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肾损害是什么?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肾损害怎么办?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肾损害症状有哪些?

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是原发于皮肤的B细胞淋巴瘤,由于皮肤生发中心细胞肿瘤性增生所致。单凭临床病理特点不能鉴别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和具有相似表现的皮肤外淋巴瘤的继发皮肤受累。进行全面分期研究后除外皮肤外表现才能诊断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概述

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肾损害是指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肿瘤自身发展或治疗药物或措施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和肾小管功能异常的肾脏疾病。

症状

临床表现

1.肿瘤溶解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高钾血症和急性肾损伤。

2.溶血尿毒症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可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损伤,即溶血尿毒症综合征表现。若有溶血尿毒症综合征样表现合并发热与意识障碍,则符合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

3.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综合征

以急性肾损伤为突出表现,尿液检查无明显的蛋白尿与镜下血尿,常无高血压。多是由顺铂、甲氨蝶呤等药物导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

4.肾小球源性蛋白尿

治疗过程中出现蛋白尿,部分患者可呈现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

5.慢性肾脏病

病史超过3个月,常于随访或体检过程中被发现,病程迁延,可缓慢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病因

1.恶性肿瘤所致肾损害

肾外恶性肿瘤侵犯肾脏、恶性肿瘤异常代谢及免疫复合物沉积都可能导致肾脏损害。

2.肿瘤治疗措施所致肾损害

非甾体抗炎药、环孢素、顺铂、丝裂霉素、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等药物,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均有可能引起肾脏损害。

就医

检查

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及肾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尿液异常及肾功能损害等肾损伤表现。必要时做肾活体组织检查。

诊断

结合患者的肿瘤病史、治疗阶段及临床表现特点对不同类型肾损伤做出诊断。

1.在肿瘤初始治疗阶段,出现急性肾损伤者,可参考肿瘤溶解综合征诊断标准,明确是否是肿瘤溶解综合征。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为在治疗前3d内和化疗7d后,患者出现2项或以上检查异常者:①血尿酸≥476μmol/L或超过基础值25%;②血磷≥1.45mmol/L或超过基础值25%;③血钾≥6.0mmol/L或超过基础值25%;④血钙≤1.75mmol/L或降低超过基础值的25%。如患者满足实验室诊断标准,且具备以下临床表现之一者,可临床确诊肿瘤溶解综合征:①血肌酐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②心律失常或猝死;③抽搐。

2.肿瘤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出现蛋白尿或慢性肾脏病表现时,需警惕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双膦酸盐相关性肾脏疾病,肾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需结合不同类型的肾损伤给予相应的治疗。

1.对怀疑由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在病情允许下停用可疑药物。

2.肾病综合征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3.对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可考虑增加抗排斥反应药物的剂量。

4.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可给予血管紧张素酶转换酶抑制药、糖皮质激素、肝素及他汀类药物治疗。

日常注意

1.纠正引起肾功能不全的容量不足、高钙血症和泌尿系梗阻等可逆因素。

2.预防性降尿酸治疗和水化治疗。

3.慎用肾脏毒性药物。

4.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防止尿酸在肾脏沉积。

5.定期检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乳宁片的功效与作用-乳宁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跌打万花油(恒建)的功效与作用-跌打万花油(恒建)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