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未分化癌是什么?涎腺未分化癌怎么办?涎腺未分化癌症状有哪些?

非哺乳期乳腺炎可分为特异性乳腺炎和非特异性乳腺炎。前者是乳腺结核、真菌、寄生虫感染等引起的,后者包括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晕下脓肿及慢性硬化性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患者群以以非哺乳期经产妇(生过孩子的妇女)为主, 患病者年龄 30~40 岁居多,多有近期哺乳史。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 35~40 岁经产妇女,非哺乳期多发。关于本病的病因国内外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目前考虑与以下几种因素相关:自身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泌乳因素、感染因素、避孕药诱发、外伤因素等。临床表现多为乳房肿块可伴红肿。严重患者出现皮肤溃疡或窦道形成,早期病变不累及乳头乳晕,炎症导致乳头内陷、乳头溢液,若合并导管扩张则多有溢液,肿块位置在中心区进展,病变范围开始距乳头较远,向心性发展至乳晕甚至全乳,或在乳晕周围发病,从中心向外发展,病变部位不定。医生会首先诊断明确再行治疗,目前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 临床上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慢性乳腺炎作为一种较罕见的乳腺疾病,无论是在诊断上还是治疗上都给临床医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正确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能大大改善患者的病情和日后的生活。慢性乳腺炎种类繁多,多数病因不明,临床表现相似且复杂多变,所以诊断困难,而治疗后复发率高、治疗棘手,且某些类型极易与乳腺癌混淆、误诊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对医生的诊断制造了很大障碍。非哺乳期乳腺炎容易误诊为乳腺癌,尤其是炎性乳癌。炎性乳癌呈现弥漫性红斑但缺乏潜在独立的乳房肿块,而这作为侵袭性肿瘤的警告信号常不被患者意识到,导致延误治疗。

概述

涎腺未分化癌是一种分化程度极低或未分化的涎腺癌,组织学分类不能将其归入任何其他类型的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蒙古族人种,并显示有家族聚集倾向。

症状

临床表现

病程一般较短,患者早期即出现疼痛性肿块。发生于腮腺者,早期即波及面神经出现瘫痪,与周围组织粘连,肿块固定。晚期皮肤受累可破溃,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还可伴有远处转移,如转移至肺、肝、骨等部位。

病因

本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EB病毒(EBV)密切相关,并受遗传及环境因素等影响。

就医

检查

1.大体观察:肿瘤呈多结节状或浸润性生长,部分有包膜,直径1cm~6cm,剖面较硬,粉白色或灰白色。

2.光镜观察:肿瘤呈分叶状或弥漫生长,特征性病理表现是不规则的恶性上皮细胞岛,由大量淋巴样间质相分隔。

3.超微结构: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上皮细胞中大部分出现散在的桥粒及较多的张力丝束,未见病毒颗粒。证实了肿瘤细胞的鳞状细胞分化特征。

4.免疫组化染色:在肿瘤上皮细胞中EMA及AE1恒定阳性,AE3阴性,与UNPC中相同,证实了肿瘤细胞为上皮来源。而淋巴样间质中主要是T细胞。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治疗

涎腺未分化癌对放射治疗有一定敏感性,但难以根治。目前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如放疗、根治性手术切除+化疗等。手术多采用联合根治术。

预后

涎腺未分化癌预后极差。由于此类型的肿瘤较少,国内外有关其生存率报道不多。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石杉碱甲的功效与作用-石杉碱甲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肺宁胶囊的功效与作用-肺宁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