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肿瘤是什么?良性肿瘤怎么办?良性肿瘤症状有哪些?

眼眶肉瘤在眼眶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四位。儿童患者中以横纹肌肉瘤为最多见,成年患者则以淋巴系统起源的恶性肿瘤较为多见。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少见。患者男性较女性为多,发病年龄大多数在10岁以下,起病较急,发展较快。

概述

当体内有某种类型的细胞由于基因突变而出现过度增殖,就会形成肿瘤。其中良性肿瘤是指增生的肿瘤细胞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有明确的包膜或边界,生长速度缓慢,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极少会侵袭周边脏器、淋巴结或转移至远处器官。此类肿瘤除非压迫周边血管、神经或组织,否则不会形成明显症状或造成严重危害。但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良性肿瘤也可能发生恶性转化,因此患者仍需加以重视,及早接受正规诊疗,以免后患。

主要的良性肿瘤类型包括:

腺瘤:源于脏器表面的上皮组织中具有分泌功能的腺体,较为常见的部位包括结肠、甲状腺、肾上腺或垂体。少数情况下,此类肿瘤可能发生恶性转化,例如约 1/10 的结肠腺瘤存在癌变风险。

纤维瘤或肌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的良性肿瘤,由肌纤维或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所致,例如子宫肌瘤。由于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强,因此这类肿瘤往往体积较大,会压迫周边组织和脏器,导致疼痛或出血,需要进行治疗。

血管瘤:源于皮肤或内脏器官中的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婴儿良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头部、颈部或躯干。外观可能呈现为鲜红色、酒红色或蓝紫色。大部分的血管瘤随着时间推移会自行消退。只有干扰视力、听力或造成吞咽困难,才需要治疗。

脂肪瘤:源于脂肪细胞过度增殖和堆积。这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发生于颈部、肩膀、背部或手臂。脂肪瘤生长缓慢,通常为圆形且可移动,触感柔软。该病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性。若生长迅速脂或导致疼痛,则需要采取药物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脑膜瘤:源于大脑和脊髓的包膜细胞过度增殖。这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良性肿瘤,大部分患者的脑膜瘤生长缓慢。治疗方案取决于脑膜瘤的具体位置及其是否引发症状。

痣:这是一种皮肤上的赘生物,颜色可从粉红色直至棕色或黑色。其中有部分可能会发生恶性转化,进展为黑色素瘤。因此,假如发现身上的某些痣生长过于迅速或形态、颜色发生明显改变,应该及时去医院接受诊疗。

骨瘤/软骨瘤:这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表现为无痛性骨骼或关节肿块。假如压迫周边神经或血管,引起疼痛或导致运动受限等状况,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乳头状瘤:源于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可能是受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常见于皮肤、宫颈、乳腺等处。大部分乳头状瘤会自行消退;少部分可发生恶性转化,演变为癌症。

症状

良性肿瘤可见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人群,临床类型复杂多样。虽然都是局部出现细胞过度增殖,形成良性肿块,但根据病变所在的具体部位,症状表现可能有所差异。

根据良性肿瘤所在位置:

有些位于较为显眼处,例如皮肤、黏膜部位的良性肿瘤很容易就会被患者察觉,病变部位可以触摸到边界清晰的肿块。

有些位于体内深处位置,可能直到肿瘤体积增大至相当程度引起症状才会被发现。

很多体内发生的良性肿瘤都是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常常没有明显症状,而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的。

良性肿瘤的主要症状包括:

最常见的是瘤体增大压迫周边脏器、血管和神经导致局部疼痛、出血或血流受阻。

盆腔、腹腔肿瘤:腹胀、食欲不振、便秘、排尿困难、尿频、尿急、肾积水。

脑部肿瘤:头痛、乏力、癫痫发作、性格改变、记忆模糊和视力受损。

骨瘤/软骨瘤:骨痛或关节疼痛;运动受限;骨骼结构发生改变,容易发生骨折。

脸部、颈部肿瘤:影响视力、听力或导致吞咽、呼吸困难。

皮肤或皮下肿瘤:外观畸形,严重影响美观。

病因

至今为止,良性肿瘤的确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诱发因素大致分为 2 类: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因素包括家族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获得性因素则是不良生活方式或其他慢性疾病和损伤。患者最终发病往往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引发良性肿瘤的获得性因素

不良嗜好:

消费烟草制品:香烟、雪茄、鼻烟、嚼烟叶。

长期酗酒。

嗜好腌制食品或经常吃外卖餐食,摄入过量食品添加剂。

慢性疾病和损伤:

