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是什么?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怎么办?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症状有哪些?

一般认为在颈部肿块中,颈部转移性肿瘤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约占颈部恶性肿瘤的3/4。约80%的颈部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病灶在头颈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转移为多见。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癌灶,多来源于胸腹部,包括肺、乳房、纵隔、胃肠道和胰腺等。

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时期的一种表现,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系统损害为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脱发、关节痛或关节炎、肾炎、浆膜炎、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有内脏(肾、中枢神经)损害者预后较差。多见于20~40岁的育龄期妇女。近年来,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使其预后明显改善。

症状

临床表现

伴有晨僵的轻度关节痛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初发表现,大多数患者最终可发展为症状明显的关节炎,部分出现关节积液。最常受累的关节是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节受累多呈对称性、隐袭性,逐渐加重,半数伴有晨僵,可呈游走性和功能障碍等。

并发症

本病股骨头、距骨头、肱骨头骨坏死时有发生,在接受类固醇治疗的患者骨坏死发生率增高。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阳光或紫外线、药物、微生物病原体等)、免疫、雌激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就医

检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关节炎的患者,在X线检查时,除有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有弥漫性骨质疏松征象外,关节软骨或骨损害比较少见。少数患者可出现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的侵袭性关节病变。合并关节积液时,积液量通常较少,其外观清亮,蛋白含量和细胞计数均较低,一般白细胞计数少于3×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积液中总补体水平降低,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本病还可由抗核抗体试验确诊:SLE活动期抗核抗体大多阳性,如抗核抗体阴性则排除本病之可能。抗核抗体试验敏感可取代狼疮细胞检查,诊断SLE是否存在。X线检查关节多无骨性破坏。

鉴别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的多关节痛和多关节炎易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后者的关节病变呈持续性,程度较重,晨僵时间长,畸形多见,全身损害少见,X线显示侵袭性关节炎。

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的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原则,努力做到以最小的副作用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一般治疗

进行心理治疗,保持乐观情绪。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工作、活动;及早发现和预防感染;避免使用诱发狼疮的药物(如避孕药等);避免日光暴晒、紫外线照射;注意妊娠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

2.非甾类抗炎药

此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适、皮疹、转氨酶升高或肾损害等。应观察其不良反应,不宜疗程过长。狼疮肾病者慎用此类药物,以免加重肾损害。

3.抗疟药

包括氯喹和羟氯喹。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光过敏和稳定核蛋白的作用。此类药物排泄缓慢,易在角膜和视网膜沉积,引起病变,故在治疗期间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4.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增生及免疫抑制作用。对不宜选择非甾类抗炎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病变患者可选用。

5.改变病情药物

具有延缓、阻止或修复关节病变的作用,而不具有即刻抗炎、止痛作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盐酸小檗碱片的功效与作用-盐酸小檗碱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保健

更年期潮热的原因 妙招缓解更年期潮热

2023-8-17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