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涎腺癌
概述
涎腺恶性肿瘤(malignant salivary gland tumors),又名涎腺癌注,是涎腺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任何有涎腺的部位都可发生。病理分类有:粘液表皮样癌、乳突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等。腺癌生长较快,病程较短。
涎腺癌是来源于大涎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来源于小涎腺(多见于腭腺)的恶性肿瘤。
涎腺癌呈浸润性生长,常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甚至固定。
晚期可侵及皮肤、肌肉、神经、骨组织,可造成肿瘤表面溃疡,疼痛以及张口困难等症状。发生于腮腺者,可与外耳道、颞骨以及下颌骨粘连固定。发生于颌下腺者,可与口底、下颌骨固定。
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多数无包膜,有包膜者,包膜大多不完整,质地为中等硬度,切面呈灰白色。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症状
主要发生在腮腺及腭部小涎腺,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症状:腺癌注生长较快,病程较短。呈浸润性生长,常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甚至固定。晚期可侵及皮肤、肌肉、神经、骨组织,可造成肿瘤表面溃疡,疼痛以及张口困难等症状。发生于腮腺者,可与外耳道、颞骨以及下颌骨粘连固定。发生于颌下腺者,可与口底、下颌骨固定。
大体形态: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多数无包膜,有包膜者,包膜大多不完整。质地为中等硬度,切面呈灰白色。
镜检: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结构不一,有的呈实性团块或小条索状排列,有的可见腺腔形成,有的排列成管状或腺样结构。一般认为具有腺腔样结构者,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较低。小条索及小团块之间的结缔组织多少不定,多者与硬癌相似,间质少而癌细胞多者可称软癌。
生物学特点:腺癌具有高度浸润和破坏性生长特征,腺癌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壁,而出现较多的血行及淋巴转移。
病因
遗传因素(20%)
遗传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这些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涎腺癌注的发生有关。
慢性损伤(15%)
人体涎腺长期、反复、持续地受到刺激,使其逐渐肥大、增生而超越代偿能力即形成轻微损伤,累积、迁延而成慢性损伤。慢性损伤也被发现与涎腺癌的发生有关。
放射性物质(15%)
长期接触紫外线,X 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引起涎腺癌的发生。
环境因素(20%)
涎腺癌的原因至今尚未被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涎腺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本病恶性程度较高,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当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普外科。
肿瘤科。
头颈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涎腺恶性肿瘤?
涎腺区肿物,早期可有类似良性肿物表现,晚期出现生长加速,肿物固定,出现疼痛、面瘫、区域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涎腺造影示侵蚀性破坏影像(分支导管注破坏,碘油外漏等),CT 片可见腺体被边界不清的肿块破坏或挤压移位,造影剂外溢。
涎腺区肿瘤一般不主张采用活体组织检查,因其部位深,活检较难取到病变组织,且活检时切开易导致扩散,易发生复发及转移。而且涎腺区肿瘤不管其是良性或恶性皆选手术治疗,所以一般除在术前检查初步确定肿瘤性质外,可在手术时冰冻切片检查确定肿物性质,再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范围。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目前有什么症状吗?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
患者年龄?
有没有恶性肿瘤疾病家族史?
在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何会患该疾病?是否有治愈希望?
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直系亲属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手术治疗
由于腺癌注呈浸润性生长,故应做广泛扩大切除。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高达 36%~47%,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应行根治性或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不论是否发生面神经瘫痪,为彻底切除肿瘤,需牺牲面神经。手术中应配合冰冻组织病理切片,以检查手术边缘是否有残存的肿瘤细胞。
其他治疗
腺癌对放射线不敏感,不宜单独行放射治疗,但术后做辅助治疗可能提高疗效。晚期不宜行手术者,姑息性放疗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术后也可采用辅助性化疗。
日常注意
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要有计划地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
多吃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的饮食,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
常吃含有抑制致癌作用的食物,如苤蓝、卷心菜、荠菜等。
预防
涎腺癌注的预防在于减少外来刺激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经常运动,保持平和舒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