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症状
神经源性肿瘤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肩背痛、咳嗽、胸闷、气促等。
神经源性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症状缺乏特异性,因受累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同。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
后纵膈:肩背部疼痛、胸闷、气促。
后腹膜和(或)肾上腺:间断腹部疼痛或不适、恶心、呕吐、下肢感觉异常、阵发性高血压、心悸。
眼眶:进行性视力减退、眼底疼痛、眼球突出。
颈部和四肢:局部肿块、压迫神经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不自主运动、动作缓慢迟钝等。
骶尾部:腰背部酸胀、骶尾部疼痛、骶尾部肿物、双下肢麻木。
椎管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甚至瘫痪。
神经源性肿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甚至瘫痪。
视力进行性减退、失明。
阵发性高血压。
肺不张、呼吸道感染。
霍纳综合征(Horner’s 综合征)。
病因
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外周神经的神经鞘细胞、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的节细胞,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神经源性肿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
哪些人容易患神经源性肿瘤?
有直系亲属患有神经母细胞瘤注、弥漫性神经纤维瘤,则其子女患者风险会升高。
就医
神经源性肿瘤发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胸部 X 射线检查时发现。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胸片 X 射线检查提示纵膈肿物;
不明原因的胸闷、咳嗽、肢体运动感觉障碍;
不明原因腹部不适或腹部发现肿物;
颈部或四肢出现肿块;
舌下面部神经麻痹。
建议就诊科室
外科(根据肿瘤部位选择不同科室,如胸部去胸外科)
肿瘤内科
放疗科
医生如何诊断神经源性肿瘤?
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
X 线检查:可初步对神经源性肿瘤进行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磁共振成像注(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发现肿瘤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为手术做准备。
超声:适用于颈部及四肢肿块。高频超声可用于观察肿瘤与周围神经的关系,对周围神经良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水平:部分神经源性肿瘤是分泌型肿瘤,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水平升高。可用于早期筛查,提高诊断率。
病理活检:是最准确的诊断标准。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不舒服?
有没有高血压?
直系亲属是否有类似疾病或肿瘤病史?
有没有定期体检?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本病有哪些危害?
本病要怎么治疗?
治疗效果怎么样?
本病手术切除后是否会复发?
手术会不会有风险?
术后要多久复查?
会不会遗传给子女?
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实现手术完整切除,对部分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可以通过化疗和局部放疗使肿瘤缩小,再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没有手术禁忌症注者,首选手术治疗。
根据肿瘤部位不同,手术方式不一样。治疗目的是完整切除,减少复发风险。
药物治疗
化疗
对无法通过手术完整切除的患者,医生会先考虑进行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
部分恶性及复发高风险患者,需要在术后接受化疗。
化疗药物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脱发等不良反应。
靶向治疗
dinutuximab 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作为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首选治疗药物,但该药在国内尚未上市。
放疗
放疗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对无法通过手术完整切除的患者,医生也可能会考虑术前进行放疗,待肿瘤缩小后进行手术。部分恶性及复发高风险患者,医生会考虑术后进行放疗,减少复发风险。
疾病发展和转归
神经源性肿瘤不及时治疗易出现扩散,侵及邻近组织,甚至出现远处转移,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
术后易出现复发转移。
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生存时间短,预后较差,生活质量下降。
日常注意
神经源性肿瘤患者术后要定期复查,警惕复发。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请遵医嘱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若有不适及时去医院就诊。
术后如未影响相应器官功能,日常注意正常活动。
化疗、放疗期间,注意复查血相和肿瘤影像学情况。
正常饮食。
预防
该病没有明确而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