期复查尿微白蛋白、肾功能、血压、血脂,6 个月内复查 3 次,每次需要间隔 1 个月以上。
肾移植术后注意事项:
肾移植手术后需要每天记录体温、脉搏、一天的尿量。
术后运动:需要卧床休息 3 天,术后第 2 天可以在床上活动。
术后饮食:等医生说可以开始进食后再吃,可以选择高热量、容易消化的软食,如瘦肉粥。
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手术后前 3 个月每周复查 1 次,后 3 个月每 2 周复查 1 次,手术半年后每 1 个月复查 1 次,手术 1 年后每 2~3 个月复查 1 次。
其他:戒烟、戒酒。
预防
预防措施对于糖尿病肾病非常重要,严格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可避免疾病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控制血糖:按医生医嘱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每天坚持检测血糖。
控制血压:每天检测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需要控制在 140/90 毫米汞柱以下,发现有血压升高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控制体重:长期规律的运动既可以减肥也可以控制血糖,每周坚持至少 3 次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进行 2 次的对抗训练,如举哑铃、平板支撑。
不饮酒、不吸烟。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对于有家族史的患儿应定期检测血糖、尿蛋白排泄率,一年至少测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