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仅在女性体内发育成熟,通常处于静止期,只有在分娩之后的哺乳期才会分泌乳汁。随着年龄变化、激素水平波动或是在药物、病原体的作用下,乳腺都可能形成某种形式的病变。绝大部分乳腺疾病都是良性的,仅有少部分会发生恶性转化。但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于 2018 年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女性癌症患者中,乳腺癌的患者数高居首位,死亡例数居于第五位。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公共健康问题。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炎类型。在哺乳期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病,大部分发生在 1~3 个月之内。很多患者由于抗生素治疗而放弃了母乳喂养的计划。慢性乳腺炎:多见于绝经后激素水平下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人群,此类患者的感染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乳腺囊肿:女性乳房部位的良性病变,囊腔内充满液体,可位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可出现单个或多个囊肿。该病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人群,年龄在 35 岁至 50 岁之间,绝经后妇女接受激素替代治疗也可能发病。乳腺良性肿瘤:乳腺纤维腺瘤:这是女性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约占总体的 3/4,多为年轻女性。该病不会侵犯周边组织或向远处转移,也不会导致并发症,癌变风险较低。乳管内乳头状瘤:这是另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约占良性肿瘤的 1/5,多为中年女性。该病无明显不适,常因异常的乳头分泌物而引起患者注意。最终演变为恶性肿瘤的几率不到 10%。乳腺恶性肿瘤:乳腺组织的细胞由于基因突变而失去控制,表现为无限制大量增殖。其中乳腺癌占总体的 98%,占绝对多数。此类患者越早治疗,预期疗效越好,存活率也越高。假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乳腺癌可扩散至淋巴结、肺部、肝脏,甚至脑部。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进展显著,患者的存活率、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都有明显的改善。
概述
小儿肝母细胞瘤是由肝脏胚基组织发生的肝脏恶性肿瘤。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特点是腹部逐渐增大、上腹可触及包块、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晚期有黄疸、腹水等。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确诊。如果肿瘤是单发的、瘤体较小位置表浅且无肝外转移,手术切除可获治愈。
症状
临床表现
初发病时,一般症状不明显,无黄疸或发热。可腹部胀满,偶被父母发现。有时是在健康检查时被医生发现了腹部包块。稍大儿童可诉腹痛。肝癌细胞有时可产生促性腺激素而使患儿发生性早熟。个别患儿见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有的患儿不觉有腹痛。病程较一般恶性肿瘤进展迅速。可有食欲减退、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晚期可有发热、继发性贫血、腹水及下肢水肿。偶见上消化道出血及黄疸。触诊肝大坚硬,肝边缘明显硬,表面不光滑、有结节。
病因
确切病因不详。个案报道HB发病与胎儿期酒精中毒或母亲口服避孕药物有关。另有学者认为其发病可能与11p等位基因纯合性变异相关。
就医
检查
血清甲胎蛋白的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极为重要。90%~100%为阳性,比成人病例更高(成人为70%~80%阳性)。许多生物化学物质如蛋白、脂质、酶等皆由肝脏产生或在肝脏中进行代谢,故血胆固醇、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胆红质等检查均能反映肝脏功能,均属必要。血清碱性磷酸酶常增高,这对肝癌的诊断亦颇有帮助。超声波检查、核素肝扫描对本病诊断均有帮助。CT、MRI(磁共振影像诊断)对诊断均有参考价值。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确诊。
治疗
如果肿瘤是单发的、瘤体较小位置表浅且无肝外转移,手术切除可获治愈。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