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什么?荨麻疹怎么办?荨麻疹症状有哪些?

广义的口腔癌包括唇癌、口内癌和口咽癌;狭义的口腔癌是指口内癌,其范围以唇内内侧黏膜为其前界,后界为咽环,即以硬腭、软腭的分界线为上缘,沿两侧舌腭弓向下,并以舌的轮廓乳头线为下缘所形成的环形入口,其中包含颊黏膜、上下颌牙龈、舌活动部、口底以及磨牙后区。口腔癌皮肤转移是口腔癌局部晚期的表现之一。全球口腔癌的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 274000 例,约占恶性肿瘤的 2.5%,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 24%,国内尚缺乏发病率的有效统计数据。90% 的口腔癌于 45 岁后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鳞癌注性别差异最明显(男女比例约为 3~4∶1),腺癌差异最小(男女比例约为 1.02∶1)。口腔癌皮肤转移途径包括直接侵犯转移、淋巴管转移和血行转移。口腔癌皮肤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长期食用槟榔,人乳头状瘤病毒,口腔中残根、残冠及不良修复体对口腔黏膜长期刺激以及诊治延误等。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根据肿瘤大小、侵袭深度、区域淋巴结及有无远处转移将口腔癌分为 0~Ⅳ 期,其中,面部皮肤受侵袭属于中等局部晚期及以上分期。口腔癌早期表现为口腔黏膜破溃或肿块,累积皮肤后会出现皮肤破溃、感染、出血等症状。对于适宜手术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不适宜手术(如患者身体条件不允许、患者拒绝手术以及因肿瘤体积或范围过大而无法切除)的患者需要接受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关键在于完全彻底切除肿瘤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同时对术后缺损的组织进行修复。口腔癌皮肤转移的 5 年生存率为 20%~60%。本病可通过戒烟限酒、不吃槟榔、保持口腔卫生等方式进行预防。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在常规的牙科检查时进行筛查,尽可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概述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常伴瘙痒,还可伴血管性水肿。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的,称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则是风团每周至少发作 2 次,持续 6 周以上者。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发作。

荨麻疹病因复杂,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外源性因素如物理刺激、食物、药物、植入物以及运动,内源性因素如慢性隐匿性感染

劳累或精神紧张、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以及白血病等均可引起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一般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时间不少于 1 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 3~6 个月,或更长时间。

症状

荨麻疹常表现为风团、红斑,多伴有瘙痒。

荨麻疹有哪些症状?

根据病程、病因等特征,荨麻疹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以及其他特殊类型荨麻疹。不同类型荨麻疹在症状表现、疾病严重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

急性荨麻疹

起病较急,患者常自觉皮肤瘙痒,很快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有时风团可呈苍白色。

数分钟内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

慢性荨麻疹

皮损反复发作超过 6 周,且每周发作至少 2 次者为慢性荨麻疹。

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慢性荨麻疹患者常与感染及系统性疾病有关。此外,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青霉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麻醉剂、乙醇等都会加剧荨麻疹。

物理性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人工荨麻疹)

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数分钟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或不伴瘙痒,约半小时后可自行消退。

另有一种迟发型皮肤划痕症,表现为划痕后数小时在皮肤上出现的线条状风团和红斑、在 6~8 小时内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48 小时。

皮肤划痕症可持续数周、数月至数年,平均持续 2~3 年可自愈。

寒冷性荨麻疹

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为家族性,较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从婴幼儿开始发病,可持续终身;

一种为获得性,较常见,表现为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有时候进食冷饮可引起口腔和喉头水肿。

日光性荨麻疹

日光照射后数分钟内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和风团,1~2 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严重患者在身体非暴露部位也可出现风团,自觉瘙痒和刺痛。

少数敏感性较高的患者接受透过玻璃的日光也可诱发。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畏寒、乏力、晕厥和痉挛性腹痛等)。

压力性荨麻疹

压力刺激作用后 4~6 小时产生瘙痒性、烧灼样或疼痛性水肿性斑块,持续 8~12 小时,部分患者伴有畏寒等全身症状。

站立、步行、穿紧身衣及长期坐在硬物体上可诱发本病,常见于承重和持久压迫部位,如臀部、足底及系腰带处。

热性荨麻疹

表现为接触温水 1~2 小时或更短时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红斑,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

震颤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较少见,皮肤在被震动刺激后几分钟内就会出现局部的水肿和红斑,持续 30 分钟左右。这些刺激包括慢跑、毛巾来回的摩擦,甚至是使用震动性机器(如剪草机和摩托车)。

其他特殊类型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

多见于年轻患者,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

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圆形丘疹性风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红晕,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肢体近心端,互不融合。

自觉剧痒、麻刺感或烧灼感,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损,可于 30~60 分钟内消退。

接触性荨麻疹

皮肤直接接触变应原后出现风团和红斑,可由食物防腐剂和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引起。

水源性荨麻疹

在皮肤接触水的部位,即刻或数分钟后出现风团,与水温无关。皮损好发于躯干上半部分,伴瘙痒,持续时间在 1 小时内。

运动性荨麻疹

在运动开始 5~30 分钟后出现风团,但与胆碱能性荨麻疹不同,后者是由于被动性体温升高所引起。

荨麻疹有哪些危害?

