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脑膜瘤是什么?眼眶脑膜瘤怎么办?眼眶脑膜瘤症状有哪些?

雀斑(Freckles)是一种棕褐色点状皮肤色素沉着,通常出现在面、颈、胸部和手臂上。尤其在夏天,因强烈的日照,雀斑会更为明显。雀斑很常见,并不会威胁人体健康。临床统计显示,浅色或红色头发的白色人种中发病率较高。雀斑的成因包括遗传和日晒。易出现雀斑的高危人群,包括女性及白种人。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和两颊,及肩、颈、手背等暴露部位。颜色、大小、数量各不相同,并可随着季节变换而有所变化。雀斑并不影响人体健康,无需就诊。若患者认为影响美观,可自费进行整形美容。临床医生通过观察病变,即可作出诊断。根据患者雀斑的严重程度和个人的经济条件,可选择合适方案进行治疗。激光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案。雀斑者关键在于做好防晒措施,避免症状加重或治疗后复发。由于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雀斑。

概述

该瘤可原发于眼眶,也可与颅内脑膜瘤互相蔓延。前者多来自视神经外的蛛网膜及眶内异位脑膜细胞;后者多由颅内蝶骨嵴脑膜瘤蔓延而来。

病理分型

脑膜瘤的病理组织结构呈多样性,可分为砂粒型,纤维型、类上皮细胞型、混合型、血管型、内皮细胞型及肉瘤型等。后三者的病情发展较快,恶性程度较高。

症状

临床表现

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视神经鞘脑膜瘤主要沿视神经浸润蔓延,导致视神经弥散性增粗,前至眼球,后至视神经管孔,眶尖处膨大,并向颅内鞍上区发展。早期即引起视力下降,视乳头水肿,继而发生视神经萎缩。肿瘤可突破硬膜向眶内侵犯致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来源于蝶骨嵴的脑膜瘤经视神经管或眶上裂入眶,肿瘤压迫视神经可致同侧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当肿瘤生长,体积增大,颅压增高时,可引起对侧视乳头水肿,表现一侧视神经萎缩,另一侧视神经水肿,称为Foster-Kennedy综合征。肿瘤累及第Ⅲ、Ⅳ、Ⅵ颅神经和第Ⅴ颅神经眼支,可引起眶尖综合征。蝶骨嵴脑膜瘤眶内蔓延还可引起眶骨壁增生、颞部隆起等改变。

病因

由蛛网膜或硬脑膜发展而来的中胚叶肿瘤。该瘤可原发于眼眶,也可与颅内脑膜瘤互相蔓延,较常见者为嗅叶沟或眶顶处的脑膜瘤,多见于中年妇女。

肿瘤多数为内皮型和纤维型,肿瘤的生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膨胀性生长,呈结节状,有狭窄的蒂部,较大,手术相对较容易;另一种匍匐样生长,呈地毯状,并与颅底的硬脑膜广泛粘连,手术不易全切,根据其生长特点而形成不同的临床表现。

就医

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诊断眼眶脑膜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典型的眶脑膜瘤CT扫描可呈现孤立的等密度或高密度占位病变,其密度均匀一致,边缘清晰,瘤内可见钙化。结合MRI扫描结果,有时可以做出定性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眶脑膜瘤容易与视神经胶质瘤相混淆。其与视神经胶质瘤的鉴别要点:

1.好发年龄不同,胶质瘤多发生于儿童。

2.“轨道”征有利于诊断脑膜瘤。

3.脑膜瘤沿脑膜蔓延,而胶质瘤沿视神经蔓延。

4..脑膜瘤很薄呈鞘状并有钙化。

5.视神经管内脑膜瘤除了引起骨性视神经孔扩大外,还常见到附近前床突骨质增生硬化。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多采取外侧开眶或经颅开眶,脑膜瘤难以完全切除干净,术后极易复发、视力丧失,甚至危及生命。儿童脑膜瘤与成人相比,更具侵犯性,预后更差。必要时,可行改良型眶内容摘除术治疗。近年有报告,放射治疗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小儿酚氨咖敏颗粒的功效与作用-小儿酚氨咖敏颗粒说明书

2023-8-3 7:57:52

药品

哈西奈德乳膏(顺峰)的功效与作用-哈西奈德乳膏(顺峰)说明书

2023-8-3 2:17:57