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血红蛋白尿是什么?运动性血红蛋白尿怎么办?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症状有哪些?

管状腺瘤是大肠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腺瘤系腺体的异常增生,大多呈圆形、椭圆形,表面光滑或分叶,色粉红或暗红,质软。随着瘤体增大,质地变实,可以有蒂或广基无蒂,瘤体大小可达几毫米至几厘米。瘤体越大,恶变几率越大。

概述

症状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急骤,多发于军事训练和竞技运动中,亦有发生在手掌拍击物体后。溶血为一过性,多能在停止运动后自行消失。

1.运动后出现尿色改变

本病起病急骤,运动后尿液呈褐色、酱油色或红葡萄酒色,通常持续3~4小时,可出现乏力、四肢酸软、轻度头晕、恶心等(多不伴其他主诉和症状)。多在运动后第1次和第2次排尿时出现,第3次排尿外观多数已恢复正常。

2.运动性贫血

持续高强度训练使溶血过程加重时,血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超出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多余的游离血红蛋白由肾脏排出。在此期间,如有造血原料供应不足则机体动员红细胞生成的过程不能补偿红细胞破坏,可造成贫血。一般少见。

3.急性肾损伤

严重的血红蛋白尿可因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而堵塞肾小管以及直接造成肾脏毒性,可引起急性肾损伤。

病因

1.局部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部溶血

运动过程可因撞击(如打沙袋、行军、击掌等)的机械性损伤或由于肌肉的极度收缩、挤压、牵伸造成相应部位微细血管的溶血或红细胞破坏增多,长跑和超长跑运动容易造成足部毛细血管的溶血而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致使血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猛增。

2.运动中机体代谢因素

随着温度升高、血酸度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引起红细胞膜滤过性和变形性改变,加速了网状内皮系统对红细胞的破坏。

3.血浆中的珠蛋白含量降低或缺乏

因红细胞溶血后所产生的血红蛋白与血浆中的珠蛋白结合形成分子较大的蛋白物质不能从肾小球滤出,大量溶血或珠蛋白不足时血浆中部分未被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可被滤出到尿液中形成血红蛋白尿。

就医

检查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正常,生化中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总胆红素轻度升高,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生化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尿蛋白常在“++”以上,尿隐血试验阳性,镜检红细胞少见或未见(有时可伴有少量颗粒管型),尿含铁血黄素阳性。持续或严重者可出现血中血红蛋白降低,血肌酐升高。

诊断

(1)病史和临床表现: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褐色、酱油色或红葡萄酒色尿液,可出现乏力、四肢酸软、轻度头晕、恶心等,临床上无明显症状。

(2)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正常,生化中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总胆红素轻度升高,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尿隐血试验阳性,尿含铁血黄素阳性。

治疗

1.降低运动量,直至停训。

2.多饮水,服用较大剂量维生素C。

3.注意膳食营养平衡,主要包括充足的蛋白质、铁、维生素等。

4.对于较严重血红蛋白尿,应早期给予干预治疗以预防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主要措施是水化和碱化尿液。水化可提高肾脏血流灌注,增加尿流量,防止肾小管内管型形成或冲刷已形成的管型;碳酸氢钠可纠正酸中毒,改善肾损伤症状,保持尿液pH值在6.5以上可防止管型的形成。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复方铝酸铋片的功效与作用-复方铝酸铋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醋酸氟轻松乳膏的功效与作用-醋酸氟轻松乳膏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