荨麻疹若未及时治愈,常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病情严重时,还可引起心慌、烦躁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危及生命安全。胃肠道黏膜受累时,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感染引起者还会出现寒战、高热、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

何时应就诊?

如果荨麻疹症状恶化或荨麻疹持续存在超过 2 天,应及时就诊。

如果发生以下任一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头晕

喘息

呼吸困难

胸闷

舌头、嘴唇或脸部肿胀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较难确定,病史、生活史及生活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诱发荨麻疹。

荨麻疹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数荨麻疹不能找到确切原因,比较常见的病因有:

食物

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贝、肉类、牛奶和蛋类等)和植物(草莓、可可、番茄和葱蒜等)。某些食物添加剂如水杨酸盐、柠檬黄、安息香酸盐、亚硫酸盐等。

感染

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

药物

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有些药物为组胺释放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哒嗪、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罂粟碱和多黏菌素 B 等),还有的致敏原是药物添加剂中的赋型剂、防腐剂及抗氧化剂(如山梨醇、苯丙烯酸等)。

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

常见吸入物有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动物接触物有唾液或精液、昆虫叮蛰、毒毛虫刺激、某些植物(如荨麻)和动脉毛发(如羊毛)等。皮肤接触引起的荨麻疹常常发生很迅速,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天之后就可减退或消失。

物理因素

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

精神及内分泌因素

如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

系统性因素

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疾病。

此外,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还存在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异常。

荨麻疹有哪些高危人群?

以下人群更有可能发生荨麻疹:

已有过敏症者。

目前正使用某些药物者,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

已感染者。

患有疾病、身体虚弱者。

就医

根据发生及消退迅速的风团,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点,医生一般可判断为荨麻疹。

医生是如何诊断荨麻疹的?

根据症状表现,荨麻疹的诊断并不难,难的是确定病因。为此,医生会详细了解病史、生活史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等,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各项特异性诊断试验(如冰块试验等)。

病史询问包括可能的诱发因素及缓解因素,病程,发作频率,皮损持续时间,昼夜发作规律,风团大小、数目,风团形状及分布,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伴随瘙痒或疼痛的程度,消退后是否有色素沉着,既往个人或家族中的过敏史、感染病史、内脏疾病史、外伤史、手术史、用药史,心理及精神状况,月经史,生活习惯,工作及生活环境以及既往治疗反应等。

荨麻疹有哪些检查方法?

除症状表现及病史询问外,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急性患者检查血常规,可了解发病是否与感染或过敏相关。

慢性患者如果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或对常规剂量的抗组胺药反应差时,可考虑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便虫卵、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补体和各种自身抗体等。

必要时可开展变应原筛查、食物日记、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鉴定,以排除和确定相关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治疗

荨麻疹常使用抗组胺药物来治疗,严重时还需要注射肾上腺素或可的松。

如何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找到病因或诱因并消除,但这并不容易。

慢性荨麻疹可给予抗组胺药来缓解症状,当抗组胺药无效时,可根据医生处方使用糖皮质激素。在国外,一种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已被批准用于慢性荨麻疹。

对于严重的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发作,需要注射肾上腺素或可的松。

有哪些药物可以治疗荨麻疹?

抗组胺药

一般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主要包括:

西替利嗪

左西替利嗪

氯雷他定

地氯雷他定

非索非那定

阿伐斯汀

依巴斯汀

依匹斯汀

咪唑斯汀

奥洛他定

其他药物

如果单用抗组胺药不能缓解症状,可能需要使用其他药物,比如:

H2 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抗炎药物。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波尼松,有助于减轻肿胀、发红和瘙痒。糖皮质激素一般短期用于控制炎症的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长期使用会导致严重副作用。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多塞平也可用于缓解瘙痒,但可能会引起眩晕和嗜睡。

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可与抗组胺药联用。

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注射给药,一月一次)已在国外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

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环孢素。

日常注意

在日常注意生活中,以下注意事项有助于预防或缓解荨麻疹的皮肤反应。

衣着宽松,轻便。

避免刮伤或使用刺激性肥皂。

写日记,记录荨麻疹发生时间,饮食,活动。

避免已知的诱发因素。

外出使用防晒霜。

预防

如果存在过敏症,且知道诱发因素,避免接触这些诱发因素,有助于预防荨麻疹。如果近期发作过荨麻疹,在潮湿地区要避免穿紧身衣服,也有助于预防复发。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克拉霉素片的功效与作用-克拉霉素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苯甲酸雌二醇软膏(意泰丽)的功效与作用-苯甲酸雌二醇软膏(意泰丽)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