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鳞癌是什么?乳头状鳞癌怎么办?乳头状鳞癌症状有哪些?

脉络丛乳头状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又称“脉络丛上皮瘤”或者“脉络丛腺瘤”,是起源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的外生性良性肿瘤,肿瘤生长缓慢,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10 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在儿童以幕上(幕是脑中一种形似幕帐的结构)、侧脑室多见,成人以幕下、第四脑室多见。肿瘤起源于脉络丛并且被覆脉络丛上皮,呈外生性生长,有乳头状凸起,故而得名。发病率较低,占颅内肿瘤的 0.5%~0.6%,小儿颅内肿瘤的 2.5%~4%。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男性略多于女性,以青少年多见,50% 病例分布于 2~18 岁。10 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其中 2 岁以下年龄组中约占70%

概述

症状

临床表现

鳞状细胞癌临床可分为两种类型:溃疡型和乳头状(菜花状)鳞癌。乳头状鳞癌初起为浸润性小斑块、结节或溃疡,继而隆起或乳头状以至菜花样,淡红至暗红色,底宽,质硬,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附以鳞屑和结痂,顶部常有钉刺样角质,若将其强行剥离,底部容易出血。此型鳞癌多见于面部和四肢。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与基因缺陷、环境因素、母体因素、胎盘内分泌功能不足和免疫因素等均有关。

就医

检查

1. 肉眼观察

形态多不规则,质地较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界限;剖面实质性,呈灰白色,中心常有坏死区。

2. 镜检

肿瘤细胞的形态及结构与其他地位的鳞状细胞癌相同。中、高分化者可见细胞间桥及角化珠;低分化者角化不明显,无黏液细胞,亦无腺管样结构。

3. 组织病理检查

肿瘤由不规则表皮细胞团块构成,向真皮增生。瘤团由不同比例的正常鳞状细胞和非典型(间变)鳞状细胞构成。非典型鳞状细胞大小和形状不一,核增生,染色深,出现非典型性核丝分裂,细胞间桥消失,出现个别细胞角化不良和角珠形成(瘤细胞作同心圆排列,自周围逐渐向中心处不完全或完全角化)。肿瘤恶性程度愈高则细胞分化程度越低,角珠形成愈少,细胞间桥愈少,真皮内炎症反应较轻,反之则细胞分化较高,细胞间桥存在,角珠较多,真皮炎症反应重。

诊断

确诊需取病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低,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角化型鳞癌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

鉴别诊断

乳头状鳞癌主要应与角化棘皮瘤鉴别,后者生长迅速,损害中央为充满角质的火山口样。不易破溃,组织病理可鉴别。

治疗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早期根治性切除就可,中晚期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为好。

预后

预后与肿瘤所在部位有关。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百花膏的功效与作用-百花膏说明书

2023-8-3 0:11:30

保健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 还有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2023-9-28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