长期受到辐射、紫外线照射或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

创伤或感染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形成慢性炎症或损伤。

长期超负荷工作,伴有巨大的精神压力或严重睡眠不足。

体内激素水平紊乱。

伴有慢性病毒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例如艾滋病患者。

引发良性肿瘤的先天性因素

家族遗传因素:

家族病史:家庭成员中曾经出现过同类型的良性肿瘤患者。

部分良性肿瘤可能是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的组成部分。

自身先天性缺陷: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某些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对外界诱发因素更为易感。

基因突变使得自身内分泌功能异常,体内长期存在激素刺激可能引发某些细胞过度增殖。

就医

就诊科室

肿瘤科

普通外科

整形外科

神经外科

妇科

常见检查项目

病史采集:

基本情况:患者病史、治疗史、日常饮食情况,以及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

临床症状的特征:例如起病时间、进展趋势、症状发作频率、每次发作的诱因等。

身体检查:

若肿块可以直接看到,医生会初步评估其性质,例如评估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边缘是否清楚及是否有压痛。

若病变发生在体内,医生首先会检查出现症状的部位是否存在肿块、疼痛或压痛。

随后,还需要观察全身各处是否出现其他的异常迹象。

抽血检查:

检查血红蛋白浓度、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数量。

测定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并评估肝、肾功能。

测定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是否发生异常变化。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可以观察肿瘤的位置、体积,并评估体内各处脏器、头颅、骨骼的病变情况,了解肿瘤波及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内镜检查:如果肿瘤位于腔内,医生可能需要通过内镜方式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可以获取小部分组织以供病理检查。

组织活检:医生会通过一次很小的手术获取小部分疑似肿瘤组织用于检测。病变组织会被送到病理科进行化验,检测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并结合临床对肿瘤细胞的具体类型进行鉴别。

治疗

并非所有良性肿瘤患者在确诊后都需要接受治疗。假如肿瘤体积较小并且没有引起任何症状,那么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观察等待的方案,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趋势。假如肿瘤严重影响美观,或压迫周边脏器、肌肉或神经,导致功能障碍、疼痛或出血,那么医生会根据肿瘤位置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意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观察等待

部分良性肿瘤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小,生长非常缓慢,并且没有引起明显不适,就不需要治疗。有些良性肿瘤可能会逐渐自行消退,还有些即使伴随终生也没有引发任何危害。

尤其是对于体内深处的肿瘤,任何治疗都会引发相应的风险,医生在权衡利弊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观察等待,每 6~12 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病情变化趋势,再行决定。

手术治疗

医生在手术操作时会将肿瘤组织完整清除,避免残留和复发。

体表或皮下肿瘤可直接手术去除。

胃肠道或泌尿、生殖系统等处的肿瘤可以通过内镜方式切除,一般创伤和风险较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脑部肿瘤如果体积较大、侵犯周边组织,医生会考虑实施开颅手术。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补充手段,适用于:

肿瘤已造成较严重的症状或功能障碍,但患者拒绝手术或手术风险较大。

脑部肿瘤术后残余体积较大或出现术后复发。

放射治疗对于儿童、青少年和育龄女性可能造成严重损伤,因此医生会谨慎权衡。

积极去除病因

假如良性肿瘤是由于慢性损伤、感染所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开展相应的治疗,从而在根本上控制病情进展或再次复发的风险。

日常注意

良性肿瘤患者应注意避免感染风险,按照医生计划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手术注意事项:

出院后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感染。

术后需禁食,约 3 天后可给予流质饮食,约 1 周后逐步改为半流质和正常饮食。建议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水分、维生素和纤维素,利于排便。

术后遵医嘱卧床休息数天,不要剧烈运动,以免伤口开裂。待身体逐渐恢复,可增加运动强度,直至恢复正常状态。

放疗注意事项:放疗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红肿、水泡等不良反应,如情况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良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治疗方案各不相同,因此务必根据医生的治疗计划,定期复查。

未治疗者需长期监测病情进展情况。

已接受治疗者需在完成治疗后评估疗效。

预防

良性肿瘤的确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难以做到彻底预防。下列方法可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杜绝不良嗜好,戒烟、限酒。

每天应确保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坚果,以及优质蛋白质,例如蛋类、鱼类、瘦肉等,减少食用外卖餐食和腌制食品。

适当放缓生活节奏,减轻工作或学习的压力。

提高健康意识,每年应例行体检,尤其女性必须接受妇科检查。

注意性安全,杜绝多性伴,避免高危性行为。

如果发生慢性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务必尽早接受治疗,避免长期损伤引发细胞变异。

如果工作中接触到辐射或有毒化学物质,应做好规范的防护措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维生素A胶丸的功效与作用-维生素A胶丸说明书

2023-8-3 2:17:57

保健

避孕套的副作用有哪些?

2023-9-23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